2020年07月10日09:40 來源: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興安7月9日訊(通訊員 蔣甲濟)“我種了2畝玉米,你們幫我買去了2000多斤,我不用再到集市上去賣就有收入了!”興安縣高尚鎮仁和村的貧困戶蔣倡,跟前去與他買玉米的興安縣融媒體中心的領導連聲表示感謝。
這是該縣發起“以購代捐”進行消費扶貧活動的一個場景。針對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問題,興安縣廣泛發起助農銷售、替貧困戶解難的消費扶貧,引導縣內企業、黨政事業單位以及單位職工積極收購、采購貧困戶產品,將生活必需農產品與貧困戶產出進行有效銜接,架起干部職工與貧困戶的購銷橋梁,提高“人人參與”精準幫扶的積極性,提升貧困戶脫貧動力。
受疫情影響,農產品消費一直處于緩慢恢復階段,農產品滯銷隱患一直存在。對此,興安縣發動扶貧消費“以購代捐”,要求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將各村貧困戶農產品列出“清單”,或提供信息給縣媒體中心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或在“朋友圈”接力,組織鼓勵大家購買。目前,縣內官方媒體發布10類產品68條“扶貧農產品”信息。端午節前,各單位或個人到貧困戶家訂購粽子、雞、鴨、蘑菇、茶葉、魚等,掀起扶貧消費熱潮。目前,把玉米、桃子、香瓜、西瓜、辣椒等農產品列入清單,定為扶貧產品,鼓勵單位以職工工會活動的方式予以扶持,鼓勵政府和單位食堂優先采購扶貧產品,讓貧困戶農產品“政策上扶持、渠道上支持、價格上傾斜、付款上保障”。
此外,該縣還廣泛發動縣內超市主動與貧困戶對接,12家大型超市開設“扶貧專柜”,經銷貧困戶產品,有3家電商平臺開辟貧困戶產品銷售渠道,有30多家企業、事業單位參與到活動中,銷售或購買貧困戶大米2萬斤、玉米3.8萬斤、竹林雞2萬多羽、鴨4萬只、香瓜5000多公斤。
“以購代捐”不僅增加了貧困戶收入,還讓村里的農產品直接從田間地頭走進千家萬戶的菜籃、米袋、果盤,實現了消費扶貧的全民參與。
近日,中國文明網發布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其中寶豐縣王世杰入選此榜中的“助人為樂好人”。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王世杰累計投入2.56億元,有效帶動39個貧困村、2100戶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廣東省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養蜂場周邊群山環繞,生長著1.5萬畝生態林,植物種類豐富,蜜蜂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蜜,產出的蜂蜜天然無污染,品質極佳。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廣西百色市凌云縣下甲鎮加西村,當地村民在采摘桑葉(2019年3月27日攝)。
(記者 尹賽楠)“祖祖輩輩灑滿汗水,我們終于種下希望。”蕩氣回腸的詞句里,流露出的,是熱情好客的彝家兒女對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山窩窩”里的火普村如今舊貌換新顏。
2017年,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郝永紅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在家里老房子的基礎上,建起3個大棚,發展蘑菇產業。” 圖為左家灣村村民在郝永紅的大棚內務工,制作菌棒,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記者 梁木)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目前,上蔡縣全縣建成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32個,實現26個鄉鎮全覆蓋,入住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606人,解放貧困家庭勞動力投入務工就業800多人,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370個。
“來,嘗嘗我們種植的菊花,純天然無污染,可以直接吃。” 據介紹,這些菊花是狀元紅皇繡菊,花型大,結球狀,可鮮食,亦可蒸、煮、燒、拌,食用、泡茶、釀酒、入藥均可。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