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0日16:00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財經觀察:非洲自貿區挑戰中起步 中非合作釋放潛力
新華社記者湯沛沛 劉鍇 蔡施浩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正式宣告成立一年來,非洲聯盟55個成員國中已有54個簽署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議(AfCFTA),其中30個國家的立法機構已批準該協議。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非洲自貿區建設在挑戰中起步,最終有望形成一個覆蓋12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合計2.5萬億美元的大市場。分析認為,非洲一體化的推進將釋放出巨大潛力,也有利于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面臨內外挑戰
雖然非洲自貿區建設已經起步,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如基礎設施不足、內部貿易關稅壁壘較高以及新冠疫情導致外部需求疲軟等。
從內部來看,自貿區建設面臨的首要挑戰是非洲基礎設施不足,內亂、貪腐等問題嚴重;其次,恐怖和安全問題也為經濟一體化進程蒙上陰影;再次,非洲各國經濟規模小,許多國家經濟過分依賴初級商品出口,工業價值鏈不發達,各國經濟缺乏互補性,市場分散。
此外,非洲幾乎每個國家的海關管理和技術標準都不統一,各國貿易開放程度和對自貿區的接受程度不同。非盟部分成員國之間還存在領土爭端等明顯政治分歧,也可能影響自貿區建設。
從外部來看,非洲自貿區建設緩步推進的同時,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導致非洲旅游業遭到重創,外國直接投資減少,失業狀況加劇。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薇拉·松圭此前表示,非洲今年經濟增速可能從之前預期的3.2%降至2%左右。
把握發展機遇
非洲自貿區建設挑戰與機遇并存。非洲自貿區首任秘書長梅內3月宣誓就職。他在就職演講中表示,非洲自貿區蘊含著很多機遇。例如,自貿區市場規模龐大,非洲有400多家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的本土公司,非洲工業產量可能在10年內翻一番。
與此同時,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數據分析、機器人和3D打印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也給非洲自貿區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武漢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王戰、助理研究員孫小涵聯合撰文表示,非洲具有區位優勢,是天然的全球貿易中轉站。但文章也指出,參與非洲自貿區的國家眾多,利益調和難度較大。如果想要有實質性突破,自貿區內國家必須加強內部團結。
文章還認為,非洲大陸域內國家發展速度不同,自貿區一旦形成自由流動和開放,不平衡現象必然加劇。因此,非洲需要在提升一體化進程的同時更關注本土市場。另外,非洲人口眾多,要加強教育和培訓,打造高素質勞動力,提升人口紅利的附加值。
助益中非合作
多年來,中國是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國,在促進非洲自貿區建設和一體化進程中發揮著多重積極作用。
2020年6月,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中方在會上表示,為克服疫情帶來的沖擊,中非要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加快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并將合作重點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領域傾斜。
中方提出的舉措和倡議包括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免除有關非洲國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對華無息貸款債務;同國際社會一道,加大對疫情特別重、壓力特別大的非洲國家的支持力度;支持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支持非洲加強互聯互通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等。
專家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得到非洲國家的積極響應,非洲自貿區的建立對打造更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有積極促進作用,相信未來將有更多中國企業與非洲自貿區進行合作和對接。
12月1日,省長尹弘在鄭州調研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工作,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著力點,持續強化制度創新,將自貿試驗區加快打造成為對外開放高地,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示范引領作用。
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27日在廣西南寧開幕,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十年來,雙邊貿易快步增長,雙向投資穩中有升,經濟技術合作不斷深入。東盟國家館每個國家的展區,都各具本國特色,例如走進緬甸展區,觀眾立刻會被眼前黃燦燦的色調所吸引。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不僅為促進東盟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為提升東盟與中國之間的政治互信提供了很好的契機,還為東盟與中國的人民提供了一個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平臺。”11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老撾駐華大使坎葆·恩塔萬接受媒體采訪時作了上述表述。
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中國北方10年前基本看不到產自東盟的熱帶水果,如今榴蓮、山竹、龍眼等已鋪滿中國大街小巷的超市。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要落實好升級《議定書》“未來工作計劃”,在RCEP的基礎上探討實現更高水平的市場準入,增加規則議題,打造更加互惠互利、開放包容的中國-東盟經貿關系。
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中國北方10年前基本看不到產自東盟的熱帶水果,如今榴蓮、山竹、龍眼等已鋪滿中國大街小巷的超市。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要落實好升級《議定書》“未來工作計劃”,在RCEP的基礎上探討實現更高水平的市場準入,增加規則議題,打造更加互惠互利、開放包容的中國-東盟經貿關系。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遭受嚴重沖擊,但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仍保持穩定增長。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十年來,各國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增進交流,服務范圍從自貿區建設向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拓展,不斷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11月15日,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意味著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周立紅說,當前,中歐雙方正在進行最后沖刺,爭取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歷時8年“長跑”,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11月15日,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這意味著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簽署。徐秀軍認為,RCEP的簽署是多邊主義和貿易自由化的重要里程碑,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仍然是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
對于消費者以及依賴域內國家進口原材料、零部件的企業來說,由于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成本大大減少,消費者將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域內國家產品,企業進入域內國家的“門檻”將大大降低。協定簽署后,產自新西蘭的羊毛可以免稅進入中國,在中國織成布料后再免稅出口到泰國制成成衣。本國勞工出國就業的門檻也將降低,進一步促進區域內的勞動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