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9日08:12 來源:猛犸新聞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高冬麗 王姝
7月8日下午,2020高考落下帷幕。今年高考有哪些特點和新趨勢?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邀請鄭州外國語學校專家對各科目考題進行解析。
【語文】穩字當頭 立德樹人 貼近生活 交際應用
點評人: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張志全
本套試卷以“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為依托,植根于立德樹人、把握時代精神、適應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求,緊密契合新課程標準,全面考查學生的信息處理、審美鑒賞、語言表達等關鍵能力。整套試卷特色鮮明。
結構穩字當頭 內容變化細微
今年的高考試卷堅持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原則。試卷結構穩定,完全延續了2019年高考的試卷結構。
考查知識覆蓋面廣,但內容又緊貼高中教學。如小說考查的知識無外乎人物、情節、環境、主旨和藝術手法;又如名篇名句默寫題,無一超出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背誦篇目范圍。
相較于2019年高考試卷,細微處又有所調整變化:實用類文本材料沒有延續文字和圖表結合的模式,只選用了文字材料;小說題材料選擇了以往不選的外國小說;第19題不再是考銜接連貫,而是考查了標點知識中破折號的用法;作文的材料避開了熱點時事,選擇了傳統文化故事;作文的文體不再是演講稿,而是發言稿。
弘揚傳統文化 植根立德樹人
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家庭倫理與‘孝’”、語言文字運用中的篆刻藝術發展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
作文題在熟悉的歷史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人格智慧、合作共贏的心態、開放包容的格局。
在正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這些都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對提高學生自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樹立良好品德、努力成人成才具有積極作用。
貼近現實生活 厚植家國情懷
全國Ⅰ卷論述類文本“‘孝’作為家庭倫理的意義”緊貼學生個人成長,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時期的“孝”,健康成長。
實用類文本則聚焦國家當下的“新基建”,引導學生從多個文本中全面獲取這項政策的出臺背景、基本內涵、發展前景和國際反響等相關信息,展現了國家在疫情影響下發展經濟的決心和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綜合國力,引導學生增強制度認同、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豪感。
文言文閱讀材料《宋史·蘇軾傳》中可貴的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對學生潛移默化熏陶漸染。
巧設試題情境 凸顯應用能力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很多題目以情境任務為試題載體,重點選擇既能體現語文學科特色,又與國家發展、科技進步、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引導考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以此來呈現學生的學科素養。
語言文字運用的詞語運用、語病修改、標點符號運用也延續了2019年設置情境綜合考查的形式;篆刻藝術的文字情境讓以往孤立、簡單、靜態的考查變成了動態的語言交際運用。
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發言稿,凸顯應用性考查要求,不但引導學生重視實踐,學以致用,同時還有效落實了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完成了“四翼”的考查要求。
綜觀今年高考全國十套試卷,全國Ⅰ卷試題平實,試卷結構穩定,有很好的延續性,既緊貼時代,又巧妙的回避了模擬試題已經考濫了的社會熱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好地完成疫情特殊時期為國家選拔人才的任務。
【數學】整體穩中有變 突出核心素養
點評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數學備課組長 王正
2020年高考數學試題體現了高考數學的科學選拔和育人導向作用。”緊密聯系社會實際,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很好把握了穩定與創新,對引導中學數學教學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整體保持穩定
1.所考查的題型是近幾年高考考過的、學生平時見過的類型,沒有學生感覺很不熟系的題目。
2.回歸原來的數學高考模式,沒有在概率統計題上進行再創新,各種題型的順序與2017年及之前的高考題基本保持一致,沒有像2018、2019年那樣進行較大幅度的改革。
加強數學核心素養的考查
1.試題難度分布明顯,考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每道題的難度,能不能很好的完成試卷主要取決于個人的數學核心素養。
2.加強了運算求解能力的考查,17、18、19題運算量都比以前略大,第20題解析幾何運算能力要求比往年高,但是像19題可以通過分析避免復雜的討論,所以也不是單純地考查運算能力,還要求具有很強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3.壓軸題重視能力考查如理科第12題不僅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算能力、推理判斷能力與靈活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4.體現了“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和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如文科、理科第3題以世界建筑奇跡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為背景,設計了正四棱錐的計算問題,將立體幾何的基本知識與世界文化遺產有機結合。
體現出我們的文化更開放、自信
1.以前數學文化的考查多以中國傳統數學文化為載體,這次以金字塔為背景,體現了我們的文化更加開放、包容與自信。
2.概率統計問題往年以統計問題考查學生對數據的處理能力,今年是以概率計算為主,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文科試題整體難度高于往年,體現了數學將來不分文理的改革趨勢。
4.加強了空間想象能力的考查。
【英語】試題穩中有變 契合評價體系
點評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英語備課組組長 楊子
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Ⅰ卷試題題目難度適中,命題類型穩定,試題內容和選材與高考評價體系所提出的“一核四層四翼”高度契合,突出了核心價值導向,學科素養要求,落實考生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的考查。同時,試卷各題型主題依舊緊扣并全面覆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三大主題。
一 閱讀理解綜述
閱讀理解各類型題目命題難度和數量與往年高度吻合,如下圖:
近三年高考全國卷I閱讀理解技能考查分布
A篇為應用文,主題為澳大利亞鐵路網運行服務查詢,屬于人與社會主題。通過閱讀列車服務詳情,考查考生對于生活英語的應用能力。B篇為小品文,以讀書為話題,討論了重讀舊書與不斷認識自我的關系,深度體現了課標人與自我的話題要求,也表明了對考生思維品質的期待。C、D兩篇均為說明文--C篇介紹的是競走運動的利弊及運動須知,引導學生積極運動,體現了德智體美勞育人目標中對于體育運動的倡導;D篇介紹了運用高科技改造綠色植物從而節能減排的科學探索,是人類在謀求與自然和諧發展過程中所做的嘗試。七選五教給考生如何在生活中接納自己,欣賞自己,這也是現代社會中認識自我的必備過程。
二 完形填空綜述
完形填空仍然是一篇夾敘夾議的小文章,篇幅小但話題不小。作者在反觀自己為了不讓孩子不斷要求開門出去而將門謊稱作窗的行為,加之門常被隱喻為機遇,反思自己的謊言是否會抹殺了孩子未來人生總擁抱新機會所需的心靈成長。在討論謊言與真相之間,告訴考生真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弘揚正能量的積極意義。其中不乏44、48、50、52、57等貫穿在主題上的設題,也有像58這樣體現生活化語言知識的題目。
三 語法填空、短文改錯綜述
語法填空是介紹嫦娥四號探測器的短文,以科技為主題引導考生注重英語語言在綜合創新領域的應用。其中有提示詞7空,無提示詞3空,詞類考查穩定的基礎上謂語動詞設題3處。短文改錯通過繼續初次烹飪的經歷體現了勞動的主題,在各詞類穩定考察的基礎上,非謂語動詞設題3處。
四 書面表達綜述
今年試題變化較大的部分是書面表達。體裁不再是李華的一封信,話題也不再是建議信或介紹信等,而是要求寫身邊值得尊敬和愛戴的人。雖然變化較大,但話題是考生較為熟悉的,體現了積極的社會價值,所需語言也與高中課程語言標準吻合。
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Ⅰ卷題文選源依然均來自外媒,包括澳大利亞運輸聯線網絡Translink網頁內容,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紐約時報相關博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CNN)等。高考英語科目一以貫之的使用原文媒體作為題文的想法,即是用行動表明了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政治】知識與能力并重 情懷與素養同行
點評人:鄭州外國語學校政治教研組長 高三政治備課組長 李瓊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考評價體系為引領,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倡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加強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品德修養等品質的考查和引導,注重能力和素養考查并重,彰顯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素質教育導向作用。
試卷題型結構穩定,難度適中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題緊緊圍繞高中政治學科主干知識,以時政熱點為背景材料,創設新情境,提出新問題。以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立意,考查學生運用基本知識、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1.試卷題型結構穩定,難度適中。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題依然保持了12道選擇題、3道主觀題的設置。其中,選擇題部分:經濟4道、政治3道、文化2道、哲學3道;主觀題部分:38題考查經濟學,39題考查政治生活,40題以哲學和文化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查。試題緊扣考試大綱,風格穩健,難度適中,沒有出現偏、難、怪的現象。主觀題中的“進博會”、“村民自治”、“中醫藥與抗疫”等素材都是學生熟悉的話題,試卷于學生有一定親和度,利于學生心態平穩,正常發揮。
2.試卷內容注重主干知識,重視關鍵能力,突出對思維品質和學科素養的考查。
選擇題:經濟部分考查了企業經營、財政作用、人民幣國際化、生產要素等;政治部分考查了政府、人大和監察部門、國際關系等;文化部分考查了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標準、文化多樣性等;哲學部分考查了聯系觀、價值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等。
主觀題:38題考查了消費對生產的影響。39題考查村民自治機制的創新及其意義。40題以中醫藥在抗疫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為材料背景考查認識論中“認識的發展”以及文化方面的“弘揚中醫藥文化對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試題考查側重主干知識,強調基礎,重視解題能力與思維品質。
充分發揮政治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
1.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激發強國之志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古以來,愛國精神就流淌在我們民族的血脈之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繁榮發展而不懈奮斗。文科綜合全國Ⅰ卷第12題以企業“跨界”生產抗疫物資為材料背景,體現了企業經營者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和濃厚的家國情懷。
2.引導學生加強品德修養,強化價值引領
立德為先,修身為本。教育不僅要傳播知識、傳播真理,更要塑造學生的品德修養、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文科綜合全國Ⅰ卷第22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材料背景,強調要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向上向善。
3.引導學生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40題第(2)問,以中醫藥為抗疫做貢獻為素材,引導學生認識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的價值和魅力,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4.引導學生聚焦生態保護,踐行綠色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文科綜合全國Ⅰ卷第23題講述廣西某山村建設觀鳥基地,積極引導村民“愛鳥、護鳥”的事跡,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5.引導學生關注全球抗疫,感受大國擔當
文科綜合全國Ⅰ卷第40題,以“中醫藥走出國門助力全球抗疫”為材料背景,引導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感受大國擔當。
2020年高考政治試題緊密銜接高中政治課程標準及教學要求,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及認知實際,充分體現立德樹人鮮明導向,落實高考評價體系要求,實現學生健康成長、科學選拔人才、促進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切實發揮了高考正向指揮棒的作用,再次給我們今后的政治教學明晰了方向:重視基礎,強化能力;關注時政,拓寬視野;培育情懷,提升素養。要充分發揮政治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歷史】突出立德樹人 落地核心素養 關注學生發展
點評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歷史備課組長 林聰
突出立德樹人,蘊含熱點焦點
今年的全國Ⅰ卷文科綜合歷史試題繼續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第27題探討族規、家訓,說明持家立業、報效國家的道德價值,第33題以法國思想家蒙田的“完全的紳士”為史料凸出“完整的人”應該體魄強健、知識淵博,以及愛國、關心公益等。
近一時期國際國內新聞事件不斷,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談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年的高考題以歷史的眼光投射對當下的關切,引導學生以史為鑒,發揮歷史學科的經世價值。比如,第32題通過對比古代雅典和羅馬的司法制度,指向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現實要求。第35題通過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負面清單”規定,指向全球化與國家主權的關系問題。第41題則通過20世紀50-70年代的中德關系,呼應中國在“多極化”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以及中歐關系的發展。
試題難度平穩,利于學生發揮
整套試卷在考點分布、試卷結構、題目類型等方面保持穩定,落實了教育部考試中心“穩字當頭”的精神。當學生拿到試卷后,心理不會有太多的波瀾,可以平穩地進入試題,并在作答過程中漸入佳境。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試題“簡單”,今年的試卷延續了以往的命題特色,充分使用新史料、創設新情境,強調考查學生對歷史背景、主干知識的理解。比如第25題以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步輦圖》為史料,引導學生挖掘繪畫風格與歷史的關系。比如第28題以晚清《格致匯編》雜志中“互相問答”欄目的數據統計,考查學生將陌生史料與時代背景相聯系的能力。
考察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發展
歷史學科高考早已從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而在新一輪課改的大背景下,素養立意已經越來越突出。學習歷史不是為了記住枯燥的年份、干癟的史實,而是要把握歷史脈絡、時代背景以及歷史事件之間的互動與影響,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僅舉一例加以說明。比如第29題,以20世紀20年代中國度量衡的混亂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將任何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去把握,并給出符合歷史事實的解釋的能力,進而落地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
新課改大背景下,歷史不再是“背多分”,歷史也不應為“背多分”,古今中外豐富的歷史資源,皆應服務于學生的發展——人格的發展、思維的發展、素質的發展。史學本為人學,學生亦為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兩者相得益彰應是未來歷史教育的目標。
【地理】突出學科特色 落實立德樹人
點評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地理備課組長 夏林義
2020年全國Ⅰ卷的地理試題較2019年有較大變化。自然地理占比大于人文地理;非常注重對文本信息的解讀;試題注重科學的人地協調觀,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關注美麗中國的生態建設;體現了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材料的選取和設問角度都貼近時代、貼近生活,很有探究性。試卷整體價值觀導向好,區分度較高,實現了高考地理試題的育人價值、選拔功能和引導教學作用。立足學科特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考察主干知識為基礎,強化知識的遷移能力
地理試題注重對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識的理解及其應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思考與之相關的地理知識,拓寬視野,充分發揮知識遷移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不同知識模塊深入考查,學生需要有較強的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最終才能得到答案。試題本身求新求變,靈活性較強。今年考題中就考察了氣候對城市規劃的影響、農業區位的選擇,地貌的形成等主干知識。
注重關鍵能力考查,提升人才的選拔的區分功能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地理學科試題注重信息的解讀與獲取,要求學生掌握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快速、準確地從試題材料中將關鍵地理信息提取出來,提煉、整合后建立地理信息之間的聯系,從而全面地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過程與聯系。如陜西省延安市對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區治溝造地,通過示意圖向考生展示我國黃土高原生態治理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途徑;運用內外力作用的原理結合材料“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噴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從玄武巖地貌的差異化侵蝕形成的不同地貌,強調地理事物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難度較大。
從身邊的地理現象出發,落實立德樹人,助力素質教育
地理試題通過精心選擇體現時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素材,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等德育目標滲透到試題中。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我國東北平原的某城市某居住區的建筑布局規劃;運用農業區位去探究順坡壟利用光照的優勢發展農業;以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背景設計試題,引導學生形成綠色生產生活理念,并從自身做起,自覺為美麗中國建設做貢獻。利用大型挖泥船將海底巖石攪碎,并將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島,體現了我國強大的基建能力;將農業生產中的勞動智慧與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相結合,在學生心中播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種子。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提供豐富的探究活動案例,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開闊地理視野、豐富地理視角,使高考地理試題成為助力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農業活動、植被分布、小區規劃都體現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類生產活動、社會現象等,都蘊含著地理的原理。將身邊的地理引入試題,是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地理學應用價值的認知。
【化學】立足基礎 穩中求變 變中求新 突出能力
點評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化學備課組長 曾維舉
全國新課標I卷理綜合化學試題遵循“立足基礎、穩中求變、變中求新、突出能力”的命題指導思想,更加注重化學與實際生產、生活、科研成果等的綜合應用,試題整體難度與往年相比基本持平。試題突出對主干知識和化學學習能力的考查,切實做到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發揮化學學科育人功能,尤其是與新冠病毒防治相結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命題思想,同時考查了考生接受、吸收、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考查了基礎知識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結構和題型
試題重視基本概念、必備知識、關鍵能力的考查,將化學知識與信息以數據列表、實驗裝置、結構模型、工藝流程圖、電化學裝置等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集中體現了新課程標準。
突出主干知識考查,強化基礎性和綜合性
試題涉及的知識內容覆蓋了必修和選修內容,每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明確、具體,突出了考查范圍內的主干知識。
選擇題:第7題考查了幾種新冠肺炎消毒劑相關的基礎知識,第8題對烯烴、酯、醇的性質進行考查,第9題考查基本的氣體除雜試劑的選擇,第10題考查了催化劑催化甲醇羰基化的過程中及相關物質的知識,第11題考查核反應所涉及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第12題電化學知識,第13題酸堿滴定。選擇題考查的知識點都是歷年高考的常考題型和知識點,保持相對穩定。
主觀必考題:第26題考查釩酸銨的制備,是一道改編題。第27題利用原電池考查各種價態鐵的氧化還原性,以及相關的實驗基本操作,與往年的實驗題相比有所創新。第28題依舊是化學反應原理題,考查了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及平衡常數等主干知識,但卻增加了對反應速率的探究。
主觀選考題:第35題物質結構與性質部分,考查了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和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化合物中成鍵原子的軌道雜化方式、空間構型、晶體結構及相關計算等。第36題有機化學基礎部分,合成線路清晰、信息明了,問題的設置主要有有機物(官能團)名稱、反應條件、同分異構等常規問題。
命題穩中求變,突出學科能力考查
經典題型延續考查。例如選擇題的第7題考查化學與生活、第8題考查有機物的基本性質、第9題化學實驗操作、第11題元素、第12題電化學、第13酸堿滴定,都是多年常考的題型。三個必做大題按流程題、實驗題、原理題的順序排,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試題基本保持穩定。但第10題考查催化劑參與反應的情況,第11題借助核反應推斷元素,第27題借助原電池研究各種價態鐵的氧化還原性,第28題對反應速率方程的探究,以及選做第35題結構化學題目中充放電晶體結構的變化的考查,跟往年相比又有較大的不同,很新穎。選做第36題有機化學與往年相比變化較大,減少了合成線路的設計這一環節,大大降低了有機選修試題的難度。
今年高考試題的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圖表有所增加。據統計,2017年全國1卷有8圖1表,2018年全國1卷共有9圖1表,2019年全國1卷有12圖1表,2020年全國1卷有11圖3表。這就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圖、表獲取感性知識,并進行加工、吸收、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突出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
發揮學科育人功能,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充分體現創新性
通過試題素材、考核知識點,引導學生關心生活、關注科技發展,學以致用。選擇題第7題以新冠病毒消毒劑為題材,讓學生關注新冠病毒,并了解更多的相關消毒物質,以便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第10題讓學生了解催化劑如何參與反應過程;第11題借助核反應進行元素的推斷;第27題借助原電池研究各種價態鐵的氧化還原性;第28題對反應速率方程的探究,以及第35題選做結構化學題目中提到的鈷酸鋰、磷酸鐵鋰電池是我國現階段提出的發展新能源汽車主要動力電池,還有晶體結構的變化與電化學中充放電聯系起來進行考查,跟往年相比有較大的變化,很新穎,充分體現了高考命題創新性的要求。
總體上,2020年高考化學試題情景來源于生產、生活、社會及科研實際,將化學學科聯系緊密的環保、材料等交叉學科作為試題背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發展,關注新科技,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跟實際生產、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學以致用,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素養中“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這一較高的價值追求。
【生物】重基礎 考能力
點評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生物備課組長 金星
今年高考理綜全國Ⅰ卷生物試卷延續了生物一貫命題風格,在考查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理解能力,綜合分析應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考查,體現了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整套題目在知識上覆蓋了高中生物的重點知識內容,考查了學生知識的理解深度和掌握能力。
選擇題難度與2019和2018年相比基本相當,填空題比起往年少了大分值的實驗設計,學生更容易得分,感覺上會更容易一些。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重視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以及學科素養的考查,注重生物學科核心概念的理解和運用。如選擇題分別考查病毒的結構和增殖、種子的呼吸作用、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調節實驗、實驗材料的選擇綜合應用題、遺傳題、土壤小動物的調差研究和應用等,簡答題仍然圍繞結構、代謝、調節、遺傳展開。這些都是生物學科的主干知識、核心概念,可以說不偏不怪不難。
從命題特點上來看,注重題目的信息獲取。今年基本上沒有出現圖片信息,而是在題目中出現了大量的文字信息,考查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考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利用題目信息,進行信息轉化,聯系課本,構建模型,對題目進行解答。
在考查角度上,與2019年的一貫的命題特點略有不同,注重課本知識的考查。在29題羅列比較真核細胞的各種膜結構的功能、在31、37、38題目中出現原因解釋和步驟描述,需要學生在理解題目知識、聯系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梳理邏輯關系,找準關鍵詞,組織語言進行答題,這類命題是生物學解題中難度較大的一種題型,需要考生在平時練習中注重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30題則是考查學生對實驗設計的分析能力,要求學生有基本的實驗設計思想、明白如何設置對照實驗,關鍵還要用準確的生物學語言把這個過程表述出來。
遺傳題出現較大變化。遺傳題相當于生物學科的壓軸題,近幾年多以遺傳實驗設計題的形式考查。今年卻是只考察了重組的原理和誘變育種,而沒有出現大分值的實驗設計描述題,所以難度偏低。
今年的生物高考試題告訴我們,與其沉迷于題海不能自拔,大量重復性題目占用寶貴時間,不如更多的立足教材,深挖教材,沉下心去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抓住知識的來龍去脈,提高自己的生命科學素養。
【物理】2020理綜物理穩中有變
點評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物理備課組長 鄭孝發
2020高考理綜全國I卷物理試題跟上一年相比,更加平順,今年沒有考試大綱,但命題的科學性、穩定性、延續性產生的這套試題,符合廣大考生的預期。當然試題的創新性、新穎性也是符合考前的期待和研判的。命題內容突出了力、電、磁等主干知識,體現了以考查學生五種能力為主的命題思路,很好的體現了“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思想;加強了對學生邏輯推理、信息加工、遷移、模型建構等關鍵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對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考查量增多,體現了以考查學生五種能力為主的命題思路,試題科學、靈活、無偏題、特難題、怪題。減少了選擇題的計算量,24題、25題的物理情景清晰,學生提取信息容易,計算步驟與往年相比要簡單些,和2019年試題相比,整體難度沒有增加。
內容沒有超出原來考試大綱范圍,突出對主干內容的考查
試卷必考部分仍以力電為主,選考部分33題主要考查分子動理論和氣體實驗定律;34題主要考查波的傳播、多普勒效應、波的干涉。其中,選擇題為:4力 3電 1原,和去年設置相同,力學題難度相當。實驗題為一電(6分)一力(9分),2019年為一力(5分)一電(10分)。2019年計算題為一電(12分)一力(20分),2019第25題涉及到做物理關系圖像其解答涉及多過程計算,并有剎車陷阱隱含其中,比較有難度,2020年的計算題是一力(12分)一電(20分),不涉及很復雜的計算。選考題33依然為3個填空;計算題為氣體定律應用;34(i)為5選3,考查多普勒效應,34(ii)主要考查了波的干涉的相關知識及計算,與往年考查光的反射、折射有所不同。
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將高考的“四翼”落在實處
本試題很好的體現了高考評價體系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造性”,注重對探究過程、研究方法、科學態度等基本內容的考查。一些試題素材來源于教材,貼近中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打好學習基礎,促進課堂回歸教材。第14題安全氣囊的作用、第16題蕩秋千、第19題核反應方程、等試題都來自教材中例題或習題改編的內容,突出考查學生對重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對物理規律的應用。
明確凸顯物理學科特點,強化物理能力
高考評價體系中要求考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在物理試題中,考查學生邏輯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構數理結合等關鍵能力,比如,第14題以汽車安全氣囊為背景,比如第16題,某同學蕩秋千,跟生活實際相聯系,考查學生對動量定理的理解和應用。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題給情境利用所學知識建立相應的物理模型,考查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第17題學生必須對電容的充電過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第21題的雙棒運動,若是學生對于發電機原理、電動機原理、雙棒之間的力學關系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能很快得出正確的答案。第25題是一個力電綜合題,考查了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整個試卷考題體現了學生對信息獲取與整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實驗探究能力、運用物理語言表達物理過程等方面能力的考查,突出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習物理興趣、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素養。
試題穩中有變
試題求穩、求新、求變。與上年相比,實驗題是電小力大,計算題是力小電大;34(ii)改變了對幾何光學的考查;
高考試題的“變”,是為了更好的體現“一層四核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命題人在向這個方向努力。對于2021年高考的復習備考,提出如下建議:考生仍應以夯實基礎為主,注重對教材概念的理解,對每一個公式,定理定律,實驗原理,都要做到能理解其應用的情景與條件,對于一個實際的熟悉的生活現象,能夠應用物理知識建模、分析,計算。能恰當地用數學工具處理和描述物理過程,把學到的理論和知識能遷移至身邊的生活和創新實驗當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一輪復習要體現原來考綱要求的五種能力。悟透原理,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