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7日12:24 來源:新華網廣西頻道
延安鎮平南村是南寧市江南區的九個貧困村之一,由于該村遠離南寧市區,加之土地貧瘠、產業單薄等原因,成為貧困村。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平南村“兩委”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堅持把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放在首位,依托延安鎮“特色農業生態鎮”發展目標,以“項目+產業”為抓手,深挖本村優勢資源,爭取發展項目資金,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利用扶貧資金先后引進了大青棗扶貧產業基地的特色產業項目,并盤活村集體資源,多渠道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帶動了貧困人口就業。
經過幾年的努力,平南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底實現整村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2.20%降到2019年底的零,貧困人口142戶526人于2019年底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
平南村大青棗扶貧產業基地出產的大青棗個大、味甜,現已成為南寧市明星扶貧產品。“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銷售額減收一半,不過我們這里種出的青棗質量好,市場認可度高,我對接下來的銷售很有信心。”看著眼前長勢喜人的大青棗樹,該基地的負責人莫超雄笑意滿滿,他表示,基地從發展至今,一直得到延安鎮和江南區的大力關心與支持,為脫貧攻堅盡一份力是扶貧基地應盡的義務。
平南村大青棗基地目前種植大青棗106畝、套種火龍果10畝,平南村通過扶貧資金入股撬動基地的發展,獲得每年不低于3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企業堅持反哺該村脫貧攻堅工作,每年吸納400多人(次)到基地做臨時工,優先使用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共發放工資40多萬元。(郭超前)
9月2日,在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南川村的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邵俊堂(右)和妻子在辣椒制種棚中勞作。9月2日,在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南川村的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邵俊堂在辣椒制種棚中勞作。
元謀屬于缺水的干旱地區,且面臨嚴重的水土流失,當地農民種植稻谷的年收入一畝僅有1000多元。不僅如此,這些年來,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在當地研發推廣了30多萬畝熱區作物,除20萬畝蔬菜外,還有10萬多畝葡萄、辣木、酸角、滇橄欖等經濟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