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6日20:23 來源:河南日報
本報訊(記者劉紅濤)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記者7月3日獲悉,為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命名中牟縣雁鳴湖鎮等50個鎮為全省第一批“美麗小鎮”。
為示范引領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全省各地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有科學的城鎮規劃、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健全的公共服務、有豐富的文體活動、有便捷的政務服務、有長效的管理機制”的標準,著力推進鄉鎮政府所在地和聚集作用明顯的中心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涌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小鎮”。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各地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脫貧攻堅、國土綠化、坑塘整治、“廁所革命”等工作,農村環境變得干凈衛生、整潔有序、宜居宜業,對加快全省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為選樹典型、表彰先進,經縣級申請、市級推薦、省級核查、社會公示,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日前決定,命名中牟縣雁鳴湖鎮等50個鎮為全省第一批“美麗小鎮”。
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希望被命名的“美麗小鎮”珍惜榮譽、再接再厲,不斷深化經濟建設、生態建設、文化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切實發揮好引領帶動作用,為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浙江義烏積極推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共服務均衡配置,努力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眼下,義烏市8家市屬國企已經實施221個項目建設,帶動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美麗鄉村建設,串聯起沿線200多個鄉村的集成發展。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日前發布,鄭州成功入選,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入選城市中,4個中央直轄城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全部上榜;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上榜12個;28個省會首府城市,18個上榜;293個地級市,58個上榜;縣級市共387個,上榜9個。
目前,杭州城市大腦通過理念驅動推動數字賦能,圍繞解決城市治理、民生服務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已建成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可以看到,杭州城市大腦的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擺在中心地位。
張家口市橋東區緊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配合街道、社區積極實施“紅色引擎工程”, 讓社區軟硬件環境不斷提升。目前,張家口市橋東區已經實現了全區192個小區的“紅色物業”全覆蓋,2020年啟動實施15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小區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居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中國網記者倫曉璇攝 在蘇家塘,空地荒地被利用起來,栽種了馬家柚、桃樹等各類果樹 1100 株,收入用于濟貧解困、日常管護和公益事業。中國網記者倫曉璇攝 蘇家塘因地制宜開展村莊環境整治,營造了疏密有間、竹林搖曳的村莊美景。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城鎮化發展形勢,明確推進城鎮化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城市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重點任務。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文章指出,要完善城市化戰略,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目標,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近年來,福建省南安市將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相結合,逐漸形成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城鄉發展格局。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這是福建泉州南安市羅東鎮附近秋色(10月28日無人機照片)。
正是環衛工人的堅守和付出,才有了城市的潔美亮麗和人們最基本的品質生活。但愿每個人都能從自我做起,共同尊重和珍惜環衛成果,為環衛工人傳遞更多敬意和城市溫情,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近日,新華網記者跟隨“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走訪重慶市多個地點。以“互聯網+”為政務服務賦能,“渝快辦”政務服務系統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