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6日10: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初夏時節,走進浙江寧波愛柯迪數字化工廠,只見自動導引車靈活穿梭,掃描槍快速精準質檢……在這些看得見的智能設備背后,是一張“看不見”的5G專網,正支撐著生產數據采集、倉儲物流管理。
“作為汽車鋁合金精密壓鑄件供應商,客戶對我們的產品穩定性要求達99.99%。”愛柯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盛華說,通過接入5G網絡,大容量高速率低時延的數據流滿足了700臺終端的信號傳輸需求。“去年人均產值提高17%,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預計今年7月底有望建成全5G工廠!”
5G和工業互聯網的聯袂“出演”,讓數字技術在智能工廠中閃現出絢爛火花,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7月3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為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
35.8萬億元,究竟意味著什么?
——“35.8萬億元”意味著數字經濟規模正不斷擴張。
“早就看中了一款進口補鈣奶粉,趕上‘618’促銷,一鍵下單便宜了好幾百元!”山西省晉中市居民李芳芳興奮地說。
受益于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足不出戶,買遍全球”成為我國消費者的日常購物體驗。數字貿易是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字經濟國際化的最主要體現。近年來,我國數字貿易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特別是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發展迅猛,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35.8萬億元”意味著新產業新業態正蓬勃發展。
打開滴滴出行APP,點擊“未來出行”,輸入個人基本信息,申請通過后,即可在上海嘉定全長53.6公里的測試路段上體驗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6月29日,滴滴自動駕駛服務正式推出的第二天,上海市民陳峰就嘗鮮體驗了一把。“轉彎、避障、超車、減速等,全都自動完成,舒適又安全!”
不只是自動駕駛,作為數字產業化的重要領域,我國5G創新應用目前已累計開展400余項,涉及工業、交通、醫療等多個行業。2019年,我國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達7.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1%。
——“35.8萬億元”意味著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正加速融合。
以往水泥生產企業的智能化水平一直不高,生產質量、能耗水平很依賴人工經驗。為此,山東東華水泥有限公司決心引入“工業大腦”,通過對全流程進行實時數據監測和參數調優,解決熟料生產過程中降能耗和提質量問題。“經過上線測試,研磨效率提高近3%,經濟效益增加4000多萬元,電耗還下降了4%!”公司副總工程師徐路十分高興。
不僅是制造業,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升,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規模約為28.8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9年的29%。
“我國數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正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中國信通院政經所副所長何偉說。
表明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的我國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其中第三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即2050年前后——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本屆大會以“夯實‘根’基,數‘聚’未來”為主題,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原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從企業和全球兩個視角出發,分析了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和未來方向。
產業數字化進程提速,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十三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數字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數字產業化基礎更加堅實。今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5907億元,同比增長14.1%。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務院新聞辦23日舉行發布會,由工信部介紹“十三五”工業通信業發展成就。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覆蓋3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壯大。
在昨天(22日)舉行的2020全球服務外包大會上,商務部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0》。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數字貿易規模持續快速擴大,2019年我國數字服務進出口總額達2718.1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了4.56倍。
“十三五”期間,從移動支付、共享出行到工業互聯、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加快推進,一大批數字技術應用走進現實,為發展注入新動能,為社會帶來深刻變革。“數字中國”的美好愿景正在實現,離不開“十三五”這五年我國將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基礎建設。
憑借政策紅利和多個“全國率先探索”等先行優勢,福建將加快數字經濟領軍企業的外引內培作為著力點。最后,在推進數字福建建設過程中,福建始終重視數據在政務、民生、產業三大體系中的應用,加速數字技術與生產、生活的融合與發展。
國務院新聞辦今日舉行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新聞發布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表示,近3年來,數字中國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加值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7.7%,產業數字化增加值占整個數字經濟的比重也高達80.2%,從而推動了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
9月11日上午,以“數字驅動,智能發展”為主題的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十屆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在浙江寧波舉行。在全球數字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引擎。
“我國5G用戶超過8000萬,數字產業化基礎更加堅實。”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在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開幕式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