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4日19:5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位于四川云南交界、金沙江大峽谷深處,是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去年年底打通了對外通道,解決了困擾村民已久的出行難和住房建設難的問題,還為村里帶來了更多發展機會。眼下阿布洛哈村正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今年整村脫貧。
這兩天,阿布洛哈村33戶群眾陸續搬進了安置點的新家,政府和社會幫扶力量為每戶配備了部分家具和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大大提升。
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村民 比機么拉作:以前房子不好,現在搬進來就好,住在這里什么都有。 家里以前是小房子不夠住,住這里舒服,太高興了!
今年25歲的吉列子日擔任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已有3年多,他說,比村民搬家最欣慰的是,現在老鄉們精氣神不一樣了,他一直擔心的脫貧和發展問題也有了突破。
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 吉列子日:之前沒有路,一說到搞發展搞產業,村民們就覺得沒希望,因為以前種出來的東西都賣不出去,賣不上好價錢,只能爛在地里。但是如果不搞產業的話,我們村子就會很容易返貧。
從村里開始動工修路,吉列子日和幫扶干部就籌備著全村下一步發展,特別是如何利用現有土地,發展經濟價值高的產業。去年起,他們對村里原來的核桃和花椒進行了嫁接、改良,還經過考察調研,引進發展了一些新的品種,其中就包括經過外出考察、專家調研和土壤檢測后,在村里試種的3000株臍橙。
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 吉列子日:我們種下去的時候只有這么長,現在都長了這么長一節。明年它就會結果子,我們看那些長出來的果子好不好,如果好的話,我們會大面積地把臍橙種下去。
產業發展上,阿布洛哈村采取依托合作社、集體化抱團發展的模式,主要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由村里統一協調種苗、農資等資料,老百姓以土地、勞動力入股,獲得收益分成。這樣一來,老鄉們除了外出務工,也多了一條在家門口通過產業實現增收的路子。
阿布洛哈村村民 且沙次爾:以前只有種玉米,路也不通賣不出去。現在路也通了,那么多產業都種起來,我做起活兒也有勁了。
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 吉列子日:以前是不敢,現在條件好了,我們要大膽去試,加油去干,我們對村子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去年底,阿布洛哈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4700多元。眼下,阿布洛哈村正在發展和探索的就包括臍橙、芒果、魔芋等多個品種,還計劃以成片觀賞性種植業為基礎,發展鄉村旅游。
布拖縣綜合幫扶工作隊隊長 魏全元:依托現有的建成的房屋、產業基礎和自然風光發展鄉村旅游,實現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過渡,真正讓老百姓住得下來、富得起來、生活越過越美好。
(編輯 陳卓然)
或許,很多人并不知道大涼山在哪里,到底有多大,但是,貧窮、偏遠、落后,甚至疾病都成為了涼山在外的“標簽”。人民網 趙祖樂攝 今年5月13日,“懸崖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下了高山,他們的新家在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懸崖村”84戶精準扶貧戶陸續搬進80多公里外的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住進新房,開始山外的新生活。和王天才老人一樣,高豐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再平是村里第一批種枇杷的人,也是第一個靠枇杷發家的人。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懸崖村”84戶精準扶貧戶陸續搬進80多公里外的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住進新房,開始山外的新生活。和王天才老人一樣,高豐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再平是村里第一批種枇杷的人,也是第一個靠枇杷發家的人。
2020年2月20日以來,怒江州在駐村扶貧工作隊駐村工作的基礎上,另選派800名精銳力量組成“背包工作隊”,全力投入脫貧攻堅的最后一戰。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扶貧先扶志,圖爾蓀一家的變化,正是脫貧攻堅以來,貧困鄉親們精神巨變的縮影。
從6月29日開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村民陸續搬進33套輕鋼結構小樓房。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6月29日,阿布洛哈村村民且沙次爾(右)、吉子么子作(中)帶著生活物品搬進新居。
寒冷的冬日即將走遠,陽光照進大涼山,世代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們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人民網朱虹攝 作為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涼山州”)是四川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