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4日18:09 來源:大河網
原標題:200余位專家齊聚河南 共謀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納百家之言,聚八方之力。7月2日,第十一屆中原智庫論壇(春季)在蘭考焦裕祿干部學院召開。
來自蘭考、修武、睢縣、孟津、欒川、淅川等縣市的領導干部,以及鄭州大學、鄭州財經學院、洛陽理工學院、省社科院各分院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共200余人匯聚一堂,圍繞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展開深入研討。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負責人表示,此次論壇聚才聚智聚力,圍繞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搶抓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貫徹落實好縣域治理“三起來”的重大要求,立足優勢、找準定位,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
與會專家認為,縣域經濟是全省發展的“基石”,新起點上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河南必須扛穩的政治責任、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需要更多人把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來,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服務。
論壇上還進行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聯盟”揭牌儀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1日發布2020年《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100強中,河南共有7席上榜,分別是新鄭市(第52位)、濟源市(第65位)、永城市(第68位)、新密市(第73位)、鞏義市(第74位)、中牟縣(第80位)、長葛市(第99位)。
在采訪中,記者聽到了這樣一句口頭禪:園區好則縣域強;縣域強則百姓富;百姓富則天下安。由此聯想到河南,縣域面積占全省近九成、常住人口占全省七成以上、經濟總量占全省六成以上……縣域經濟對河南來說,那不是一般地重要。
黃河,既是一條波瀾壯闊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近年來,新安縣委、縣政府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與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溝域經濟,讓老百姓守著黃河過上了好日子。
11月8日,在新鄭電子信息產業園,技術人員在威斯荻克精密電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作。總投資13.4億元的威斯荻克柔性線路板及高清攝像頭生產基地項目,今年3月與新鄭電子信息產業園簽約,8月底試生產,跑出了新鄭項目建設“加速度”。
11月15日,2020年度省政府集中督查動員會召開,省長尹弘出席并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聚焦重點難點開展督查,督促各地各部門抓住年終前關鍵時段,狠抓政策和工作落實,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態勢,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
會前,與會人員到平輿縣藍天芝麻小鎮、寧波戶外休閑用品產業園、中鑫家具有限公司等返鄉創業示范項目和先進企業進行了實地觀摩。戴柏華主持會議并參加觀摩活動,駐馬店市、葉縣、睢縣和平輿縣藍翎環科公司、新縣毛沖農業科技公司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為深入推動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省政府擬于11月中旬組織開展2020年度集中督查,屆時派出督查組赴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各省直管縣(市)進行實地督查。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問題,省政府督查組將通過線索核查和暗訪督查等方式,進一步了解情況,督促指導有關地方和部門研究處理,推動解決實際問題,以務實作風和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關切。
聚焦縣域經濟“成長的煩惱”,解析構建新格局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因密碼”。上世紀80年代以來,長垣創造了零資源縣逆襲,實現戰略突圍的“長垣現象”,形成了“南長葛,北長垣”的河南縣域經濟發展典范。
10月15日下午,2020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活動“縣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鄭州舉辦。從河南縣域工業競爭力30強縣(市)的整體情況來看,30強縣(市)的工業經濟規模約占全省縣域一半,有力支撐了整個河南省工業經濟的平穩運行。
按照《河南省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辦法》,此次評選“2019年度優秀產業集聚區”,從經濟效益、科技創新、集群發展、綠色環保四個方面設定了12項考核評價指標。經過綜合測評,鄭州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等20個產業集聚區被評為2019年度優秀產業集聚區,各獲獎勵500萬元;對首次晉升當前星級的民權縣產業集聚區等13個產業集聚區和蘭考縣商務中心區等22個服務業“兩區”,各獎勵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