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1日17:38 來源:求是網
2020年6月28日凌晨,申紀蘭逝世,享年91歲。
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用無記名方式投票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和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并通過國務院總理人選。圖為申紀蘭在投票。 新華社記者 曹興華/攝
一
2009年,習近平同志到山西考察,對她大為贊賞。
那一年,習近平同志在山西沿著盤山公路,考察了平順縣青羊線荒山綠化工程,對該縣發揚紀蘭精神,綠化萬畝荒山的拼搏精神、取得的顯著成效給予充分肯定。
申紀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1986年9月與縣供銷社聯合辦起一座罐頭廠,投產后的第一個月就生產紅果、梨罐頭5萬多瓶。這是申紀蘭(左)和工人一起檢查罐頭質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到達西溝村,習近平同志一下車就與申紀蘭親切握手,熱情交談。在西溝展覽館,他全面了解西溝人艱苦奮斗、建設家鄉的光輝歷程后,動情地說:西溝60多年的發展,是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縮影,特別是李順達、申紀蘭的勞模精神,需要好好總結和發揚。在考察中,習近平同志還強調:“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紀蘭精神代代相傳。”
二
在申紀蘭家里有兩面照片墻,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的偉大歷程和恢弘圖景徐徐展開。從一屆到十三屆,從辮子上扎著蝴蝶結的25歲,到皺紋爬額卻精神依然的90歲。
申紀蘭憑著在全國首倡“男女同工同酬”,25歲時第一次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連任十三屆,被稱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活化石”。
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在報到。 新華社發
有人問申紀蘭,從一屆到十三屆,哪一屆最好?申紀蘭坦言:“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高,芝麻開花節節高。”
這是怎樣的一種制度能讓一位普通農民一直站在國家政治舞臺的中央,代表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關鍵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植根于人民群眾,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中國各族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牢牢地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1954年7月,出席山西省平順縣第一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代表們,以歡欣的心情,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自左至右:李順達、郭玉恩、申紀蘭、武侯梨。新華社發
66年來,申紀蘭的農民身份從未改變。連任十三屆,她不僅見證了這個偉大制度的誕生與成長,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充分展示和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
去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對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們以最高規格褒獎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揚他們身上展現的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正是在這次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將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掛在了申紀蘭的胸前。
2019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申紀蘭頒授勛章。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申紀蘭回憶起來仍激動不已:“上臺領獎的時候我沿路走,眼淚止不住地流出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給我把勛章戴上,還和我握了手表示祝賀,我心里頭熱乎乎的!沒有想到黨和人民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非常感動!”
不朽功勛,鐫刻國家發展史冊;光輝榜樣,照亮民族復興征程。
三
申紀蘭說:“人民代表大會讓人民有了說話的權利。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她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的議案、建議多年來一直關注著農村,從“村村都要通水泥路”到“修建公路不能侵占耕地”,從“搞好山區水利建設”到“老區如何致富”,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到“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農村干部選舉”到“貧困地區旅游開發”……一條條來自農村、來自基層,凝聚她心血的議案、建議,不斷得到采納和兌現。
我們埋首檔案館,仔細搜尋查閱她在歷屆歷次全國人代會上所提的發言、議案、建議等,令我們十分感慨。
1955年
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國務院《關于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報告》。申紀蘭積極參與審議:“黃河問題是全國人民關心的,根治黃河是一件大事,政府有關部門和全國人民,特別是黃河流域的人民,要努力保證工程按計劃實現。”
1960年
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關于為提前實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而奮斗的決議時,申紀蘭發言:“把農業搞好,是國民經濟的一個主要部分。無糧就亂、無糧就慌,沒了糧就沒了主張。所以這個綱要我完全擁護。”
1987年
六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關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的決定時,申紀蘭說,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對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具有重要意義。
1999年
申紀蘭向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建議,要采取傾斜政策發展貧困山區教育事業。
2001年
出于對山區群眾出行問題的關注,申紀蘭向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建議,希望政府關注山區交通建設。會后,交通部相關人員立即深入太行山區,調查部署修路事宜。
2009年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發言。新華社記者 鄒偉/攝
2010年
申紀蘭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建議,加大保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力度。
2018年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申紀蘭就加大對老區公路建設項目支持力度等問題提出具體建議。“新時代我有一個‘文明夢’,希望通過發揚我們黨的艱苦奮斗好傳統、好作風,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推進好,讓西溝美起來、富起來,讓中國的農村一天更比一天好!”申紀蘭這樣說道。
2019年3月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山西代表團會議間隙,申紀蘭(右)與王雅麗代表交流。 新華社記者 殷剛/攝
2020年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西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申紀蘭在小組討論現場說:“今年我們最大的任務就是脫貧攻堅,打贏這場硬仗。我是農民代表,每天生活在農村,知道農民想啥盼啥。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有信心有決心。”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
申紀蘭樸實無華的話語折射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折射出了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折射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真諦,折射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策劃編制:閆玉清 周昭成 曾嘉雯
審核:李文閣 閆玉清
監制:李達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申紀蘭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6月28日凌晨1時31分在長治逝世,享年91歲。長冶殯儀館內站滿了前來吊唁的人。
2020年5月20日,在赴京參加全國兩會途中,楊林花與申紀蘭再次相遇在火車上。會議結束后,楊林花注意到申紀蘭起身時,雙腿打顫,趕忙上前扶住,隨后由工作人員陪同出了會場。
她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改革先鋒”等稱號。申紀蘭走家串戶,向婦女宣傳“勞動才能獲得解放”的道理,同時努力做男社員的思想工作,積極爭取男女同工同酬。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微信公號消息,她的一生,是充滿榮譽的一生——當選第一屆全國勞動模范,獲得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改革先鋒”等稱號,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在半個多世紀的代表生涯中,她親身參與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民主政治前行的進程。
6月28日上午,澎湃新聞從多個渠道獲悉,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28日凌晨逝世。公開資料顯示,申紀蘭,女,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順人,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
在新中國70華誕即將到來之際,一批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被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這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義給予的國家最高榮譽。這些年,她繼續帶領西溝老百姓培育新型產業,引進光伏發電,發展綠色生態旅游, 為脫貧奔小康的理想繼續奮斗。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自古就是要與河道搶耕地、與老天搶糧食的地方。曾經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綠,或梯田成片…… 這里有一位執拗的耄耋老者,年復一年,仍堅持著自己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