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1日11:54 來源:映象網
戲中情,戲幕落,慣將喜怒哀樂都藏入粉墨。根植于中原大地,一嗓子帶有“哭腔”的豫劇,總有份蒼勁的底色。
起源于明代,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藝術,豫劇從形成時,就有兼納、相濟的“中和”魅力。如今,古老的戲曲也入時,這個傳統藝術開始與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相鏈接。
作為豫劇“李派老生” 創始人、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率先帶領豫劇曲藝人,將地方戲曲唱到普通人手邊的方寸屏幕里。
如今在抖音,搜索“李樹建”,相關話題的短視頻播放量已累計超過3000萬。這位豫劇名家,吸引了大批受眾。有留言評論:高音高亢嘹亮,低音婉轉深沉,整體悲壯動人,不愧為名家;三天不吃飯也得聽聽李樹建;原來豫劇這么有趣,聽著就像喝了碗胡辣湯,暢快。
戲劇再古老 也可以共情
豫劇里的豫西調婉轉低沉,唱腔悲涼,帶著絲“哭腔”,更適合講述厚重的故事。
作為豫西派的代表人物,李樹建用幾十年的時間挖掘整理豫西調的傳統聲腔遺產,走訪老藝人,又結合長期的舞臺實踐,把曲調演繹得更加生動蒼涼。
人們會欣賞豫劇嗎?歷經半個世紀的曲藝打磨,李樹建心里明了,哪怕戲曲再古老,于當下,依然有共情的魅力。
他曾在2013年,把經典豫劇《程嬰救孤》傳到了美國百老匯,唱給金發碧眼的異國觀眾。
《程嬰救孤》是一出中國式的“哈姆雷特”,脫胎于2500多年前的歷史故事。主人公程嬰在災難來臨時為了拯救全國的嬰兒毅然將自己的兒子獻給了仇敵。李樹建用悲愴蒼涼的唱腔,詮釋著程嬰的忍辱負重。戲曲中傳遞的人性光輝,突破了語言的隔閡,打動了不同膚色的人們。
按照慣例,百老匯的演出中場必須休息。考慮到暫停會打亂戲曲劇情的連貫,李樹建決定取消中場休息。原以為會遭到抗議,“沒想到觀眾沉浸在緊張的故事中,完全忘記了休息時的那杯咖啡。”他回憶道。
而在意大利,李樹建獨具韻味的“哭腔”藝術更受追捧,被認為是來自東方的詠嘆調。
老戲新唱 互聯網做新鏈接
如今,老戲面臨的,不再是文化的區隔,而是迭代中的傳播斷層。
58歲的李樹建,看女兒在家做直播,好奇、新鮮。看著直播間里進進出出的粉絲,他心思活泛了起來,琢磨能不能用到戲曲上。疫情期間,他注冊了賬號,上傳臺前幕后的視頻、拍自己的日常生活,心里牢記女兒跟他說的,要想讓年輕人了解戲劇,必須借助他們每天都使用的互聯網。
入駐短視頻平臺傳播戲曲,不是李樹建在疫情期里的“一時興起”。當地疫情緩和后,劇團里恢復了正常的排練,李樹建依然堅持在網上直播。有時唱了一天,直播時嗓子已經扛不住了,他喝幾口水潤潤,和網友聊天緩緩,接著吊起嗓子來了段《蘇武牧羊》。最累的時候,他連續直播4小時,凌晨才結束。
老藝術家把深耕戲劇的專注與嚴謹,也放在了互聯網上。拍短視頻,他讓妻子和女兒換著角度拍,甚至得趴地上。每次拍攝前,他都要設計說的文案,既得展現戲劇的深度,又要兼顧生活化的口語表達。做出一個他滿意的視頻,反復拍20多遍是常有的事情。
他有危機感,擔心內容質量不高,吸引來的年輕粉絲會“溜走”。這個60后,希望利用短視頻,把經過一代代人打磨、傳承的藝術,傳遞給更多年輕人。今年兩會前,身為人大代表的他還通過抖音向網友們征集互聯網傳播戲曲文化的建議。
數據顯示,抖音上戲曲類短視頻超過167萬條,播放量達到68億人次,共獲贊33.3億。而和豫劇相關的短視頻平臺播放量超過了5.1億,點贊量超2032萬。老戲新唱,云端搭臺,已經成為梨園里的與時俱進。
從百老匯到短視頻平臺,以李樹建為代表的曲藝人正在時代的革新中,鏈接不同的介質,傳遞古老的藝術魅力。傳統文化與當下流行之間,不是沖突,而是新繁榮的起點。
新市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河畔。在基本完成新市鎮最具江南水鄉特色的西河口沿岸的整改后,接下來新市整改的重點將在小鎮南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