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30日12:31 來源:環球網
是否有一張火車票,讓你念念不忘?從最早的硬紙板票,到粉紅色軟紙票、磁介質小藍票,再到現在的無紙化電子客票,火車票的變遷承載著思念,更見證著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今天,小編為你講述,鐵路硬板客票印刷機的故事。
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展館的一層展廳中,存放著一臺較為完整的往復步進式凸版沖壓式印刷機。名字聽起來似乎有點復雜,說起這臺機器,想必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由這臺機器打印出的中國早期鐵路硬板客票,相信很多小伙伴都見過,一些年齡大的旅客朋友甚至還曾經使用過這種車票。
20世紀20年代,這臺印刷機由德國格貝爾公司生產制造,至今已經有92年的歷史了,近百歲高齡的機器到底如何打印出鐵路硬板客票呢?
首先一張張未經過印刷的硬板車票由車票筒放入后,經過票門傳送至正版位下方,此時正面印板下壓,印出火車票的正面。同時,印刷完正面的車票繼續被傳送至翻票輪,翻轉過來以后繼續打印反面。
這臺印刷機見證中華民族的屈辱與磨難,也經歷了新中國的滄桑巨變。抗日戰爭時期,這臺機器所在的衡陽印刷廠被日本人占領,20世紀40年代初為了提高印刷的數量,日本人將原來的手動輪印刷改為了電動傳動,至今被改造的電機依舊保存完整。新中國成立以后,這臺機器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在中國鐵道出版社印刷廠的前身,也就是鐵道部印刷廠,繼續為旅客出行服務著。
隨著新型火車票的出現,印刷車票工作量得到了緩解,條形碼、二維碼紙車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出票的效率。
從硬板票、條形碼軟紙票,二維碼紙車票,直到可刷人臉驗證的電子客票,火車票的變遷見證著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是鐵路科技不斷進步,時代不斷發展的最好證明。
(文章來自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中國鐵道博物館)
在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存放著一臺較為完整的往復步進式凸版沖壓式印刷機,中國最早的硬板客票就是由它印刷的。新中國成立后,這臺機器重回人民手中,在中國鐵道出版社印刷廠的前身——鐵道部印刷廠為新中國人民的出行繼續服務。
人體正常脊椎生理結構從側面看呈一個S形的生理彎曲,如果睡太硬的板床,不能配合人體脊椎的正常曲線,腰部得不到支撐,時間長了還容易造成勞損,加重腰酸背痛等癥狀。很多醫生說的建議睡硬板床并不是說直接睡硬板上,而是在床板上要墊3~5厘米的軟墊,即上面比較柔軟而下面是硬木板的床,這樣才符合人體脊椎的正常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