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9日09:11 來源:新華網
宋 燕
“不會彈鋼琴的編輯,不是好攝影師。”“不‘斜杠’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后。”……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杠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簽。今年疫情以來,“斜杠青年”的隊伍亦是更加龐大。
作為一個新興詞匯和現象,風靡網絡的“斜杠青年”,意味著新生一代青年越來越多元化的選擇,代表著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也是關照社會開放、進步、變革步伐的一面鏡子。
“斜杠青年”熱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斜杠青年”熱與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息息相關。尤其是互聯網產業的快速崛起,催生了一大批新興職業,為年輕人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才華提供了平臺。與此同時,“技多不壓身”,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身含金量,增加職業選擇“籌碼”也成為新生一代青年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日,很多青年都在試圖加入“斜杠”隊伍。
在擁抱“斜杠”中乘風破浪。與傳統職場中,單一、穩定和保守不變的工作框架相比,擁有多個職業、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能夠在更多的崗位和空間中挖掘自身潛力,拓展自我能力。“斜杠青年”不只是身份的疊加,自主選擇的職業觀和以興趣為出發點的社會實踐,不僅可以豐富個體的人生體驗,也能進一步釋放個性、激發活力,有助于新生一代青年成長為多思多研的人才,在職場的海洋里乘風破浪。
不過,“斜杠青年”不是想做就能做,需理性而行,不能盲目跟風。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撒胡椒面式”的選擇和愛好,容易導致淺嘗輒止、術業不精。廣大青年要以理性審慎的姿態,看待“斜杠青年”的光環,特別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將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真正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優配置。正如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所說:“我們應當認真考慮:所選擇的職業是不是真正使我們受到鼓舞?”
所以,青年,你準備好“斜杠”了嗎?
聲音的主人公并不是專業的主播,而是紅孩子25歲的會員經理陸云蘭。從2018年創辦“小陸姐姐的晚間故事”欄目開始,她已經連續講了400多天故事,并收獲了一大批小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