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7日22:3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線上線下消費升溫 文旅活動邁上“云端”——端午假期透視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新華社記者
吃粽子、掛香囊、賽龍舟,這是端午節的文化傳承。與此同時,時令商品消費強勁、民俗節慶活動邁上“云端”,傳統節日展現出時代的新特點。
6月26日,游客在湖北秭歸三峽竹海生態風景區內體驗竹筏親水項目。新華社發(王家滿 攝)
粽艾飄香,各地文旅活動邁上“云端”
端午假期3天,上海市民徐海清與多位好久不見的親朋好友再次團聚,走親訪友自然少不了應景食物粽子。“端午是我國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以來,第一個適合親朋好友團聚、共祝彼此安康的中華傳統節日。”徐海清說。
居民消費熱情高,老字號粽子產品在線上線下熱銷,分布在上海市區的門店外,消費者有序排著長隊;直播、網購平臺上,網友一邊互動一邊“剁手”。
6月23日,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新雅粵菜館的工作人員在商鋪前包粽子。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杏花樓食品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智靜說,今年端午應需生產380多萬只粽子,較去年產量翻番。不僅物美價廉的袋裝粽子賣得好,價位在150多元至250多元的禮盒裝粽子需求也很旺盛。
“經歷疫情,人們對健康更加重視,食品餐飲消費升級,更多消費者習慣了網購。”智靜說。
6月1日至21日,淘寶天貓平臺上粽子成交額同比增長153%。此外,糯米、粽子葉等食材成交額同比大幅增長,還有“自熱型”粽子、“人造肉”粽子等新鮮品類涌現。
6月25日,演員在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進行古裝表演。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各地文旅活動也精彩紛呈。上海歡樂谷的“‘粽’享歡樂”活動現場,傳統的投壺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參與;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星光夜場回歸。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游客邊吃親手做的綠豆糕邊看“唐仕女”帶來的歌舞表演;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里,人們穿唐裝、點雄黃、扎菱角,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融合。
傳統民俗活動更在“云端”煥發生機。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歸縣,有別于往年賽龍舟、割菖蒲、辦詩會等線下人頭攢動的景象,“202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云上”揭幕。進入“屈原故里云上展館”頁面,點開視頻鏈接,觀眾仿佛置身“屈原故里端午祭”大典現場。
在陜西省安康市的龍舟節活動現場,寬闊的漢江江面,龍舟健兒揮旗擊鼓、揮槳操舟,攝像機和手機鏡頭將這場龍舟橫渡轉播給全國觀眾。“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組委會對龍舟節現場觀眾人數有嚴格限制。但通過網絡,無論觀眾身在何處,都可以看到傳統活動盛況,了解民俗文化。”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組委會副主任付波說。
6月25日,在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小朋友挑選香囊。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祛病防疫,戰“疫”有底氣、生活很安心
西安市級非遺項目雁塔棉絮畫制作技藝傳承人張寶蘭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一處展臺向游客展示如何制作香囊。“驅毒辟邪是端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端午至、五毒出’,因此人們佩戴香囊。”
她說,我國正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人們注重祛病防疫,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間距、分餐進食等新習慣,與端午傳統習俗正相呼應。
6月25日,陜西省安康市第20屆龍舟節在漢江上舉行。這是參加龍舟賽隊伍在安康市漢江上奮力劃槳擊水。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來自重慶的游客杜剛來到西安飯莊享用美食。進店前掃碼測溫、店面餐具嚴格消毒、用餐時使用公筷公勺等疫情防控措施讓他非常放心。“精細的防疫舉措讓人倍感戰‘疫’有底氣、生活很安心。”杜剛說。
全國已有10064家A級旅游景區恢復開放,各地旅游景區堅持“限量、預約、錯峰”,接待游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在上海,100多處國家A級景區全面實施門票預約機制,探索“預約旅游”常態化。在湖北,文化旅游場館有針對性地制訂恢復開放方案,例如湖北省圖書館特別注意加強書籍管理,歸還和借出的書籍嚴格進行有效消毒。
6月25日,一場端午民俗文化集市活動在上海一商場舉行。這是市民在端午集市上玩投壺游戲。 (配本社同題文字稿)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生產企業組織員工加班加點,保障消費旺季的各類產品供應。在杏花樓位于上海的蒸煮類食品生產車間,員工們熟練地翻折粽子葉,填充糯米、鮮肉等……
智靜介紹說,疫情期間,車間內減少了操作臺數量,原先每兩人共用一張臺面也變為一人一臺,讓員工們保持足夠的間隔距離。“今年粽子市場需求明顯提升,而車間內同時作業的員工數量受限,工廠因此提前制定計劃啟動了粽子生產保障供應。”
6月25日,一場端午民俗文化集市活動在上海一商場舉行。這是工作人員在端午集市上為一位小朋友扎五色繩。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隨著湖北文旅市場復蘇,酒店用品、應季禮品成為漢口北“智慧市場”端午假期前后重點推介的交易品類,商戶們經過測溫、查驗健康碼等嚴格流程,進入市場忙碌著。
不過,成交大單并不一定需要與客戶面對面。市場工作人員周悅介紹,自3月28日復市以來,漢口北市場已先后幫扶商戶組織了500多場直播帶貨活動,鼓勵商戶拓展網上直播渠道,探索“無接觸交易”,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有條不紊推動復工復產。
6月13日,在上海一家老字號糕團商店直播間,主持人(中)與工作人員(左)一起在店內通過網絡直播銷售粽子和糕團等食品。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逆風”前行,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發力
上海市虹口區的一場夜市里,七彩花米粽、菌菇等來自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特色農產品“閃亮登場”,這些產品已在多場“消費扶貧”直播中熱銷。上海市民劉多很喜歡花米粽,“既能豐富我們的‘菜籃子’,又能充實當地百姓的‘米袋子’,當然‘買買買’。”
文山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潘正旺說,上海援滇工作著眼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在當地投資建設灌溉溝渠、灌溉管網,夯實生產性基礎設施,到建設農特產品加工廠、冷凍倉庫,促進第二產業升級,再到如今借直銷、直播平臺發展第三產業,滬滇經濟更進一步實現“同頻共振”。
“干部群眾正齊心協力,當前的難關一定能闖過。我們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攜手奔向全面小康。”他說。
6月25日,河北省遵化市興旺寨鄉花椒園村組織開展了云詩會、包粽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品味端午。這是旺寨鄉花椒園村農民在網絡直播端午詩會上朗誦。新華社發( 劉滿倉 攝)
端午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1727.6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4.7億元。攜程旅游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研究員彭亮分析,攜程平臺端午訂單較5月下旬又有增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未因疫情改變,凸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龐大的市場需求基礎。
百姓喜聞樂見的在線新經濟對于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也起到重要作用。端午前夕剛剛閉幕、首次整體搬上“云端”的廣交會云平臺吸引了來自217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采購商注冊觀展,來源地分布創歷史紀錄,云路演、云簽約等創新模式也為各國展商提供了便利。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余典范分析,我國在線新經濟蓬勃發展,新基建賦能千行百業,供需回暖相互促進,經濟新動能持續發力。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給國際、國內經濟帶來一定不確定性,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奮力劃槳,中國經濟的龍舟,一定能奮勇向前、力爭上游。(記者陳愛平、梁建強、蔡馨逸、王曉丹)
聯播+“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 2020年11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等多場多邊峰會接連舉行。
特稿: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以及巴黎和平論壇
(記者 闞力)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云上博覽會)16日在北京啟幕。展館上述板塊內,通過“云端”重點展示二里頭遺址、雙槐樹遺址等發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擇中建都的理念。
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電影局)、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貿促會、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輪值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于11月20日落下帷幕。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7月份河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驗收中,西平縣融媒體中心獲評優秀等次,排名全省前列。
全天候網上展示,無時差供采對接,在線洽談緊密合作……不久前,第128屆廣交會如約“云端”舉辦,約6萬個展位、近2.6萬家境內外企業參展,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活力,為全球貿易復蘇注入強勁動能。
11月4日至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
竹藤是全球重要的兩種非木質森林資源,不僅分布廣、生長快、用途廣,而且有助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和文化價值。奧比巴的朋友喬治·薩爾朋來自加納博諾省,也是一名竹制品手藝人,他參加了2016年在中國四川省青神縣舉行的培訓。
專訪:“相信今年的進博會將比以往辦得更大、更好、更創新”——訪思愛普全球執行副總裁紀秉盟 “我們還將展示思愛普在此前25年里‘在中國,為中國’的發展歷程,”他說,“思愛普期待加強與中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10月29日,由煙臺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的“2020煙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暨“新動能·新煙臺——云端聚焦制造業創新”全國媒體煙臺采風行啟動儀式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了2020年前三季度煙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