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3日11: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毛南族曾被稱為“毛難族”,意思是受苦受難的民族,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改為“毛南族”。
廣西環江縣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數百年來,閉塞、貧窮、落后是這片土地難以掙脫的枷鎖。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毛南山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里掛九梯”的峭壁劈出了幸福路,“望天吃水難”的山溝涌出了幸福泉,“草帽能蓋地”的石縫結出了幸福果。2020年5月,環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
毛南山鄉舊貌換新顏
走進環江縣下南鄉中南村南昌屯,只見一幢幢嶄新樓房依山而建,在綠蔭映襯下,蜿蜒曲折的石板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前。
南昌屯有95戶326人,大部分為毛南族。5年前,這里還是另外一番景象:水塘雜亂分布在村子周圍,菜地穿插其間,村里大部分房子是簡陋的瓦房。
近年來,為保護和發揚毛南族文化,當地政府在保留原有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各項資金1000多萬元,對南昌屯進行風貌改造。
環江縣下南鄉黨委書記覃純果說,下南鄉98%的人口都是毛南族,精準脫貧以來,毛南族群眾在黨的政策關懷下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接下來,下南鄉將在產業、基礎設施、文化、生態等方面再加把勁,讓毛南族群眾和全國其他民族群眾一起圓小康夢。
告別望天吃飯的“窮窩窩”,搬到縣城附近的現代化住宅區,還成為一名社區干部,對于譚順泉而言,不過是短短不到兩年的事情。搬遷出來前,他們一家6口人住在下南鄉古周村古周屯,那是個位于茫茫大山間的貧困村屯。在大石山區“擠出”一塊地發展種植,遇到旱季,作物生長不了,好不容易等到收成,突如其來的暴雨季節又將村民一年的心血化為泡影。
2018年,這樣的苦日子徹底結束。帶著薄薄的家底,譚順泉一家搬出大山,住進位于毛南家園安置區120平方米的敞亮房子。這里有衛生室、學校、菜市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當年,譚順泉一家順利實現脫貧。
“十三五”期間,環江縣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對象4360戶17860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26.8%,目前已全部搬遷入住。縣水庫和扶貧易地安置中心主任譚林盛說,環江縣將努力做好移民后續扶持工作,把移民群眾的后續扶持產業做大、做優、做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強化產業支撐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環江縣的青山綠水之間,到處是毛南族群眾奮斗的身影。在下南鄉希遠村,臨近中午,剛趕街回來的村民譚秀剛往大山里喊幾嗓子,很快,8頭牛便從大山里奔出來,趕往他身邊吃牧草。
譚秀剛成為村里的“養牛達人”,不過是短短幾年間的事情。2016年,他結束在外地漂泊打工的日子,回到家鄉發展家庭農場模式的養殖產業。2019年,得益于縣里的“貸牛還牛”政策,他獲得貸款5萬元,加上自籌資金買了8頭母牛,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如今存欄25頭牛。
50歲的下南鄉才門村村民譚江匯,年少生病,落下終身殘疾。2015年,譚江匯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他不但享受到低保、殘疾人補助等政策性保障,還享受產業獎補政策,養了6頭牛。重燃生活希望的他,學會了砌磚技術,自己動手對老房子進行改造,設計、砌磚、安門窗,樣樣在行。2019年,譚江匯脫貧摘帽。
目前,環江縣143個有脫貧摘帽任務的行政村(社區)全部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有產業基地覆蓋,76個貧困村每個村有不少于3名創業致富帶頭人,發展優質稻、桑蠶、杉木、柑桔、香豬(雞、鴨)和油茶、菜牛等“5+2”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21339戶。
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
在川山鎮塘萬村的大棚果蔬種植基地,排列整齊的20個大棚十分顯眼。駐村第一書記李珊珊正在棚里和村民一起采摘成熟的西紅柿,準備第二天運往位于河池市的社區,“我們通過微信群發布消息,馬上就有社區發起團購活動。”
塘萬村是2018年的脫貧村。脫貧摘帽后,塘萬村繼續做好“黨建+產業”文章,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鞏固脫貧成效保駕護航。2019年成立的大棚果蔬種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貧困戶”發展模式,發展綠色果蔬特色農產品種植。
環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莫新莊介紹,環江縣將聚焦“造血”功能,寫好產業文章,全力打造易地扶貧搬遷戶后續扶貧產業園、脫貧戶后續增收產業園和村集體經濟扶貧產業園等“三大園”,穩固提高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收入。
環江縣委書記黃榮彪表示,環江廣大干部群眾將再接再厲,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全力做好脫貧摘帽后半篇文章,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記者 黃浩銘 陳一帆)
2016年至2019年,全市累計實現70.22萬貧困人口脫貧、625個貧困村出列,南丹、金城江、天峨、環江、東蘭、巴馬、鳳山7個貧困縣順利脫貧摘帽。廣西新聞網記者 林亮攝 靠養殖讓生活過得越來越紅火的還有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下南社區東平屯村民譚俊新。
地處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的卡蒲毛南族鄉作為全國唯一的毛南族鄉,全鄉有毛南族1.39萬人,占全國毛南族總人口約14.2%,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35.81%下降至2019年1.07%,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13000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程度達100%。定期聽取各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實時調度,強化督促,確保扶貧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精準施策。
這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城北安置區(5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下塘村上眉屯,譚廣田(右)和父親譚運日在家門口(5月23日攝)。
毛南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開展師資交流、鼓勵師范生到農村任教,甚至通過遠程直播教學等技術手段,都是中國獨有的創新脫貧手段。
2020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綜合全國毛南族脫貧情況,毛南族已實現整族脫貧。
“希望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習近平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感到很高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年來,多個少數民族先后實現整族脫貧,這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當日,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桃花節開幕,當地居民及游客相聚環江八戒山公園,在桃花的芬芳中觀看舞龍舞獅及文藝表演,歡慶春天的到來。新華社發(高東風 攝) 2月24日,人們在廣西環江桃花節開園儀式上舞龍。
這里是美麗的廣西環江,這里有我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譚秀幸回憶以前村里的生活,不通電,不通路,貧窮閉塞……近些年,她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住進了小樓房,孩子們搬進了新學校,新修的公路帶他們領略更大的世界…… 閑暇時光,大家聚集到村中央的文化廣場,唱歌跳舞、篆刻特色面具,譚秀幸自豪地介紹,這里是我們毛南文化的大客廳、大舞臺。她說,“感謝黨,感謝改革開放,讓我們毛南族的生活,美上加美,喜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