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3日09:56 來源:經濟日報
來源:經濟日報
近年來,甘肅康縣城關鎮立足鎮情實際,發揮區域優勢,積極全面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全域旅游、特優產業、電子商務、創城等重點工作,夯實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拓了群眾增收渠道,增強了發展動能,提升了百姓生活水平和滿意度。
美麗鄉村鋪就幸福道路 全域旅游引領美麗經濟
盛夏時節,走進康縣城關鎮土黃溝村,綠樹成蔭、樓房林立,到處都是一派祥和奮進的氣象。
“我們土黃溝村是2018年建成的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鄉親們的積極性都很高,主動投工投勞硬化庭院、修建活動廣場。近兩年來,我們村新修河提1800米,便名橋4座,護村護坡600米,農家書屋1座,公廁3座。實施的安全飲水工程惠及210多家農戶。”土黃溝村村主任李吉祥說,“在全力完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我們村的農電網改造和移動光纖網絡實現了全覆蓋,并結合每周二的‘主題黨日’活動,扎實開展‘四清五無’和‘拆危之亂’行動,清理了農戶房前屋后亂推亂放、亂搭亂建,徹底改善了農戶居住環境‘臟亂差’現象。”
“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把我們村建設得這么好。”崔明英老人高興地說,“家里修了兩層樓房,但還沒裝修,兒子去新疆打工了,縣上、鎮上的干部常來看望我、幫助我,我有時也在村上的合作社打幾天零工掙些零花錢,不愁吃不愁穿,日子過得挺好的。”
近幾年,城關鎮按照“打造點、連成線、形成面”的定位,將土黃溝村美麗鄉村向孫家院、咀臺村延伸和提升,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縣城新區。與此同時,該村積極發展以“黨建+鄉村旅游”“黨建+電子商務”“黨建+特色產業”為基礎的多元富民產業,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農戶穩定穩步增收致富。
康縣城關鎮香子壩村一角。張毓文 攝
2019年喜獲“中國最美村鎮”榮譽稱號的城關鎮香子壩村,是遠近聞名的旅游村、美食村。
“我們村是從2018年3月開始打造美麗鄉村的,修建了完善了文化廣場、鄉村舞臺、廊橋等公共基礎設施,還砌起來護莊河堤,每家每戶的房屋、庭院都進行了風貌改造。”城關鎮香子壩村村主任助理李生杰說,“當年9月17日,我們就舉辦了美食節,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一下子就化繭成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今年68歲的李月梅在家里主要經營煎餅、雜面節節、水餃等農家小吃,每逢周末、節假日每天都能賣300多元。李月梅老人說,“現在環境好了,來耍的人也多了,我們的家常便飯也能掙錢了。今年受疫情影響,生意不太好,往年從4月底到11月份左右,六、七個月時間就能掙4萬多元。”
同行的城關鎮紀委書記、包片領導瞿昌福告訴記者,“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結合香子壩村的區位優勢和群眾意愿,著力改造完善了24座花園式庭院,全力支持主觀愿望良好、傳統飯菜技藝精湛的10戶農戶,依托自家小院開辦了‘和氣攪團’‘雪琴豆花面’‘玉林面茶’‘國堂雜面’‘生杰餃子’等傳統農家特色小吃店鋪10家,經營包子,蕎面煎餅,包谷面饃、土黃酒等具有代表性的32種特色飲食,全力打造了香子壩民俗美食品牌,拓展了鄉村美食旅游,增加了村民經濟收入。”
據了解,曾經的城關鎮香子壩村班子渙散,群眾思想觀念陳舊,村內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現象十分普遍,自美麗鄉村建設以來,通過整頓班子作風、轉變發展觀念,進一步科學合理規劃定位,提升完善基礎設施,挖掘整理特色文化,加快推動旅游產業升級,讓群眾振家興業,重歸樸實鄉風。并依托便利的交通優勢,充分彰顯山水相映、風景秀麗的自然資源,深入挖掘村內烤酒、釀醋、磨面等古老手工技藝,發揚“半邊天”聰明賢惠茶飯好的優良傳統,把地道的康縣民間小吃集中經營,建成了“人在花中,花在綠中”的田園式體驗性旅游美食村。
康縣城關鎮鳳凰谷鄉村客棧。 王淑娟攝
從建設美麗鄉村到發展鄉村旅游,康縣城關鎮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新變化。截止目前,已經建成了以鳳凰谷、香子壩、羅家溝、馮家峽、東溝等村為代表的旅游觀光村和休閑娛樂“后花園”,村民們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掙錢的夢想。
多元產業釋放綠色紅利 特優山貨觸“電”騰飛
家住康縣城關鎮吳家溝村的吳青周,自2000年任村支部書記以來,就積極謀劃發展特色產業,現如今160多畝獼猴桃、40畝金葵花長勢良好。
“我們的獼猴桃去年就已經開始掛果,按照目前的長勢,今年預計能采摘3噸左右;為此,鎮上也幫我們規劃籌建了一個100噸的保鮮庫。” 吳青周指著滿山坡的獼猴桃苗子高興地說,“我把鋤草、摸芽等工作都承包給了村里的弱勞動力,近幾年僅勞務工資就支出了20多萬元。等以后果園大面積掛果、效益好了,我要帶領全村的鄉親們一起發展、共同致富。”
今年1月8日,該鎮斜崖村鴻泰農業產業園廣場上熱鬧非凡,一沓沓百元鈔票格外醒目。村民們歡聚一堂,談論著電子商務、特優產業、“三變”改革帶來的新變化,享受著成為“股東”后再次分紅的喜悅。“這次分紅,我分到了18000元,心里很高興,特別感謝劉總他們這一幫年輕人。由于家里老人年事已高,孩子還小,不能出門打工掙錢,只能在家里干農活。自從去年與康縣鴻泰農業公司合作,我負責栽植盆景和花卉,他們公司負責銷售,效益很好。”康縣城關鎮土黃溝村村民孫崇發雙手捧著沉甸甸的“紅利”激動地說。
“我們把流轉來的1000畝林地打造成了蜜蜂的‘快樂家園’,并注冊了西秦嶺、隴原蜜都、蜜顏露、蜂群部落、菌群部落、約酒蜜等14類商標,申請了蜂蜜養生茶和約酒蜜兩個專利;去年為群眾分紅263500元,今年我們將再次延伸產業鏈,加大扶持力度,全心全意為家鄉父老的甜蜜事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在康縣鴻泰農業公司總經理劉鴻飛的未來規劃中,他們將立足康縣山清水秀的自然資源,把流轉的1000多畝土地打造成集科研、種植、養殖、旅游休閑、知識科普為一體的蜂文化產業園,把小企業做成大企業,把大企業做成大家的企業。
康縣鴻泰農業公司旗下“隴來喜”商城正在裝車發貨。王謝紅 攝
劉鴻飛說,“去年8月,我們縣知名電商‘隴來喜’加盟到我們企業后,我們的山貨銷售實現了一次大的飛躍。9、10兩月僅野生獼猴桃就售出了3萬多單80多噸。今年我們在全力做好線上銷售的同時,還要著手打造星空酒店、窯洞KTV和蜂文化餐飲,力爭把企業做大做活做好,讓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進來,為鄉親們創造更多更實在的紅利。”
從“空間上的萬水千山”到“網絡里的近在咫尺”,借助網絡的力量,讓康縣的多元特優農產品亮相全國。 “去年,我們為了帶動全縣閑余勞動力發展電商,修建了300多平方米的電商扶貧服務驛站和網紅直播間,組建了康縣網紅電商營銷團隊,把我們的特色農產品推向了全國;對缺技術和勞力的貧困戶免費提供托管養殖服務,穩定他們的收入。我們服務驛站還免費為群眾加工土蜂蜜、野生獼猴桃、野生板栗等康縣‘山珍’,在統一品牌,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開辟了‘認購’等多種銷售渠道。”康縣鴻泰農業公司旗下“隴來喜”商城負責人王謝紅說,“今年我們將積極動員返鄉青年一起發展電子商務,為康縣的土特產銷售拓展新渠道,為群眾利益最大化努力。”
近年來,康縣城關鎮立足鎮情實際,發揮綠水青山特產多的資源優勢,聚力打品質牌、生態牌、綠色牌,多形式開展網店扶貧、創業扶貧、產業扶貧、入股扶貧等多種電商扶貧模式,有力有效助推了全鎮脫貧攻堅進程。
“在脫貧致富的路上,我們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堅持把產業扶貧、電子商務發展等作為促進貧困戶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為群眾實現穩定脫貧致富開拓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康縣城關鎮鎮長王貴強說。
同心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攜手共建幸福美麗生活
一個個主題教育基地,一條條整潔的城市街道,一處處美麗的綠地公園,一座座和諧的居民小區,一幕幕繽紛的生活場景,正是康縣這座城市的文明剪影。
康縣縣城一角。
自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康縣城關鎮緊盯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居民綜合素質和群眾生活質量的目標,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作為全面推進城鄉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抓手,按照夯實基礎、重點突破、擴大成果、常態長效的總體思路,堅持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在全鎮掀起了“創城”新高潮。
就該鎮西街社區而言,管轄區東至南河橋北至斜崖村頭,西至孫家院,轄區有居民住宅樓110棟,住戶2237戶,居民1966戶,總人口4485人。“我們社區大多屬于老舊小區,無人管理,環境衛生、樓院文化都很差,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對轄區進行網格化管理,每個網格都設定了網格管理員,管理員負責政策宣傳,惠民政策的落實、居民綜合管理、環境衛生整治等一系列工作”該社區主任馮桂英說,“在加強樓院管理的同時,我們社區還發動志愿服務隊,針對背街小巷和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電線桿上的‘牛皮癬’,進行大力整治。”
“我們無償提供挖掘機清理公共區域的陳年垃圾是為了給鄰居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警告那些亂扔垃圾的人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做一個文明的人、有修養的人。”優秀志愿者高勇說。
馮桂英說,“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康縣各級組織上下一心、通力協作,通過文明宣傳教育,城市形象、社會公德、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公益廣告宣傳活動,如今隨地吐痰,亂扔亂倒垃圾,亂貼畫廣告,亂穿馬路,亂建亂搭棚亭房屋的行為已不復存在。”
“為了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傳揚奉獻精神。我們社區評選出了白雪、楊發武、郭林等15戶‘最美家庭’和世紀花園等4個‘文明樓院’,激勵引導全社區居民進一步樹立愛祖國、講文明、尊道德、奉誠信、樂友善的價值理念。”西街社區黨支部書記侯麗霞說。
“在創城工作中,我們鎮以黨建為引領,以開展拆危治亂,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秉持‘市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的文明理念,全鎮上下同心協力、奮勇爭先,文明創建熱潮此起彼伏,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市民素質逐漸提升,文明之花遍地綻放。”康縣城關鎮黨委書記李勇說。
(經濟日報記者李琛奇 通訊員焦楊紅 王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