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1日15:1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昌6月21日電 題:父愛無言,同桌相伴
新華社記者黃浩然、李嘉盈
在沖刺中考的校園里,“同桌爸爸”李菊平對殘疾女兒李仕琪的陪伴無時不在。
課間時分,李菊平和女兒在校園內聊天(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江西省新干縣溧江中學九(1)班,悶熱的教室,電扇呼呼旋轉,黑板右上角加粗粉筆字標記著中考倒計時。最后一排,李菊平和女兒同桌而坐,兩副黑框眼鏡下父女倆眼神專注,認真聽講。一件寬松的襯衫里,李仕琪左手臂蜷縮,袖子空蕩蕩的耷拉著。
李菊平和女兒在家通過掰手腕的形式鍛煉臂力(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今年45歲的李菊平,是全校最“年長”的學生,坐著比其他同學還高出半個頭。16歲的女兒李仕琪,先天左手橈骨缺失,造成左臂不能正常活動。
“孩子讀小學的時候,我在外搞養殖,那時忙得幾乎沒空照顧她。”李菊平說,隨著年齡增長,我發現她連穿衣服都越來越困難,擠牙膏、擰毛巾等都必須代為完成。
初中后,在父親的陪同下,李仕琪進行了多次左手糾正手術。本來上學就艱難,手術治療耽誤了大半個學期,功課落下了不少。
“手術結束回到學校后,李仕琪每次去食堂打飯,不愿站在人群中排隊,等所有同學打完了飯再走到窗口。”李仕琪的老師吳國安說。
李菊平(中)在食堂替女兒排隊打飯(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李菊平(左二)和女兒在教室內上課(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李菊平前些年靠養殖有了些積蓄,想著自己如果能放下工作到學校和女兒一起讀書,是否會增加孩子的自信?于是,他到學校向校長講述女兒的情況,并申請同桌陪讀,幫助女兒完成初中學業。
“剛開始我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可能陪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溧江中學校長鄒云說,沒想到李菊平坐進女兒的教室后每天如是,一堅持就超過一年。
“還記得我和女兒第一天坐進教室時,全班同學都看著我們。”李菊平說,盡管心里不是滋味,但不能讓女兒察覺,只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周末夜晚,李菊平在家中和女兒一起探討習題,左邊墻壁上張貼著李菊平自制的英語音標圖(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從清晨5點起床,叫醒女兒晨讀,陪著她上學,到晚上10點下晚自習,從校園到家庭,每一處筆記、每一道錯題,都標著父親的注解;從嚴寒到酷暑,每一次打飯、每一回散步,都留著父親的足跡……
一年半里李菊平從未間斷陪讀,課堂上他認真聽講記下知識點,碰到父女倆都困惑的難題,他們在課間向老師請教。李菊平的堅持也獲得了女兒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李仕琪成績提升后,對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滿信心,人也變得樂觀、陽光了。
“小時候,我因為左眼意外受傷失明,影響學業,只考上了中專。我不希望我的遺憾再成為女兒的遺憾。”李菊平說。
左眼失明的父親,左手殘疾的女兒,在向夢想沖刺的路上,他們不向命運低頭,不被困難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