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0日16:29 來源:金羊網
前段時間,《花繁葉茂》正在央視熱播,該以劇接地氣的故事、個性鮮明的人物、詼諧幽默的情節生動地為觀眾展示了真實的花茂村脫貧奔小康的堅定決心。花茂村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楓香鎮,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到此考察時曾說:“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里找到鄉愁了!”一窺其從“荒茅田”到花繁葉茂的歷程,對各地推進鄉村振興也具有諸多啟發。
實現鄉村振興要“妙筆生花”。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是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篇大文章,在鄉村振興路上的實踐就是一支如椽巨筆。花茂村的規劃發展是整體的,但當中的每一處落筆都起到了神奇的效果,村民的一座老房子,經過翻新改造成為農家樂和鄉村旅館,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嘗地道的農家菜、住特色的鄉村民宿,感受紅色文化,尋找鄉愁。過去,農村發展式微,缺乏人才、缺乏規劃,一片荒蕪沉寂成了鄉村的意象。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各地黨員干部主動奔赴農村干事創業,用汗水和智慧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描繪美麗的畫卷,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不僅改善了農村周邊生活環境,還涌現出許多因地制宜建成的鄉村“網紅”景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既保住了綠水青山,又收獲了金山銀山。
實現鄉村振興要“文化繁榮”。花茂村通過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建成一條陶藝文化創意街和非遺古法造紙等文創產品展示體驗店,留住了游客對過往的記憶,留住了“鄉愁”的印象。文化振興是貫穿于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的,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的精神動力。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文化振興不是孤立的,它有助于幫助培養有文化、懂技術的新型農民,它有助于提高人們的文明程度、培養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它有助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也有助于實現農業、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它是鄉村振興的“里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黨員干部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沉下身子感受保育傳承繁榮興盛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的振興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實現鄉村振興不可“一葉障目”。在電視劇《花繁葉茂》中有一個情節令人印象頗深,一個村子上馬了山羊放養項目,這本是幫助農民增收的一個點子,但是駐村的第一書記卻提出了質疑。與此同時,由于養殖戶的山羊吃了村民在山上種的天麻,雙方扭打起來,使得村干部們意識到了山羊養殖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從而采取了措施保護植被。俗話說,留得青山在,哪怕無柴燒。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切忌“一葉障目”,被眼前的短暫利益蒙蔽雙眼而把生態保護放在次要位置,而是需要從被山羊吃掉的天麻葉子里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山羊吃了天麻,意味著山羊會吃更多的植物,會破壞山上的植被。習近平總書記三令五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產業興旺是需要建立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的。
實現鄉村振興要“材茂行潔”。材茂行潔,指的是才智豐茂,行為廉潔,這也是對黨員干部尤其是“頭雁”的其中一項要求。電視劇《花繁葉茂》中,村委會主任唐萬財開著推土機親自拆除自家房子,用實際行動來支持農村“三改”,以身作則,毫無私心,很好的起到了村干部的模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有才智才能有點子帶領群眾致富,行為高潔才能被群眾信服。因此,必須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干部隊伍尤其是黨組織書記,既要選好人,又要選能人,培養有干勁、會干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基層人才隊伍,大力選拔培養一批政治堅定、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人才擔任農村黨組織書記,打造鄉村振興路上的高素質“頭雁”隊伍。(金羊網 文/李楚儀)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鄉村建設行動即是順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改善鄉風鄉貌的重要舉措。在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鎮辛莊村原黨總支書記石鳳剛,在征地拆遷中獲利5.8億元,被村民稱為“土皇帝”。魏立軍回憶,張士學曾公開稱,派出所是他兒子開的,他就是王法,“言外之意就是說,派出所是他家開的,他不怕村民報警。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昨天(2日)發布,鄉村治理試點啟動一年來,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各級有關部門完善了鄉村治理制度安排。
12月2日上午, 老楊為600余名河南省修武縣領導干部,做題為《以高質量“美學經濟”引領修武“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告。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修武通過鄉村建設+推進農業產業鏈現代化的雙抓手,以鄉村美學為引領,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隨著新204國道的建設完成,海州區形成了一條串聯浦南、錦屏、新壩、寧海和板浦的S型都市農業產業黃金通道。在農房改善這一時代命題下,海州找到了打開農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金鑰匙”,一幅“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通過這次實地走訪調研,切身感受到各地在基層治理中激發出來的改革熱浪,對各地基層治理能力和創新發展有了再認識。“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浙江省常山地處浙閩贛皖四省九地市中心地帶,素有“錢江之源、四省之交”之稱。油茶種植總面積28萬畝,油茶籽產量6000噸,2020年全產業總產值達12億元,種植面積與產量均居浙江省之首。以同弓鄉為重點,試行“三資”融合、“三權”分置、產業經營、循環農業、鄉村治理等系列改革。
前不久,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布,浙江有4地入選。數字,正在轉變浙江鄉村的治理形態。據悉,我省正在搭建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和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未來5年內將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
11月10日,2020年全省網絡扶貧暨數字鄉村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光山縣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了2020年全國網絡扶貧暨數字鄉村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精神,強調進一步強化攻堅責任,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堅決打贏網絡扶貧收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