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8日15:01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特殊之年錢怎么來、怎么花?籌錢用錢都要探索新路徑。連日來,為確保兩個“一萬億”直達基層民生,把每筆錢都用在要緊處,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密集部署落實。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敲定路徑圖,中央部門明確帶頭過緊日子,財政部門研究細化方案層層部署,相關監管制度建設提速扎緊“籠子”……各方發力多措并舉確保財力下沉,兜牢民生底線,落實“六穩”“六保”。(6月16日《經濟參考報》)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安排,今年我國財政赤字規模增加1萬億元,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上述2萬億元要坐上“直通車”,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2萬億元直達基層”凸顯了中央層面力促“六穩”“六保”的決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如何直達基層?“中央切塊、省級細化、備案同意、快速直達”已經把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講得很明白。根據有關解讀,這十六個字的具體含義是:財政部將資金按照相關因素“切塊”分給各個省份;省級部門細化資金分配到市縣的方案;省級部門將方案報財政部備案同意;備案同意后,限時將資金下達基層。這是一個科學便捷的直達機制。可以說,嚴格執行這個機制,資金“直達”應該不成問題。那么,如何用好“直達資金”?市縣承擔著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重要任務,也是資金使用分配的直接主體,那么,其制定的資金使用分配方案就要精準。這里的“精準”至少包含三個方面。
首先要精準識別受益群體。資金的用途很明確,要直接惠企利民,幫扶受疫情沖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群眾。市縣要結合區域發展特征,明確標準,動員力量精準識別困難群體。只有精準識別,才能防止資金用偏。
其次要精準發放。通過精準識別明確了受益對象,還要精準測算支持額度。不同的中小微企業因經營規模和企業情況不同,對資金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市縣要組織力量深入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弄清楚真實的資金需求量。需要10萬元的,發放2萬元,肯定不“解渴”;需要5萬元的,發放10萬元,是資金浪費。因此,必須通過艱苦細致的工作摸清狀況,精準測算發放額度。
最后要做好監督工作。資金直達不是“一發了之”,相應的監管不可或缺。資金發放后,市縣要結合區域特征、行業特點和企業情況,適時組織力量進行督查,掌握資金的使用方向、使用進度、使用效果,務必讓資金使用者精打細算,“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切實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7月30日11時35分,隨著財政部直達資金監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庫司司長王小龍按下“確認中標”按鈕,抗疫特別國債發行圓滿收官。許宏才介紹,財政部創新制度建設,著手構建覆蓋資金分配、撥付、使用和監管全過程的制度體系,緊急搭建資金監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