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7日12:25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天(6月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5月份宏觀經濟形勢。從一系列工業實物量指標來看,我國經濟運行秩序重回正軌。
先看發電量,5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4.3%,增速比4月份提高4個百分點。
從用電看,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月提高3.9個百分點。其中,一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7.1%和5.2%。分地區看,全國10個省(區、市)用電正增長,其中云南、新疆2個省(區)增速超過5%。同時,我國交通物流運營基本恢復,鐵路裝車數同比基本持平。
下一步,我國將大力挖掘釋放內需潛力,積極推進家電、汽車等更新置換和回收處理,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抗疫特別國債的撬動牽引作用,加快推進短板領域的建設。同時,降低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擴大擔保的覆蓋面,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引導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強化援企穩崗和就業幫扶,千方百計保就業、保民生。
信心和底氣,源于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
(記者杜海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1%,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創年內高點,且連續5個月運行在51%及以上,經濟復蘇勢頭穩中有進。
金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通過加強政銀企對接,盤活企業資產,創新放貸形式,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實體經濟,化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省統計局昨日發布10月份全省經濟運行分析。分析指出,10月份,我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成效持續顯現,生產穩中有升,需求持續回暖,物價總體平穩,全省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在世界經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的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如何也為國際社會所強烈關注。世界銀行9月28日發布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形勢報告就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2%,比6月初預計的1%上調1個百分點。
各地發布的工業經濟數據顯示,產業轉型升級有序推進,傳統制造業加快向智能、綠色、高端、服務方向發展,工業可持續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5.9%,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了4.7個百分點。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科學把握市場與政府關系進行了深刻總結,標注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明確方向。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科學把握市場與政府關系進行了深刻總結,標注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明確方向。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今天(31日)公布了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4%,較上月小幅下降0.1個百分點,自7月份以來始終位于51.0%及以上,自3月份以來已連續8個月處于擴張區間。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由負轉正”同樣成為前三季度中國區域經濟的關鍵詞。在東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實現由負轉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比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遼寧、黑龍江同比下降,但主要指標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