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農牧民的光景越來越好

2020年06月17日10:1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縣有大循環,鄉有小循環,青海海晏縣哈勒景鄉建立生態循環鏈,實現農牧業的持續發展——

  農牧民的光景越來越好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臻

  伴隨著攪拌機隆隆作響的聲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哈勒景蒙古族鄉哈勒景村興農合作社精飼料加工廠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將玉米、青稞等原料放入攪拌機中混合,并打包成袋,源源不斷送往鄰村的養殖合作社。

  “我們的精飼料是粉碎的玉米和熟青稞,這種飼料牦牛吸收得最好。”從事多年飼料加工和養牛技術的合作社理事長額爾德尼有自己一整套的經驗。“我們用80%的草料和20%的精飼料攪拌混合,這樣可防止牦牛挑食,全面吸收營養,實現快速成長。”

  標準化養殖只是興農合作社發展越來越好的原因之一,生態循環鏈的建立才是農牧業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

  “我們縣基本上實現了縣有大循環、鄉有小循環,環環相扣的模式。哈勒景鄉就是一個農牧循環的典型例子。”海晏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長孔慶龍介紹,近年來,為全面建成海北州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示范縣,海晏縣以畜牧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釆取控量提質、生態循環、探索資源化利用和促進草原保護利用等措施,狠抓落實,創新機制,初步形成了“高原現代循環畜牧業”的框架體系。

  “從牧民手中流轉1000畝土地種植飼草,到儲藏青貯草、干草,到建立精飼料加工廠,再到牦牛糞便發酵后變成天然有機肥回歸大田,合作社形成了一條農牧結合的循環鏈。”額爾德尼說,為改變合作社成立初期不能適應市場而出現的經營窘況,自己對畜牧養殖進行了長達6年的摸索和研究。

  以實踐為主,尊重自然規律,按照牛的生長習性來飼養,激發牦牛的最大生產性能。6年時間里,額爾德尼通過自己不斷的實踐和改進,摸索出了“草-畜-糞-草”的循環農牧業,如今帶領全鄉走上了探索高原現代生態循環畜牧業的新路子。

  哈勒景鄉黨委副書記全生貴告訴記者,現在哈勒景村以穩固壯大畜牧業優勢為主;永豐村探索形成“草業+飼料”加工,保障畜牧業根基;烏蘭哈達村則主要提供機械和人力,為全鄉飼草料種植提供保障,全鄉3個村都有自己的專業功能。同時,建有一個有機肥廠進行牲畜糞污處理,使循環鏈更加完善。

  作為海晏縣一個少數民族鄉,哈勒景蒙古族鄉從成立初期就以畜牧業為主要發展途徑。隨著近幾年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全鄉以“保生態、調結構、提質量、穩增長”為思路,確定了“一村一品牌,主副業兼顧,全鄉一盤棋”的發展格局,探索出一種良性發展的生態循環模式,農牧業生產有機融合,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經濟效益顯著提升,農牧民的光景越來越好。

  家住永豐村的村民彩寶最近已經完成了自家100畝的飼草種植。說起種飼草的好處,彩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8年以前全家主要種植油菜,中間需施肥三次,每次用100袋有機肥,每袋25元,一畝地純收入不到100元。但種植飼草一畝地能產3噸青貯草,1噸干草,分別能賣到340元/噸和1000元/噸。特別是種植燕麥只需在中期追肥一次,一畝地純收入有1900多元,不僅產量高效益好,還節省人力,而且春耕秋收交給農機隊,成本降了不少。”

  差異明顯的經濟效益讓永豐村的“糧改飼”得到全面覆蓋。而彩寶口中的農機隊因為技術力量較強,被選為全鄉現代循環畜牧業發展的服務保障。

  2018年11月,烏蘭哈達村成立福農農機服務隊,選出13人作為隊員,利用政府投資購買的收割機和播種機與永豐村合作,飼草春耕秋收全程實現機械化。

  作為村里的“脫貧光榮戶”,才郎龍志布通過自考拖拉機駕駛證被選為服務隊的一員,除了養牛,這份工作成了他家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耕地、播種都是一畝3元,加上耙地等,僅春耕,我的工資就有5000元。”才郎龍志布說。

  福農農機服務隊負責人汪壽林告訴記者:“與永豐村的合作不光是種植現代化讓他們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隊員也有了工資收入。我們還成立了‘紅石崖生態保護協會’,以‘政府補貼+群眾自籌’的方式,分成三個隊伍,針對全縣滅鼠、滅蟲、滅雜草,保護草原生態。”

  保障好了“草”,下一步就是對牛羊草料的供應。去年全鄉建成了州級抗災保畜基地,若無災情,第一年儲備的干草料將以低于市場的價格在第二年出售給牧民或養殖合作社。

  “我們家的草料基本從永豐村購買。此外,將收集的牲畜糞污出售給鄉上有機化肥加工廠,第二年再由種植草料的村民購買回去,這樣牲畜糞污不僅能賣錢,還能有效利用保護生態。”哈勒景村養殖大戶三姐說。

  如今,哈勒景鄉以“農作物-飼料加工-草食家畜-有機肥加工-過腹還田”的模式,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大力發展飼草產業,實現了“草畜聯動”。畜牧業也由分散養殖向規模化生產方式轉變,由粗放養殖向標準化生產轉變,由單一飼養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方式轉變,由傳統養殖向高效生態循環養殖方式轉變。

  現在,全鄉已建成標準化暖棚的養殖小區9處2.6萬平方米,有98%的牧戶實現牛羊養殖暖棚化,省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發展到1家,縣級示范場達8家。同時,配置草產業公司3家,有機肥加工廠1家,州級抗災保畜基地1處,活畜交易市場和顆粒飼料加工基地也將在年內建成,全鄉“畜牧+農業+市場”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已初步建立。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7日 04版)

文章關鍵詞:哈勒 種植 合作社 糞污處理 生態循環 永豐村 農牧民 光明日報 海晏縣 牦牛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大量獨家專訪畫面首度公開 暴恐事件親歷者、受害者打開中國新疆反恐記憶

    ……  在過去數十年,新疆各族人民在這塊土地與“三股勢力”即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進行著極為激烈的斗爭。巍巍天山,青山處處,許多因為打擊恐怖分子及“三股勢力”的英魂長眠于這片他們所守護的土地。

  • “幸福鴿”飛來

    光明日報通訊員李榕、買買提艾力·艾尼瓦爾攝  從小就喜歡養鴿子的圖爾蓀尼牙孜·穆薩2009年創辦了養鴿廠,投資30萬元養殖了1000對鴿子。在洛浦縣多魯鄉助民養鴿合作社,社長圖爾蓀尼牙孜·穆薩(左)和社員一起查看鴿子生長情況。

  • 好看又好玩兒!鄭網公開賽推廣活動邀你來打卡

    8月21日晚上,鄭州高新區朗悅公園茂2號館中庭內,一場網球“大Party”徹底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中原網球中心與銳意體育聯合推出的這場2019鄭州網球公開賽推廣活動,不僅成為網球迷們的“打卡圣地”,而且也成為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們“嗨起來”的力量源泉。好看又好玩兒,鄭網推廣活動就是這么炫!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