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全面小康道路上,我們要奮力奔跑不掉隊”

2020年06月17日10:1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五位少數民族基層代表吐露心聲——

  “全面小康道路上,我們要奮力奔跑不掉隊”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王建宏 周仕興 張文攀 張勝 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景輝

  編者按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民族地區考察、調研,就少數民族脫貧發展等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5月,他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勉勵鄉親們“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2019年4月,給云南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強調“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云南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青海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雪域高原、天山南北,祖國北疆、西南邊陲,都留下了總書記和少數民族群眾在一起的動人故事。正如總書記所言,“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也是我們共同奮斗的目標”。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際,光明智庫特邀五位少數民族基層代表,暢談脫貧感受、共話美好生活,并請專家點評建言。

  【實踐者說】

  從大山到平川 日子越過越紅火

  講述人:海國寶(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回族村民)

  習近平總書記前些天來到我們寧夏,興奮之中,我又想起了4年前總書記來我家時的喜悅情景。那是7月19日,總書記在我家和村民代表們拉家常,關心大家移民搬遷后過得好不好、住得怎么樣。這讓我們心里暖融融的。大伙兒都興沖沖思謀起來:怎么做才能讓日子過得更好,讓總書記更放心。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附近的立蘭酒莊內,回族脫貧戶海國寶的大兒子海福貴在開拖拉機。光明圖片

  我家是2012年從固原市原州區上青石村搬到原隆村的。老家山大溝深、靠天吃飯,碰不上好年景,連吃飽肚子都成問題。搬到這里后,喝上了黃河水,住上了亮堂房子,娃娃上學也方便,年輕人打工有去處了。我的大兒子海福貴接受了技能培訓、考取了駕駛執照,在附近的立蘭酒莊開運輸拖拉機,工資6000多元一個月;兒媳婦馬愛紅去年剛換了新工作,在村里的溫棚干活,一個月工資2700塊錢。在這兒干一年的收入,在老家干三年都趕不上。

  這幾年,村里的環境衛生也有很大改觀,巷道環境整潔,戶戶庭院干凈。和老家相比,最大的改變就是大伙兒的精氣神。過去往地里撒上種子,就站在墻根等下雨。在這里不一樣,家家戶戶都打工,人人爭著比著干,落下一天就覺得趕不上人家,攢著勁兒明天補回來。不少年輕小伙子都在銀川或者周邊的酒莊和企業打工。每天早晨,婦女們早早到村部廣場集合,統一由勞務經紀人安排中巴車拉去干活,每天都有好幾百人。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我在村口執勤,粗略一算,發現全村1998戶,光小轎車就有700多輛。

  從大山到平川,在黨的關懷下,我們靠勤勞的雙手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感恩黨,感恩總書記!我們相信,國家會越來越強大,各族鄉親的好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跟著黨、努力干,奔向美好新生活

  講述人:黃炳鋒(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長)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毛南族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總書記對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深情厚愛和美好祝愿,讓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過去,受歷史、自然、地理等條件影響,環江一直是廣西最貧困落后的地區之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堅定不移地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率領全縣干部群眾迎難而上,實現了6.59萬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9.56%降到2019年的1.48%,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2717元增長到2019年的9558元,實現了全縣脫貧摘帽。

  為啃下脫貧攻堅最后一批“硬骨頭”,我們舉全縣之力,把123個縣直單位“一把手”放到143個定點幫扶聯系村任“大村長”,著力破解“責任壓實不力、資源整合不好、攻堅力量不足”等難題。在147個行政村(社區),全部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政策宣講、文化宣傳,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結合當地資源優勢,我們動員群眾發展桑蠶、甘蔗、香豬等特色種養項目,大力培育紅心香柚、油茶等可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我們還圍繞產業發展、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對貧困戶開展訂單、訂崗、定向、菜單式培訓,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94.63%。

  我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再接再厲,全力鞏固與提升脫貧成果,帶領大家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同時,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繼續深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管理,加大移民自治、法治、德治管理服務;加快推進大型安置區與城鎮一體化規劃建設、補齊配套設施短板;加大搬遷戶就業扶持力度,著力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我們堅信,只要跟著黨、努力干,明天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把對更好日子的期盼化為腳下行動

  講述人:馬正山(系云南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去年4月10日,在獲悉我們云南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的消息后,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江鄉群眾回信,勉勵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獨龍族、毛南族等民族實現整族脫貧的生動實踐充分說明,有黨的堅強領導,有各族人民群眾的團結奮斗,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20世紀50年代初,獨龍族“一步跨千年”,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2014年獨龍江公路高黎貢山隧道全線貫通,結束了獨龍江鄉每年有半年大雪封路、與世隔絕的歷史。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與獨龍族代表見面,勉勵大家“立足自身優勢,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努力實現新的發展”。

  2019年,貢山縣完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今年5月17日,云南省政府正式批準貢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現階段,我們正在鞏固脫貧成果,全縣緊緊抓住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把發展旅游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舉措,主動融入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使旅游業成為獨龍族等各族群眾過上更好日子的重要產業。

  我們將牢記囑托,把鄉親們對更好日子的期盼化為肩上的責任、腳下的行動,全力守護好邊疆,建設好家鄉。

  美好生活離不開自己不懈努力

  講述人:線曉云(云南德宏州芒市中山鄉芒丙村村委會副主任)

  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的暖心話,我非常感動!得益于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幫扶,我們德昂族去年整族脫貧了。作為村里為數不多的年輕大學生和德昂族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我感到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

  云南丘北縣八道哨鄉阿諾村的少數民族婦女在種植基地采摘食用玫瑰花。新華社發

  德昂族是整族只有2萬多人的“直過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邊境山區。2019年上半年,云南宣布德昂族、基諾族、獨龍族三個“直過民族”實現整族脫貧,成為云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中率先脫貧的民族。我所在的芒丙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原來有74戶248人,貧困發生率為10.39%,經過幾年的努力和有效幫扶,除兩戶貧困戶外,其余全部脫貧摘帽。

  這兩年,國家對德昂族脫貧的扶持力度更大了。以芒丙村為例,許多村民在政府引導下種植堅果、甘蔗、茶葉、咖啡等經濟作物,擴大牲畜養殖,通過發展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我們對180戶民居進行了危房改造;13位貧困戶村民成了領工資的護林員,全村有56戶低保戶由政府兜底保障。

  離我家鄉不遠的芒市三臺山鄉,是全國唯一的德昂族鄉,德昂族人口占全國德昂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各級黨委政府扶持下,全鄉實施“黨建+”基礎工程,引導群眾發展澳洲堅果、西番蓮、肉牛等特色產業,一批群眾易地扶貧搬遷,一批勞動力轉移就業,教育醫療都有保障。2014年至2019年,全鄉共減貧170戶641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鄉里還建起了一座德昂族博物館。

  扶貧要扶志,現在我們雖然整族脫貧了,但還處在脫貧鞏固期,要避免群眾返貧。我們鼓勵村民出去打工,或者在家里發展種植養殖業、開農家樂。我們深知,美好生活離不開黨和政府扶持,更離不開自己的不懈努力!

  “短平快”產業促增收,中長期規劃防返貧

  講述人:熊亮(四川宜賓市興文縣大河苗族鄉峰巖村黨支部書記、主任)

  距興文縣城24公里的峰巖村是四川省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行政村,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近年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我們提出了“保證當期,近中互補,謀劃長期”的富民產業發展思路,讓貧困戶有了穩定可持續的增收致富產業。

  一方面,通過發展“短平快”產業,促進農戶增收。我們積極引進興文縣農業科技企業,成立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統一建設雞舍、統一發放雞苗、統一供給飼料、統一培訓指導、統一集中回收、統一簽領雞款的模式,發展壯大烏雞產業。全村65戶貧困戶,除17戶全家外出務工外均建了雞舍養雞,戶均增收近2萬元。肉牛養殖也是重要的脫貧門路。養牛大戶劉江只比我大一兩歲,此前帶著媳婦和老母親生活,日子很艱苦。考慮到養牛風險較小,村里發動他從事這個行當。2014年,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養了一兩頭牛。第一年效益不錯,第二年就擴大了規模,第三年達到100多頭。規模擴大后也有一些風險,比如牛遭受傷病等。我們幫他聯系養牛專家,及時解答疑惑,有效化解風險。現在,在劉江的帶動下,峰巖村成立了上峰生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雪球計劃·抱團發展”模式,將40萬元財政扶貧產業資金通過股權量化給農戶,再集中投入到合作社,收益由貧困戶、峰巖村、合作社三方按9:0.2:0.8的比例分紅。貧困戶脫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有保證了。

  另一方面,探索中長期規劃,依靠峰巖大洞發展旅游業。峰巖村有優質的旅游資源,峰巖大洞和遂寧溶洞很相似,只是地理條件、交通條件不如遂寧。隨著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區位優勢逐漸突出,目前,峰巖村正積極招商引資、推進農旅融合,更好地帶動老百姓致富增收。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7日 07版)

文章關鍵詞:總書記 食用玫瑰花 貧困戶 全面小康 2019年 講述人 光明日報 增收 直過民族 專業合作社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