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7日08:28 來源:環球時報
中印軍人星期一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嚴重肢體沖突,印方宣布有3名印度軍人死亡,中國軍方證實雙方肢體沖突造成傷亡,但沒有公布傷亡數字。
這是中印迄今為止最為嚴重的軍人肢體沖突,據印媒統計,這也是1975年以來第一次有軍人在兩國邊境摩擦中死亡。
近來印度在邊境地區大興基礎設施建設,并不顧兩國對邊界問題認識上的分歧,強行把道路等部分設施建到實控線中方一側,中國軍人出面制止,導致兩軍一再發生肢體沖突。
印方傲慢自大、有恃無恐是兩國邊境地區持續緊張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新德里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奉行越來越強硬的路線,很大原因是出于兩個誤判。一是他們認為中國受到美國不斷加大的戰略壓力,不愿意與印度交惡,因而缺少在邊界問題上回擊印方挑釁的意志。二是印度民間一些人誤認為印度的軍力比中國強,這種對兩國力量的嚴重誤讀影響了印度輿論的清醒,也給印度對華政策增加了壓力。
美國用推行印太戰略拉攏印度,助長了一些印度精英的上述誤判。2017年印軍悍然越線開入洞朗地區,公然挑戰中國領土主權,就是這種傲慢自大導致的瘋狂。印度這幾年在中印邊境地區采取明顯的“進取姿態”,在印度輿論中引起歡呼,不能不說,印度精英們當前的對華心理很不健康,也很危險。
中國的確不想與印度沖突,希望和平處理兩國邊界糾紛,但這是中國的善意,而非軟弱。中國怎么可能用犧牲本國的主權來換茍安,屈服于新德里的威脅呢?
中印都是大國,兩國邊境地區是否和平穩定對兩國都是大事,對地區局勢也大如天。新德里要很清楚一點,美國能夠向中印關系方向投入的資源是很有限的,它決不會出錢出力來幫助實現印度的利益,它能夠做的只是伸過來一個杠桿,尋找一個支點撬動印度同中國交惡,讓印度為華盛頓的利益賣命服務。
中印的實力差距是明擺著的,中國不想把中印邊界問題變成一場實力對抗,這是中方很真實的善意和克制。但是中方針對邊境地區形勢充滿自信,我們不想也不制造沖突,但不懼怕沖突,這樣的邊境地區政策既有道義的支持,也有實力的支撐,我們決不會拿底線與任何力量做交易。
這次加勒萬河谷地區的兩軍肢體沖突導致了雙方軍人的死亡,說明中印邊境的局勢在反復摩擦的積累中有了失控的嚴重苗頭。我們注意到,兩軍高層在事件發生后的表態都比較克制,這似乎是雙方都希望和平處理這次沖突,不讓其進一步升級的信號。尤其是中方沒有公布我方軍人的傷亡情況,這像是要避免兩國輿論進行傷亡比較,導致進一步的情緒對峙。
我們愿意看到加勒萬河谷地區的局勢出現降溫。為此,希望印方加強管束一線部隊和工程人員,切實遵守兩國軍方高層溝通達成的共識。相信局勢降溫對大家都有好處,因此值得中印前線部隊共同為此做出努力。
最后我們要對中國公眾說,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大家一定要相信政府,相信解放軍,相信他們一定會堅決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也會在處理中印邊境摩擦時最大化地維護中國的綜合國家利益。中國有能力,也有智慧既守好我們的每一寸土地,也不讓任何想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玩戰略詭計的勢力得逞。
當地時間12月1日,歐盟經濟與財政理事會舉行視頻會議,重點向各成員國部長通報了有關加強稅收領域行政合作的指令修正草案,并就下一步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框架下繼續展開國際稅收談判交換意見。
作為特朗普政府的重要內閣成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似乎也沿用著特朗普“即興執政”的本領。土耳其數十位民眾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示威活動,抗議蓬佩奧的本次訪問,甚至高喊“打倒美帝國主義”、“美國佬回家去”等口號。
11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家和萬事興,中國是亞太大家庭的一員,愿意同所有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守望相助,也希望亞太各方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局面,共同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亞太。
當地時間11月15日,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博士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采訪中,就新冠疫情問題發表了看法。福奇認為佩戴口罩和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全國性政策對于緩解新冠疫情的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雷神公司首席執行官雷格·海斯10月27日在公司電話議上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商業航天銷售額下降,雷神技術公司將削減1.5萬余名員工和4000余個承包商職位,共計將近2萬人。
10月28日,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在中印邊境局勢持續緊張之際,美國和印度強化關系一事詢問中方評論。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我們一直主張各國之間發展雙邊關系,應當有利于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不得損害第三方的正當權益。
有專家表示,解放軍已經對臺海局勢的發展做好各種準備。近日,島內機構公布的一份民調顯示,對于美國的態度,有約46%的受訪者認為,一旦兩岸開戰,美國會出兵幫助臺灣地區。
針對某些境外媒體稱“解放軍在中印雙方有爭議邊境地區綁架20名印度士兵”的報道,相關人士證實這是虛假消息。我們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邊境局勢緩和降溫,避免為雙方為緩和局勢的努力增添干擾因素。
伊拉克外長福阿德·侯賽因日前訪問德黑蘭,同伊朗總統魯哈尼、外長扎里夫就地區局勢、雙邊關系等議題舉行了會晤。其實美國離不開伊拉克 目前的駐伊拉克美軍是美國在2011年撤軍后,為“應邀幫助”伊拉克政府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而重新部署的。
當地時間26日晚,包括西雅圖、波特蘭和路易斯維爾市等多個城市的數千名美國民眾走上街頭,繼續抗議種族歧視以及警察暴力執法。自5月25日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致死事件發生以來,美國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的抗議活動就未曾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