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6日15:38 來源:環球時報
揚·達姆斯等 青木譯
德國《世界報》6月14日文章,原題:對華脫鉤?我們真的依賴中國 美國正敦促西方盟友與北京保持距離,甚至要求他們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在遠東大國投資了巨額資金的很多德國公司擔心,若德國政府屈服于美國人的壓力,將帶來可怕后果。
數據證明德國經理們是對的。例如,大眾汽車目前每銷售的兩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在華出售的。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2019年雙邊貿易額超過2000億歐元。許多研究還表明,德國消費者從廉價中國進口產品中受益。
即使對于德國本土企業,中國也是重要銷售市場。德國商業銀行的數據顯示,德國30大集團18%的銷售額是在中國市場創造的。2019年德國經濟產值的4%(包括第三國轉口貿易)完全依賴于來自中國的需求。德國經濟學家約格·克拉默說:“4%聽起來并不多,但其實很多,相當于1230億歐元。”
有些人呼吁德國經濟應與中國“脫鉤”,尤其是認為本土生產能創造就業崗位。但德國工商總會對此表示反對,因為德國超過80萬個本土工作崗位取決于來自中國的需求。
德企在中國的“黃金時間”還沒遠去嗎?阿迪達斯等德國公司在華增長依然強勁,但現在須支付的薪水和營銷費用比以前多很多。中國政府也要求外國公司在當地加大研發,因此流回德國的資金減少了。但就在幾周前,大眾汽車宣布將在華投資20億歐元用于電動汽車領域。根據德國工商總會的數據,中國有5200家德國公司。實際上,中國在一些技術上已取得領先優勢。中企在電動汽車電池技術、人工智能開發和5G移動通信標準等方面已成世界領軍者。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主任費爾伯邁爾說:“事實上,我們(在技術上)也依賴中國。”
德國人在中國目前就像“走鋼絲”。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肯普夫談到外國公司進入中國的高門檻。但同時,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像德國那樣從這種國際經濟關系中如此受益。“中國或許是競爭對手,也可能是系統性競爭對手,但它仍然是歐盟和德國的重要伙伴。”強迫(德國)與中國“脫鉤”,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肯普夫警告說,這將帶來巨大經濟損失,“沒有人真的考慮過。”(作者揚·達姆斯等,青木譯)
“長期在中國工作的經歷,讓我有幸見證中國的快速發展。從建廠時租來的400平方米廠房,到如今擁有3.8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和8家分支機構的集團公司,克恩—里伯斯公司在中國市場取得了長足進步。他們相信,隨著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更多外企會進入中國,分享中國發展紅利,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6月3日晚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撥通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第三次電話。回中國的目的很明確,正是習近平和默克爾在通話中達成的共識:在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推進復工復產,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就在幾天前,順德新寶電器陸續收到了美國美康雅、GE、德國博世以及法國、日本等多國客戶發來郵件,內容幾乎一樣,都是表達謝意。從跟客戶洽談意向,接到訂單,到各個供應商的物料準備、配件生產、新寶電器的總裝、出貨,全產業鏈的運作數據都一清二楚。
11月12日,中國德國商會與畢馬威德國在北京共同發布了2019年度《在華德企商業信心調查》。調查顯示,盡管受到了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但參與調查的企業仍將中國視為充滿寶貴商機的重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