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6日11:00 來源:猛犸新聞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文圖
15日06時至16日06時,我省沿黃偏西和淮河以南一帶,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大暴雨。預計今明兩天我省沿黃及以南有大雨,局部有大暴雨,需加強防范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和地質災害。
氣象監測顯示,15日06至16日06時,全省大部出現小雨,有兩個較強降水中心,位于沿黃偏西和淮河以南一帶,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10.7毫米,有71個鄉鎮出現50毫米以上的降水,其中6個鄉鎮達100毫米以上;信陽地區平均降水量36.6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現在商城縣劉畈145.2毫米;1小時最大雨強出現在信陽市平橋區長臺關65.5毫米(15日20時至21時)。鄭州市區平均降水量為15.4毫米。
根據預報,今明兩天全省有中雨,沿黃及以南有大雨,部分地區暴雨、局部大暴雨。累積降水量:沿黃及以南40~70毫米,東部、南部、西北部80~120毫米;其它地區20~40毫米。最大雨強40~60毫米/小時,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局部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此次降水過程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大,預計豫西、豫南山區發生山洪和地質災害的氣象風險高,中東部發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氣象風險高,黃河以南地區發生城市內澇和農田漬澇的氣象風險高。省氣象局已于15日19時50分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并發布暴雨、雷電預警信息,同時繼續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做好預報預警服務。
氣象部門建議,一要加強山洪及地質災害防御。豫西、豫南山區需做好強降雨可能誘發山洪及地質災害的防御工作,尤其加強旅游景區、礦區以及施工工地和重要路段等災害點排查。二要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加強我省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的巡查與排險,防范強降雨可能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做好河流水庫調控工作,防范可能出現的汛情或險情。三要防范城市內澇及農田積澇。連續強降雨將使黃河以南部分地區發生城市內澇及農田積澇。建議雨后及時排水散墑,減輕漬澇危害。
具體預報:
今天,全省有中雨,沿黃及以南有大到暴雨,西北部、東部局部有大暴雨并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明天,全省有中雨,黃河以南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東部局部有大暴雨并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18日,東部、南部有陣雨、雷陣雨,部分地區中雨。
鄭州:今天有大雨,東部、南部有暴雨。明天白天中到大雨轉小雨,夜里小雨停止轉陰天。
17日凌晨,四川成都東部新區丹景街道,全安村村道開始崩裂,6座民房在山體滑坡中倒塌。慶幸的是,這次滑坡沒有一人傷亡,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村民巫素珍,她一個關鍵舉動救下21戶村民!
24日08時至25日08時,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臺灣海峽偏北海域、東海大部、釣魚島附近海域、浙江中北部沿海將有6-7級大風,其中,釣魚島附近海域、東海東部的部分海域的風力有8-11級,臺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的風力可達12-14級,陣風15-16級。
長江上中游干流及中小河流洪水風險高,中下游干流維持較高水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需高度重視退水期堤防安全。北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山東等華北東北地區洪澇風雹風險維持較高水平,仍需加強防范。
根據四川省請求,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19日緊急向四川省調運鉛絲網片、搶險網兜和復膜編織布等中央防汛物資,支持地方抗洪搶險工作。應急管理部調派500名消防救援專業力量增援四川防汛救災一線,目前正在宜賓、樂山、雅安、滬州等重災區開展營救疏散受困群眾和清淤排澇等工作。
受近期連續強降雨影響,8月21日凌晨4時許,雅安市漢源縣富泉鎮中海村6組(小地名:老狗地)發生地災滑坡,省道435線交通中斷。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四川省漢源縣富泉鎮中海村發生地災滑坡 正組織救援
提前組織船只避風、海上作業人員和近海養殖人員上岸避險,做好低洼易澇區、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老舊小區等重點區域人員轉移。目前,國家防總山東、遼寧、四川、重慶工作組正在一線檢查指導防汛救災工作。重慶工作組先后查看了涪江、嘉陵江沿岸臨江洼地群眾轉移以及工程調度、調令執行情況。
【應急科普】遭遇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如何避險?
2019年,王曉擁和鄉親們從“石旮旯”搬入“和諧村”,從此告別了山上居住、山下耕作的歷史。王曉擁說:“老一輩的村民下地干活,得帶上一天的干糧,天不亮出發,摸黑才能回到家。
葉建春介紹,今年以來,我國強降雨偏多,時間、空間集中,長江、黃河、淮河、珠江、太湖等流域主要江河發生12次編號洪水。預計8月下旬,主要降雨區仍然為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東北地區及華南、四川盆地和云南等地,江淮、江南等地仍然維持高溫少雨天氣。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介紹,1—7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3047起,造成103人死亡失蹤,與前5年平均數比較,今年死亡人數下降42%。凌月明表示,自然資源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地災和海洋災害的防治: 一是加強指揮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