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5日15:09 來源:映象網
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在全社會形成文明用餐新風尚,引導廣大餐飲服務單位和市民群眾自覺踐行《鄭州市文明用餐“一二三”倡議書》、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河南省鄭州市文明辦、鄭州市商務局、鄭州市市場監管局、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聯合制定并印發了《鄭州市餐飲服務單位公筷公勺使用操作指南(試行)》。《操作指南》共四條十七項,從擺放規范、選用規范、管理規范、提示規范等多方面對分餐用具進行了規范。
一家人圍桌而坐,舉箸共食,其樂融融,這是家的溫馨;三五知己圍桌而坐,觥籌交錯,在筷來箸往中談笑風生,這是友情的濃厚。中國人用餐向來講究“一個鍋里吃飯”,同桌合食,交箸換盞,不分彼此,既體現出了感情的親密無間,又營造了熱鬧喜慶的氣氛。從道理上來講,無可厚非,然而,這一舉動看似有禮節,卻不知道在“非公筷”夾菜的同時,自己使用的筷子也將病毒病菌帶到飯菜中,這容易產生病毒病菌交叉感染,尤其是當前新冠肺炎病毒防控常態化時期,這種“吃相”就成了“陋習”,不太雅觀。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親朋相聚,圍坐在一起吃飯、談天,私筷取菜、私筷同盤、唾沫飛濺,這是疫情暴發以來,多地多起因為聚餐而引起的相互感染的原因。但是,飯還是要吃的,親情、友情還是要維護的,餐桌上,家人相互夾菜的愛和孝順,為客人夾菜的熱情和禮儀,這些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能丟,解決的辦法就是讓公筷上桌。
其實,公筷上桌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我們的先祖早就這樣做過:明朝田汝成在 《西湖游覽志馀·帝王都會》中記載:“高宗在德壽宮,每進膳,必置匙筯兩副,食前多品,擇取欲食者,以別筯取置一器中,食之必盡,飯則以別匙減而后食。吳后嘗問其故,對曰:‘不欲以殘食與宮人食也。’”對于為什么要使用“公筷”,宋高宗的意思很明白:不想把沾有口水的食物給別人吃;《禮記.曲禮》也有:“羹之有菜用挾,其無菜者不用挾”的記載,體現的是“一菜一筷,一湯一勺”的用餐方式;
聚餐時,多一雙公筷、管住自己的嘴,防止“病從口入”、阻斷病毒傳播途徑,既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這樣的親情、友情會因為有了安全、健康的保障而更加珍貴。(樂兵)
進入12月后,美國疫情蔓延趨勢絲毫沒有放緩。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在疫情初期,美國累計確診病例達到第一個100萬用了約100天的時間,但是進入12月份后,美國僅僅5天就新增了超過100萬確診病例。伯克斯還強調,不能指望新冠疫苗來拯救自己,只有嚴格遵守防疫指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才能真正控制住疫情。
難忘安徽,一聲“行動起來,到一線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動員令,安徽衛健系統45萬干部職工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員在崗。難忘安徽,抗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以更有力舉措投入“兩個戰場”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12月8日0時至6時,四川省成都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月7日,勐[měng]臘發布官方微信消息,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通知,勐臘縣所有歌舞娛樂場所、網吧、電影院等全部關停。
——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來抓,分秒必爭、不留死角堵住防疫漏洞,盡快把疫情控在萌芽、禁在局部。——要落實院感防控,加強和規范定點醫院的管理,提高定點醫療機構防護等級,嚴格落實日常院感防控規章制度措施,堅決避免發生院感事件,堅決守住醫院安全防線。
12月7日白天,成都市郫都區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打破了成都自今年3月以來無本地確診病例的態勢,進一步凸顯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復雜性、嚴峻性和防控任務的艱巨性,敲響了疫情防控警鐘。
當地時間12月7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在與中國合作研究新冠病毒源頭的同時,世衛組織也在研究其他數據,如歐洲可能出現的早期傳播,以及人和水貂之間的病毒傳播。
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7日宣布,考慮到新冠疫情現狀,該論壇2021年年會將于明年5月13日至16日在新加坡舉行。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在公報中表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公私合作,以重建信任,修復2020年出現的裂痕”。
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7日在山東曲阜舉行。中央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權威指導,中央重點新聞網站、行業性及區域性辟謠平臺形成合力,澄清謬誤、解疑釋惑,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積極貢獻。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5日報道,隨著冬季到來,大量無家可歸者越來越難以安全地待在戶外。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收容所能容納的人員數量有所下降,不少無家可歸者可能無法進入收容所過冬,處境越發艱難。
“疫情阻擋不了中外文化思想交流的腳步,也阻擋不了我們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的善意聚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興的短視頻形式成為中國文化揚帆出海的輕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