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3日19:44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風吹麥成浪,蟬鳴夏始忙。
6月9日,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在隴南召開,重錘敲響脫貧攻堅最后時刻的“戰鼓”。
這一天,離隴南人擺脫絕對貧困的目標已近在咫尺。
不遠的前方,隴南將和全國全省一道,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
這底氣來自“弱鳥先飛”和“敢死拼命”的精神——近年來,隴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決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堅,用心用情“繡花”。
↑宕昌官鵝溝。
這底氣更來自脫貧攻堅的決定性進展——隴南有6個縣區脫貧摘帽,1565個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下降至3.69萬,貧困發生率由53%下降到1.56%,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7734元,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片區18個市州第一。
曙光在前,重任在肩。隴南唯有凝心聚力,接力奔跑,加勁沖刺,以飽滿斗志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后攻勢,才能如期交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這場終極大考的好答卷。
答好“基礎題”,確保硬件達標
前年5月份,村民李吉地卓瑪一家搬進了坪埡藏族鄉易地搬遷點,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開起了小賣部。忙碌間隙,她不時眺望著巍巍大山。
山頂云霧繚繞,高半山上的房屋像是置身仙境。但李吉地卓瑪卻對“美景”有切膚之痛:“要不是搬下山,現在就是最擔心的季節。”
坪埡村在武都區坪埡藏族鄉,居住環境破舊臟亂,自然環境惡劣,山洪、冰雹、滑坡等災害經常發生。
李吉地卓瑪的擔憂也是隴南很多貧困群眾的心中之痛。
↑坪埡藏族鄉易地搬遷點。
隴南2011年底貧困人口130多萬、在秦巴山特困片區18個市中位列第一,貧困發生率53%、位列全省14個市州第一,9縣區全部為國列貧困縣、貧困縣占比全國第一。
處于“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隴南,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其最醒目的“標簽”。
隴南把全市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幫扶難度最大的地區,劃分為25個特困片區,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攻堅。
在實施高標準脫貧任務的過程中,隴南精準發力,采取“過篩子”方式,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安全飲水“3+1”清零行動,全面解決“三保障”問題。
2018年底,李吉地卓瑪所在的坪埡藏族鄉便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徹底改變了居住生活環境,深居高山之巔的8個村的藏族群眾,實現了他們幾代人渴望的脫貧夢想。
↑居住在高山的村子如今都通了硬化路。
這樣的事例,在隴南脫貧攻堅戰場上隨處可見。
脫貧路上,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天,隴南都在發生變化:
6.18萬人——這是“十三五”期間,全市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數量;
49萬多人——這是農村危房改造的受益人口;
180多萬——這是解決農村安全飲水的人次;
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100%;9縣區綜合醫院、1萬人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全部達到標準;2015年至2018年以每年3000公里的速度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接力奔跑,仍需加勁沖刺。一張張軍令狀直指最后貧困堡壘,火力更集中,措施更密集,隴南人要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抓住最后的“窗口期”,縱深推進“3+1”沖刺清零后續行動和、易地扶貧搬遷、村組道路建設等“5+1”專項提升行動和各類巡視督查反饋問題整改,村村到、戶戶查、人人過,一遍一遍“過篩子”,補齊所有短板弱項,堵塞所有漏洞盲點;要確保所有整改問題見底清零,確保水、電、路、房和學校、衛生室等各項硬件指標如期全面達標,確保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各項政策措施精準落實到位。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咬定目標,我們越到最后越要繃緊弦,繼續答好這道“基礎題”,確保硬件達標。
答好“綜合題”,確保收入過線
做衣領、上拉鏈、縫袖口……坐在整潔的扶貧車間里,劉芳軍熟練地操作縫紉機、趕制校服。對他而言,從前在大山的“石頭縫里種地”的艱難歲月就像一場遠去的夢。
劉芳軍的家在武都區安化鎮樊家壩村,幾年前,他和妻子在外地打工,孩子跟著沒少受罪。去年9月,子文扶貧車間在鎮上成立,夫妻倆成為這里的“上班族”,每月有近萬元的穩定收入。
這樣的場景,在隴南大地總能找到相似一幕。
近年來,隴南持續推進產業和就業扶貧,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扎實推進農村村組道路建設和易地扶貧搬遷,強化兜底保障,用好東西扶貧協作和中央定點幫扶力量,著力提升脫貧質量。
越是脫貧成本高、攻堅難度大,越要超常規發力。隴南還在實踐中創新探索出上承中央省委精神、下接隴南地氣的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脫貧攻堅新路子,著力提升了脫貧成色。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注定難度越大。
全市剩余的未脫貧人口,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已脫貧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薄弱,有的就業不穩。再加上疫情影響,給脫貧攻堅增加了新挑戰。
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上,隴南表態: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繼續答好脫貧攻堅“綜合題”,確保收入過線。
通過“拉內需、找剛需,政府引、同城配,增就業、保民生,都學會、政府退”,推動產業提升、服務升級,千方百計對沖疫情影響——
疫情期間,全市因勢利導上線同城配送平臺64家。要繼續發展電商同城配送,促進農產品銷售,促進形成賣全國、賣跨境的“外循環”和自產自銷“內循環”互補發展。
通過“外出務工、本地項目工地務工、公益性崗位、扶貧車間務工、勞務獎補”五措并舉,確保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不減——
1至5月,全市輸轉勞動力62.5萬多人。要繼續加強技能培訓,提高組織化輸轉水平,全力做好農民工返崗復工,讓有輸轉意愿的貧困勞動力應輸盡輸;
目前,全市創建扶貧車間343家,吸納富余勞動力近萬人,累計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4萬多個,要繼續保障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等特殊貧困戶就業增收。
通過“長短產業齊抓、農業保險、電商扶貧、消費扶貧”四管齊下,確保經營性收入不減——
繼續持續推進脫貧產業,花椒、核桃、蘋果、油橄欖“四棵搖錢樹”,中藥材、食用菌、苗木、茶葉“四個特別特”,養雞、養蜂、養豬、養牛“四個特色養”,“麻辣香甜”特色品牌;
↑花椒是隴南的特色產業。
在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險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
2019年電商收入對貧困群眾的貢獻額再創新高,要繼續樹立抓電商就是抓脫貧、抓經濟、抓發展的思想理念,發揮電商扶貧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衣領子”作用;
采取市場運作、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模式,充分調動社會各界踴躍參與,多措并舉開展消費扶貧。
通過“兜底保障、防貧保險、社會救助”三重保險,堅決守住脫貧底線——
目前,全市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5.79萬戶16.94萬人,保障農村特困供養人員17263人,要繼續關注“老、病、殘”等特殊困難群體的脫貧問題,全面落實臨時救助、殘疾人補貼政策,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補盡補”。
答好“加分題”,確保環境改善
“村里有些危房十幾年都沒有人住,房子快塌了,不拆除既不安全也影響環境。”宕昌縣哈達鋪鎮下羅村村民李福生說:“通過拆危治亂,村里屋外整潔干凈了,人住著也舒服了。”
↑青山綠水是隴南的標簽。
這樣的變化,發生在隴南大地的每一個村村社社。
多年來,隴南始終把住房安全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大力推進。但實踐證明,危房不拆,全面保障農村住房安全將是句空話。
“絕不把一個破爛的鄉村帶到實現小康的時刻。”市委市政府領導話語鏗鏘,信心滿滿。
去年3月以來,隴南在全市各鄉村開展“拆危治亂”攻堅行動,集中精力、合力攻堅,啃下住房安全保障這塊硬骨頭——
對新建房屋落實各項農村住房補助政策,對有使用價值的舊房通過維修加固改造為生產用房,在保障有安全住房前提下,拆除長期閑置的危舊房、“空心房”、廢棄圈舍和殘垣斷壁。
拆危治亂從一開始便明確了方向點:堅持“一保二建三修四拆”的原則,應保盡保、應拆盡拆,宜墾則墾、宜綠則綠,因地制宜。
在實踐中,隴南并沒有另起爐灶,而是將“拆危治亂”與脫貧攻堅總體工作一體推進,堅持“拆危”與“傳承”、“整治”與“保護”并重,賡續鄉村文脈,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截至目前,全市共拆除危房舊房42萬余間,拆除殘垣斷壁700多公里,復墾土地1萬多畝,9縣區基本實現“清零”目標。
一大批群眾告別煙熏火燎搬出“深山老林”,一大批城鄉“臟亂差”現象得到根本性治理,一大批影響脫貧攻堅進程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廢舊與美麗之間,在隴南有了新的打開方式,涌現出康縣花橋、文縣鐵樓、武都裕河、徽縣稻坪等一大批名聲遠揚的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
答好環境改善這道“加分題”,隴南要持續深化“拆危治亂”行動,統籌抓好非貧困村人居環境改善和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拆除爛房子、維修舊房子、治理“黑房子”,切實改變一些地方人畜混居、煙熏火燎等落后生活方式,從根子上解決住房不安全問題。
同時,持續深化“拆危治亂”行動,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風貌革命”,保護好綠水青山,傳承好特色文化,培育好鄉村人才,建設好美麗家園,讓更多貧困山村變身美麗鄉村。
山溪十里水涔涔,黛瓦青墻掩綠陰。讓隴南之美,既有“顏值”又有“內涵”,從環境中開始,在富足中提升,在鄉風中沉淀。
答好“面試題”,確保群眾認可
兩年前,天津大學90后青年教師冮皓被派駐到宕昌縣大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面對耕地、人才兩匱乏的情況,一時間愁壞了他。
為盡快帶領老鄉們探索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冮皓挨個村、挨個工地調研,積極尋求到了適合當地發展的掛面加工產業。
↑隴南的扶貧產業園。
很快,在天津大學的大力支持下,一個針對掛面產業的扶貧車間在大寨村落地,帶動了88戶356人脫貧致富。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在隴南脫貧攻堅的路上,一個個決策、一個個舉措,都是為了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諾言。
隴南堅持把抓黨建與脫貧攻堅“一號工程”有機融合,全面啟動掛牌督戰。
隴南還有效整合各級各類幫扶資源,省市縣三級1262個單位幫扶2336個村。全力開展 “百企幫百村” “萬名人大代表助推脫貧攻堅行動”“政協委員問村醫”活動,助推脫貧攻堅。
像冮皓一樣的黨員干部,在隴南脫貧攻堅戰場上處處都是。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隴南始終堅持補齊“精神短板”,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脫貧決戰的一線前沿檢驗初心、踐行使命,面對面講政策、談變化、解憂惑,心貼心扶思想、轉觀念、樹信心,將“增收入”“富口袋”與“強精神”“富腦袋”同步推進,破解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難題。
↑坪埡藏族鄉易地搬遷點幸福的孩子。
一個個窮帽子被扔掉,一顆顆感恩奮進之心火熱。
“實施《村規民約》以來,打架斗毆的壞毛病不見了,全村人和睦得像一家人。”禮縣馬河鄉三星村村民張長世說道。
“聽了宣講,讓我對扶貧政策有了更多了解,今后我們再不能等靠要了!”徽縣銀杏樹鎮關坡村村民吳毅說。
脫貧攻堅,人民至上。
站在新的起點上,隴南將繼續縱深推進抓黨建促脫貧工作,用足用活東西協作、定點幫扶等各類資源,充分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的作用,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激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答好“面試題”,確保群眾認可。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曾經以為遙遠的目標,達成竟在眼前;前人擘畫的美好藍圖,即將由隴南人親手實現。今年,隴南還有3個縣要摘帽、有142個村要退出、有3.69萬人要脫貧、有7.3萬人要防止返貧致貧。
“我們將緊緊圍繞高質量脫貧,扎實推進掛牌督戰,聚精會神答好每一道考題,確保在這場終極大考中交出好答卷。”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上,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表態說。
隴南,凝心聚力干,交出好答卷!
(經濟日報記者 李琛奇 通訊員楊麗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9月29日下午2時,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的晚霞湖畔,在孩子們的朗朗誦讀聲中,2020年“鏡頭中的脫貧故事”主題網評引導活動正式開啟了第四場全景式網絡直播。
甘肅康縣寺臺鎮田坪村村民在自來水池邊洗菜。前不久,甘肅隴南市康縣寺臺鎮田坪村的鄉親們終于不用再為喝水問題發愁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各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特優產業的積極培育,田坪村群眾的好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越過越幸福。
浙江:鼓勵實施一周4.5天彈性工作制 據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微3月24日發布的消息,浙江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
11月28日,在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官亭鎮付家村,村民在分紅儀式現場領取分紅。當日,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官亭鎮付家村舉辦分紅儀式。
宋鵬,“80后”青年教師,為響應國家號召,奔赴甘肅隴南的大寨村擔任第一書記。三年的駐村脫貧工作,臊子書記宋鵬用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不負韶華的青春時光抒寫著最燃的青春宣言。
據中共舟曲縣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消息,隴南市兩水鎮10月7日發生一起車輛墜江事故。截止10月12日12時,事故除1人獲救外,造成3人遇難2人失蹤。目前,對2名失蹤人員的搜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以“綠色”身姿站上發展前沿——甘肅綠色轉型發展紀實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總寨鎮村民范立德在戈壁農業產業園的日光溫室內查看蔬菜生長情況(2018年4月18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