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3日10:22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人民網北京6月12日電(記者 周晶) 動靜繞指尖,光影舞翩躚。中國的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一張獸皮、一根絲線、一盞燈就可以演繹各種劇目。栩栩如生,讓人嘖嘖生奇。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皮影戲是一種以皮制或紙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音樂和演唱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皮影藝人在幕后用木桿操控影偶,通過光線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創造出動態的形象。許多老藝人可以表演幾十部傳統劇目,這些作品有的通過口頭傳承,有的以書面形式呈現。皮影藝人身懷絕技,可即興演唱,真假聲轉換,一人同時操縱數個影偶,還能夠演奏不同樂器。皮影戲的相關技藝通過家庭、戲班或師徒進行傳承。中國皮影戲傳遞文化歷史、社會信仰、口頭傳統和當地風俗等信息。它傳播知識,提升文化價值,為很多人帶來歡樂。
每年6月份,教育部和國家語委都會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報告。田立新認為,這些變化說明網絡語言從“小眾”到“大眾”再到“分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解,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
筆者參加了“亞洲文明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分論壇,并就“口頭傳統在文明互鑒中的作用”作了發言。誠然,中國是一個有漫長書寫歷史的國度,歷史上形成的各種文獻汗牛充棟,這些文獻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我們的節日”成為當下數字文明大時代對中華傳統節日和節慶文化的統稱。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
據了解,經國務院批準,藏醫藥浴法相關項目分別于2008年和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注:文中圖片由文化和旅游部提供,來源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