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5日19:12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今年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我國六五環境日確定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黨的十八大報告擘畫了動人的“美麗中國夢”,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美麗中國”怎么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速,美麗中國邁出堅實步伐,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躍然眼前。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縱觀歷史,放眼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實質是一部人與自然關系發展的歷史。生態可載文明之舟,亦可覆舟。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這件“事關全局”的長遠大計,總書記頻頻強調,并立足實際,精準把脈,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當前大氣、水、土壤等污染問題仍較突出,重污染天氣、黑臭水體、食品安全等突出環境問題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總書記高瞻遠矚,統籌考慮、科學決策,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下大氣力補齊生態治理短板,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生態文明的真諦。“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的發展理念,不僅危害當地可持續發展,更會禍及子孫后代。這種因小失大、寅吃卯糧、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無異于揠苗助長,只能是曇花一現般的輝煌。
嚴守生態底線,推動綠色發展,切實轉變發展觀念刻不容緩。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循著總書記的足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祖國大地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近年來,既要“綠”,又要“富”,成為綠色發展的全面追求,更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方略于無聲處惠及民生。
“山巒層林盡,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依托。”生態好是民生之福,也是民生之求,更是民生之本。總書記憂人民之所憂、想人民之所想,著力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態紅線是“高壓線”。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就一些嚴重損害生態環境的事件作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今年4月,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再次強調,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從今往后,在陜西當干部,首先要了解這個教訓,切勿重蹈覆轍,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
生態保護這條線,是底線,是高壓線,更是留給子孫后代的生命線。“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總書記明辨大勢、親自部署、嚴格落實責任,高擎法治利劍,護航美麗中國。
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中國發展的新動能。多年以來,中國以“兩山”理論為引領,不斷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
然而,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習近平在國內外多種場合向世界講述中國綠色發展故事,傳遞中國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和信心,并發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邀約。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力,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駛入快車道,美麗中國建設正譜寫嶄新篇章,“天藍地綠水清”的江山麗景不斷涌現……(文字:梁秋坪 制圖:馬婷)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視頻丨總書記的一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今年,涼山州進一步落實教育扶貧“三免一補”政策,貧困戶子女入學在免學雜費的基礎上,每人每天還有3塊錢的午餐補貼。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