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5日16:47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記者 余璐)5日上午,由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共同主辦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0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北京舉行。在活動現場,“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正式發布。
吉祥物為一對名為“小山”和“小水”的卡通形象,以“青山綠水”為設計原型,有機結合“綠葉、花朵、云紋、水紋”等設計元素。“小山”以青山為造型,以綠葉為發飾,以祥云為鞋子紋樣,象征綠色與和諧;“小水”以綠水為造型,以花朵為頭飾,以水紋為鞋子紋樣,象征潔凈和美麗。
小山和小水面帶笑容、活潑靈動,寓意著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共同守護地球家園。
據了解,“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自2019年11月起開始征集,經過近7個月的征集、專家評審、公示、網絡投票等過程,從2400余件作品中遴選,再經專家評審、調整優化最終確定。首次推出的“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將供社會各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時免費使用。
題:千島之問——浙江千島湖的生態和諧之道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淳安分局副局長余永華說,近年來,淳安陸續淘汰化工、水泥、化肥、電鍍等污染企業,整治關停采砂、網箱養殖等行業,以及高爾夫球場等違規項目。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要求。需要看到的是,我們更好實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目標,要采取多方面務實管用的保障舉措,優化相應的公共經濟領域的責權利配置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構建以生態環境整體質量提升為統攝目標的跨部門跨行業和面向大流域區域的協同聯動(一體化)的行政監管治理體系。展望我國“十四五”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最為重要的是切實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充分發揮“十四五”規劃目標的統領作用。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反復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近日,在江蘇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群眾的共識和呼聲。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要求“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將“生態環境投入”提升到“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的高度來著重強調。
“綠色”新發展理念不僅是指狹義上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而且還要成為“十四五”時期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與遵循的指導性思想。因而,可以預期的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仍將在生態現代化或綠色發展的整體性話語框架下展開。
“綠色”新發展理念不僅是指狹義上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而且還要成為“十四五”時期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與遵循的指導性思想。因而,可以預期的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仍將在生態現代化或綠色發展的整體性話語框架下展開。
美國有政客近期發布言論,稱中國經濟“有太多是建立在對空氣、土地和水質的肆意漠視之上的,中國人民和世界應該得到更好的待遇”,以及“中國對全球近30%的塑料污染負有責任,是最大的汞、海洋垃圾和溫室氣體排放國”。
六年前的2014年11月10日晚北京夜色漸濃,坐落在北京中軸線兩側的城市標志性建筑——水立方、鳥巢,正以夜空為“幕”,放射出五彩絢麗的燈光,沿路鋪就的紅色地毯在燈光照射下格外鮮亮。2015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談及環境保護時,有人發言說空氣質量“有時候是靠天吃飯”。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以小切口表達大主題,推出《初心印記》網上理論傳播融媒體系列作品,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