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5日08:2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6月4日電(記者宋曉東、韓朝陽)開著越野車,穿著polo衫,頭發有型、皮鞋锃亮,在夏收大忙時節,承包了2100畝地的河南省商水縣種糧大戶邱守先竟然如此的從容自在,著實讓人有些詫異。
6月的太陽毒辣,坐在車里,邱守先吹著空調,拿著手機點開視頻監控軟件,所有小麥一覽無余。“我不用到地里,就能看到小麥熟沒熟。這片地太‘聰明’了,我也能偷個‘懶’。”邱守先說。
邱守先流轉的這2100畝小麥,位于河南省商水縣打造的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內,現代農業科技和互聯網技術的投入,讓這里成了一片充滿智慧的現代麥田。
在這片5萬畝的高標準農田里,不僅有一流的基礎設施,還配有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監測、智能灌溉、農用直升機等“硬核裝備”。這里還建設了田間氣象站1座,土壤墑情監測站1座,物聯網監控20套,通過智能物聯網控制中心將所有現代化農業設施聯系起來,提供著數據監測、信息發布、田間管理等一系列農業生產服務,農民反而成了“按一下按鈕”“點兩下手機”的“配角”。
5月初,受高溫影響一些地塊出現旱情,邱守先利用物聯網,通過視頻監控和控制中心傳來的數據,排查干旱地塊,直接在手機上操作灌溉,沒出家門,一天就澆完了2100畝地。邱守先一邊演示一邊告訴記者:打開“海為云”App,可以看到地里所有自動噴灌閥門列表,一個閥門控制著3-5個噴頭,可以澆地0.75畝,哪里旱了澆哪里,既不浪費效率還高。“過去雇人工澆地,1個人一天最多澆10畝地,一畝地光人工費都要七八十元,現在我動動手指頭就能澆完所有地。”邱守先說。
“現代農業科技和大數據在農田里碰撞,讓糧食生產更有‘科技范’,農民種糧更輕松,國家糧食安全也更有保障,這片智慧農田是未來農業的方向。”在基層工作了近30年的商水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祁勇看到了希望。
如今,在“中原糧倉”河南,基礎設施完善,高科技進駐的高標準農田面積不斷增長。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糧食作物處處長李軍介紹,截至目前,河南建設高標準農田6320萬畝,畝均提升糧食產能150斤,到2025年河南將建成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650億公斤以上糧食產能。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說,緊抓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放松,抓住了糧食生產的關鍵,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進程的加快,糧食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顯著提升了河南農業的抗逆減災和綜合生產能力,也進一步提高了河南糧食核心區的整體水平。
就在前兩天,邱守先剛剛實測過今年的小麥產量,平均畝產比他預想的還要高,超過了1300斤,又是一個豐收年。“科技發展越來越快,莊稼地越來越聰明,我們農民‘偷懶’也能迎豐收。”站在麥地旁,邱守先笑瞇了眼。
記者12月1日獲悉,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鐵路、國道省道(含高速公路)、縣鄉道路兩側用地范圍以外違規占用耕地超標準建設綠化帶的要立即停止。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規范統一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按照實用易行、節約成本的原則,做好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使用和公示牌設立,積極營造高標準農田建設良好氛圍。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意見》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
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浦東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新征程、新方位、新使命,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勇于創新,服務創新,在今天的浦東,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展現中國改革開放所匯聚的巨大成就。在張衡路上,從農田中破土而出的“鸚鵡螺”,就是張江最核心的大科學裝置之一:“上海光源”。
東方潮闊。30載雨雪風霜。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等 一系列“全國第一”。在荒蕪中孕育繁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就是創造新的歷史。更立潮頭。(原標題:勇立潮頭)
浦東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和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明天(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開幕。對于上海這座城市來說,除了進博會,今年還有一件極具意義的大事——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從一片片的農田,到高聳入云的“大廈森林”,令人驚艷的巨變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明天(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開幕。對于上海這座城市來說,除了進博會,今年還有一件極具意義的大事——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從一片片的農田,到高聳入云的“大廈森林”,令人驚艷的巨變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