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2日20:5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6月2日下午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筑牢筑實隔離墻,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出席座談會。
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鐘南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童朝暉,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松,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主任醫師楊維中,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衛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先后發言,就完善我國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醫療救治水平、發揮中醫藥作用、強化科技支撐、完善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等提出意見和建議。發言過程中,習近平同每一位發言的專家學者交流,就一些問題深入了解情況,要求有關方面認真研究、科學改進、妥善解決。
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后,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十分重要的講話。他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統籌全局、果斷決策,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嚴格、最全面、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這些成就的取得,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展現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指出,在疫情防控斗爭中,廣大專家學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專業優勢,在分析疫情形勢、完善防控策略、指導醫療救治、加快科研攻關、修訂法律法規、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獻計獻策,為疫情防控斗爭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習近平強調,人類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了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堅持預防為主,穩步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成功防范和應對了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熱等突發疫情,主要傳染病發病率顯著下降。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始終處于基礎性地位,同國家整體戰略緊密銜接,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習近平指出,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是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要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在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業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要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改善疾病預防控制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建立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要加強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強化其技術、能力、人才儲備。要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要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要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穩定基層疾控隊伍。要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著力培養能解決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實際問題的人才。
習近平強調,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和準確性,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要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提升傳染病檢測能力。要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發揮基層哨點作用,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要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分級分類組建衛生應急隊伍,覆蓋形勢研判、流行病學調查、醫療救治、實驗室檢測、社區指導、物資調配等領域。要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知識儲備和培訓演練,提升先期處置能力。要深入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教,提高人民群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知水平和預防自救互救能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衛生健康工作機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
習近平指出,這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前所未有調集全國資源開展大規模救治,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從出生不久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都不放棄,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要統籌應急狀態下醫療衛生機構動員響應、區域聯動、人員調集,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要全面加強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建設,完善綜合醫院傳染病防治設施建設標準,提升應急醫療救治儲備能力。要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和中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三級醫療服務網絡。要加強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基地建設,提升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
習近平強調,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們黨把群眾路線運用于衛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實踐。要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經驗,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解決好關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要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推進衛生城鎮創建。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樹立良好飲食風尚,推廣文明健康生活習慣。要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愛國衛生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探索更加有效的社會動員方式。
習近平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要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建設一批科研支撐平臺,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要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中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要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習近平強調,要有針對性地推進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權責明確、程序規范、執行有力的疫情防控執法機制,進一步從法律上完善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措施,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門、行政機關和專業機構的職責。要普及公共衛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規,推動全社會依法行動、依法行事。
習近平指出,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斗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要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要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科研隊伍,為他們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習近平強調,這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密切同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國家的友好合作,主動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經驗做法,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和技術援助,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我們要繼續履行國際義務,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丁薛祥、劉鶴、孫春蘭、楊潔篪、張又俠、黃坤明、蔡奇、王勇、肖捷、趙克志、何立峰出席座談會。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中央軍委辦公廳主要負責同志,專家學者代表等參加座談會。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天學習福州繁華鬧市中,靜立著一座古樸的院落。這里是林覺民在《與妻書》中回憶到的“楊橋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鄉》中用細膩筆觸描繪的令她魂牽夢繞的“父母之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在各地同步展開。建立憲法宣誓制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等,以國家立法形式,落實了憲法規定的關于國家象征和標志的重要制度;
“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全民普法的頭等大事。”唐一軍表示,目前正值“七五”普法收官、“八五”普法規劃謀劃之際,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將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貫徹與普法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重逾千鈞
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接見全體會議代表,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大家致以誠摯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