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1日15:14 來源:經濟日報
在大化縣大化鎮百秀肉牛養殖場內,貧困戶陸鳳愛正在喂養肉牛。 (資料圖片)
“石山面積占全縣的90.1%,石漠化嚴重,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8畝,局部地區不足0.3畝,大多都是從石頭縫里開掘出的東一塊西一塊的‘望天地’。”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楊龍文這樣形容大化這片土地。
當前,大化縣還有未脫貧貧困村24個,要啃的“硬骨頭”很多。如何在大石山區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突破產業扶貧長期難以突破的瓶頸?大化提出了“聯建聯養”的產業發展思路。
讓貧困戶擰成一股繩
直到2018年以前,大化主要采取的模式是將產業獎補資金直接發放給貧困戶,由貧困戶自主支配使用。
比如,大化縣有養殖脂肪含量少、口感鮮嫩的七百弄雞傳統,2016年該縣正式啟動七百弄雞的產業化養殖。在產業化初期,曾把雞苗免費發給貧困戶,補貼資金也直接發到戶,但大石山區里的多數少數民族群眾缺乏養殖、防疫等技術,相關部門也很難全面培訓,導致雞容易生病、成活率低。同時,有些農戶養了一段時間后不養了,將雞舍拆除,造成資產流失。
“深度貧困地區群眾多數勞動能力較弱,靠貧困戶單打獨斗不行,要想辦法把他們組織起來。”楊龍文說。
“聯建聯養”就是把群眾組織起來,走規模化、集約化道路。“聯建聯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四聯”上:一是鄉村組織聯引。鄉(鎮)黨委負責組織各村黨組織深入調研,做好項目規劃,指導各村選準項目,加強扶貧種養場的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各村黨組織結合本村資源優勢,選準產業項目,做好規劃布局。二是多戶合作聯建。村屯黨組織強化農戶自主合作,以農戶自主聯建模式,帶動貧困群眾走市場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有效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三是共管輪值聯養。每個聯建聯養點聘請一名管理員,負責該點的建設管理工作,貧困戶在管理員的統一管理下輪流出工,若貧困戶因事因病不能出工出力的,可委托他人或出資請人代替其出工出力。四是效益分配聯享。產品出售后,扣除種苗、飼料、水電、藥品、管理員補助、場地租金等養殖成本,剩余利潤以“鄉村組織引導、參與群眾商議”按戶分配,并提留一定比例利潤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聯建聯養點維護資金,以保障聯建聯養點可持續發展。
七百弄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藍志平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他們正在建一個“聯建聯養”扶貧種養場,計劃年產七百弄雞6萬羽,目前已有6戶貧困戶報名,他以資金入股,貧困戶以政府的產業獎補資金和出工入股,他按照出資比例分紅,貧困戶因為出資一樣,分紅因投工投勞不同會略有差異。
大化七百弄雞發展辦公室主任覃擁軍告訴記者,過去,縣里有些貧困戶將產業獎補資金入股企業領取分紅。現在,“聯建聯養”模式使得貧困戶直接參與建設、養殖和監督,提高了積極性,激發了內生動力,也提升了養殖技術。同時,也讓村里積淀了產業基礎設施,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極大地發揮了產業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
一些收益比較高,但投入比較大、周期比較長、貧困戶獨家獨戶不可能發展的產業,也因“聯建聯養”模式得以發展起來,大化縣都陽鎮忠武村的沃柑產業便是這樣一個例子。
記者來到忠武村海拔300多米的東皇嶺,放眼望去,霧水朦朧中,200多畝種植3年的沃柑樹依山種植,一朵朵潔白的小花布滿了沃柑樹枝頭,遠遠就聞到了清甜的香味。近年來,柑橘市場變化很快,但忠武村東皇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建聯種”的“東皇嶺沃柑”卻在柑橘市場和電商平臺上熱銷。
忠武村駐村第一書記藍春林告訴記者,沃柑雖然經濟效益高,但要3年后才掛果,種植技術要求比較高,村里163戶村民通過現金、土地、樹木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其中貧困戶106戶。去年,忠武村賣出了第一批沃柑,預計到豐產期后,每年將給村里帶來200多萬元穩定收入。
政府搭臺群眾唱主角
“聯建聯養”模式在大化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貧困村的產業相對脆弱,如何應對病蟲害、市場等風險呢?這就需要“聯建聯養”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配套支撐。為了培養發展七百弄雞產業,大化專門成立了七百弄雞發展辦公室,從產業規劃、技術指導、宣傳推介、市場銷售等方面全產業鏈服務引導產業的發展。
為了保障“聯建聯養”扶貧種養場的高效運轉,大化要求各鄉鎮進行“五統”規范管理:一是統一進苗購料。參與聯建聯養貧困戶共同協商確定養殖品種、養殖規模、養殖方式、供料模式,統一進苗、統一進料。二是統一技能培訓。由縣直屬業務部門組建技術專家團隊,集中所有扶貧種養場的管理員和貧困戶統一養殖技能培訓。三是統一防疫服務。由縣級防疫服務隊采取包片負責方式,指導聯建聯養點的疫病防治,統一防病治病。四是統一管護喂養。每個扶貧種養場制定共管輪養制度,規范喂養操作和流程,統一管理和飼養。五是統一定價銷售。每個扶貧種養場銷售的產品,要通過全體參與聯建聯養戶按市場行情協商,統一銷售價格。
目前,大化的4個種雞場實現了年500萬至600萬羽的育苗能力,保證了雞苗的供給。為了確保銷售端平穩,一方面啟動“美食驅動”戰略,通過創建美食之鄉,對外推介大化的優質食材。同時,在大化鎮蘇烈屯建成了七百弄雞文化展示廳,著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傳播七百弄雞文化,不斷提升七百弄雞的魅力和美譽度。
另一方面,大化還利用電子商務和冷鏈物流中心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體系建設。在大化鎮大化社區那天屯冷鏈物流中心,一排排設備一字排開。冷鏈物流中心規劃用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48960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
這個去年才成立的冷鏈物流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疫情嚴重時,很多地方道路不暢、活禽市場關閉造成活雞出現滯銷。但大化肉雞養殖產業幾乎沒受影響,這得益于冷鏈物流中心及時收購屠宰。
“疫情期間,每天可以加工3萬只七百弄雞,現在南寧、北海、柳州等地的養殖大戶都在我們大石山區的冷鏈物流倉庫租場地。”冷鏈中心辦公室主管陸康表示,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屠宰豬牛羊等活畜約80萬頭、活禽交易量約800萬羽、屠宰量約500萬羽、肉類儲備達2萬噸、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產業規模,政府搭建的冷鏈物流中心平臺成為“聯建聯養”的重要保障。
“‘聯建聯養’扶貧產業發展新模式就是貧困戶抱團發展、輪值輪養、利益共享,政府在生產組織、技術支撐、市場銷售等方面統一扶持,有效破解了產業發展瓶頸,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走上了市場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大化縣縣長藍勝說。
扶貧種養嘗到甜頭
在大化縣雅龍鄉溫和村弄仍屯,建檔立卡貧困戶藍飛望著石頭旮旯里的牧草,眼中充滿了笑意。村里“聯建聯養”扶貧養殖場目前共存欄牛犢50頭,由村民聯合輪值飼養,當日輪到藍飛去割草喂牛。
2018年,在上級部門的牽線搭橋和幫扶下,雅龍鄉黨委、溫和村黨支部與牧業公司達成協議,建設“聯建聯養”養牛扶貧種養場。
土地少就“糧改飼”,改種全株玉米和牧草,不僅可以喂牛,1畝地的年收益從原來的700元提高到1750元;缺少資金和技術,就采取“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多方籌資、多方支持,共同分紅、共同受益;缺少勞動力,就以“1個固定管理員+每日每戶農戶出1人”方式,輪流喂養牛犢。
“由于我沒多少錢,所以只能用獎補資金入股。”藍飛如今又多了一個身份——“股民”。他只要按照值日表,每月到扶貧種養場喂牛1天至2天,就能得到分紅。其余時間,可以一邊在家安心照看兩個讀小學的孩子,一邊打零工創收。
說起雅龍鄉這幾年的變化,未脫貧的勝利村弄記屯也值得好好講講。幾年前,村民韋有元外出務工賺了錢,為了風風光光回家過個年,在縣城買了一輛摩托車騎回村里。他騎摩托車到離家兩三公里的弄禮屯后,面對莽莽大山的封鎖,只好把摩托車寄存在朋友家里,一路翻山越嶺才回到家。據了解,2017年,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調整后,勝利村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93.44%。
近日,記者來到勝利村卻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新修的屯級道路上,不時有摩托車駛過;標準化旱藕粉絲加工廠內,十幾名瑤族群眾正在車間里分揀、扎把、包裝;扶貧養殖場里的肉牛,被養得膘肥體壯……整個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勝利村貧困戶班岸家是“聯建聯養”扶貧種養場受益者。他種植1畝多牧草,每年2月全家外出務工,其牧草交給哥嫂代收割轉銷給合作社,1畝地的年收益大幅增加。
“勝利村弄代肉牛扶貧養殖場去年底出欄了44頭西門塔爾肉牛。按公司協議保價回收,入股的109戶貧困戶,扣除持續發展本金后,每戶得到入股分紅1000元。”勝利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暉說:“‘聯建聯養’扶貧種養場讓群眾有了‘長期糧票’,去年全村443戶2445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了36.32%。”
近日,中國文明網發布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其中寶豐縣王世杰入選此榜中的“助人為樂好人”。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王世杰累計投入2.56億元,有效帶動39個貧困村、2100戶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廣東省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養蜂場周邊群山環繞,生長著1.5萬畝生態林,植物種類豐富,蜜蜂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蜜,產出的蜂蜜天然無污染,品質極佳。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廣西百色市凌云縣下甲鎮加西村,當地村民在采摘桑葉(2019年3月27日攝)。
(記者 尹賽楠)“祖祖輩輩灑滿汗水,我們終于種下希望。”蕩氣回腸的詞句里,流露出的,是熱情好客的彝家兒女對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山窩窩”里的火普村如今舊貌換新顏。
2017年,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郝永紅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在家里老房子的基礎上,建起3個大棚,發展蘑菇產業。” 圖為左家灣村村民在郝永紅的大棚內務工,制作菌棒,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記者 梁木)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目前,上蔡縣全縣建成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32個,實現26個鄉鎮全覆蓋,入住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606人,解放貧困家庭勞動力投入務工就業800多人,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370個。
“來,嘗嘗我們種植的菊花,純天然無污染,可以直接吃。” 據介紹,這些菊花是狀元紅皇繡菊,花型大,結球狀,可鮮食,亦可蒸、煮、燒、拌,食用、泡茶、釀酒、入藥均可。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