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1日14:29 來源: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切實做好“六保”工作,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
為穩定和擴大就業,各地出臺了哪些政策措施,探索了哪些做法?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提供了哪些就業支持?本版今起推出“會后探落實·穩就業”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北京:
真金白銀援助企業
“今天,我們收到海淀區人力社保局給予的企業臨時性崗位補貼63140元,真是為我們解了燃眉之急!”5月26日,北京清元優軟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楊月霞告訴記者。
清元優軟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海淀區的高新技術軟件企業,受疫情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業績出現虧損。在北京,還有一些企業面臨著同清元優軟科技一樣的情況。
為保障就業,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最近,北京出臺了《關于精準支持重點行業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工作的通知》,凡是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不僅100%返還上年度繳納的失業保險費,還可疊加申請兩項援企穩崗政策補貼,分別是以訓穩崗培訓補貼和臨時性崗位補貼。
“其中,培訓補貼最高不超過120課時(5400分鐘)3000元,臨時性崗位補貼每人1540元,兩項疊加,最高標準可達每人4540元。”北京市人力社保副局長賀銳介紹。目前,首批臨時性崗位補貼資金已陸續發放到位,預計將覆蓋北京市5萬家中小微企業,惠及50萬名職工。
以清元優軟科技為例,返還上一年度失業保險金為1.9萬元,而按照北京“以訓穩崗”政策,企業可獲得補貼18.6萬元,幾乎是失業保險金的10倍,不但力度較大,提供了真金白銀的補貼,而且通過培訓也能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既解近憂,又謀長遠,一舉多得。
“有這樣實實在在的幫助,今年我們不僅沒有裁員,還計劃新招聘一批員工。”北京中科天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繼超說。
疫情期間,線上零售、在線教育等數字經濟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形成了新的崗位需求。賀銳介紹,為擴大就業,北京市還積極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推動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助力企業努力擴大就業增量。就在不久前,一場主題為“疫起同心,才聚云端”的云招聘專項活動在中關村科學城舉行,百度、騰訊等136家領軍企業、平臺企業向社會提供了萬余崗位。
南京:
云上招聘提供崗位
“現在我在數控車間工作,每月收入在五六千塊,挺好的。”今年30歲的小朱,兩個月前剛剛到南京迪威爾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對新工作感到挺滿意。
小朱夫妻倆原本經營一家小餐飲店,受疫情影響,餐飲店不得不關張了。失業后,小朱想抓緊找個工作。3月初,他從南京市人才服務平臺網站了解到正在舉行的“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線上招聘會,通過視頻面試,成功應聘了這份工作。
作為一座擁有千萬人口的城市,南京的就業總量壓力較大。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劉蒞介紹,南京明確把穩促就業放在“六穩”“六保”工作首位,千方百計保居民就業,特別是大力開展云招聘、云服務,盡可能為各類就業群體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南京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主任韓小燕說,為做好云招聘,南京市向各類企業和高校以及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婦聯、殘聯等方面了解崗位需求,對接126個微信群精準籌集崗位,分門別類組織云上招聘。其中既有小而精、多頻次的專業類云聘活動,如女性、退役軍人、財會人才等特色求職專場,組織1300多家企業提供近4萬個崗位需求;也有大型綜合性崗位推送,如南京“云創云聘”活動,整體推出各類崗位1.2萬個。
“我們多渠道推送網上招聘信息,除了人社局官網,還在‘我的南京’政務APP、有關微信公眾號、各高校網站和就業指導中心上推送。”韓小燕說。除此以外,南京還推出“云宣講”“云解答”“云體驗”等系列就業指導服務,推進實現網上雙選、視頻面試、在線簽約、就業服務一網辦理。
“新南京人服務中心”是專門為農民工提供就業服務的機構,除了推送就業崗位信息,還把職業指導教程短視頻發到村微信群,幫助農民工認識自己的興趣、能力、特長,指導如何獲得家政技能等。做家政服務的唐阿姨就是在微信群里得到指導,等疫情平穩后來到市區,順利通過家政中介找到了工作。
據統計,春節至今,南京已舉辦各類網上招聘會逾500場,陸續有1.66萬家企業提供37.1萬個崗位。今年1—4月,南京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07萬人,不僅達到還略超序時進度,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1.78%低位運行。
福州:
數據把脈精準幫扶
脫下操作服,穿上服務裝,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融僑大酒店員工陳小娟從捷聯電子公司的生產線上走下來,結束了71天的“共享員工”經歷,重新當起了酒店服務員。“雖然疫情影響酒店行業,但我和同事們支援電子廠,崗位很穩定,收入沒下降!”回憶起這段經歷,陳小娟說。
酒店員工穩崗保薪,得益于福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推出的“共享員工”——將服務行業暫未上崗的員工,輸轉到制造業企業,“跨行調劑”,既支持了企業復工復產,又穩住了就業崗位。
說起“共享員工”,福州市人社局局長王命瑞充滿感慨:“人社部門是在主動‘把脈’中尋找‘破題點’。”原來,福州市人社局將受貿易訂單影響用工量大的重點企業列入監測范圍,運用社保參保大數據、領取失業保險金數據以及結合用電、產值、企業工商注冊等經濟指標,及時分析企業用工形勢變化,做好應對預案。
大數據的運用,讓企業難題更“透明”。作為當地龍頭企業,捷聯電子公司的用電量數據被即時傳回人社部門,“數據有異常,企業肯定遭遇了難題。”工作組到一線調研,“企業用工急、在崗人員少”的難題就這樣被發現。經人社局牽線,融僑大酒店102名員工來到捷聯電子生產車間上班。經過崗前培訓,陳小娟很快成為流水線上的操作員。
在福州市,像陳小娟一樣的“共享員工”還有7500人。福州市人社局同時出臺配套政策,共享員工在新的工作崗位連續工作一個月以上,按每人500元標準給予原單位補貼,鼓勵用工單位之間“互通有無”。作為輸出員工的福清融僑大酒店,順利拿到了4.45萬元的獎勵,同時也領到了一次性穩就業獎補。
由春至夏,捷聯電子的員工陸續返崗,融僑大酒店也迎來業務恢復的好勢頭,“共享員工”重回崗位。據福州市人社局介紹,全市穩崗返還資金將達10億元,惠及4.2萬家中小微企業,同時通過智能化招工云平臺幫助近1500家企業招工超過1萬人,“下一步我們將動員各類企事業單位推出12萬個以上崗位招聘高校畢業生,同時加大在影視文化等尚未全面復工的行業加大‘共享員工’的幫扶力度,確保企業活得好、崗位穩得住。”王命瑞說。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874萬高校畢業生面臨較大就業壓力。教育部創新思路,首次聯合9家社會招聘機構推出“24365校園網絡招聘服務”活動,千方百計為畢業生開拓就業渠道,擴大崗位供給。
教育部在工作中發現,有些高校存在畢業生就業虛假簽約等行為。教育部強調,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數據弄虛作假,將對相關違規行為嚴肅處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保障畢業生就業合法權益。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甘肅對招聘當年應屆高校畢業生且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每吸納1名畢業生給予1000元補貼。
澎湃新聞消息,據南方都市報6月19日披露,近兩年內,山東省內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頂替他人身份入學。2018年9月,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開展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普通高等教育學歷反饋數據清查工作的通知》(魯教學處函〔2018〕14 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關鍵時刻,瑞昌市的走訪幫扶工作小組帶來好消息:市里全面啟動復工復產,急缺3.8萬人手,僅LED科技園就缺2328人。
4月16日,北京交通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為湖北籍博士畢業生講解招聘情況。” “云面試”是“云雙選”之外,“云招聘”的又一核心要素,將傳統現場面試變為云端,通過電話、視頻實現求職者與招聘方“隔空對話”。
大學生就業云招聘平臺上線啦!
教育部27日啟動“面向湖北高校畢業生及外省湖北籍畢業生網上專場招聘”活動,目前已有1.2萬家單位提供崗位21萬個。據介紹,此次活動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共同主辦,由上海、江蘇、浙江、湖北和廣東五省市教育廳(教委)共同承辦。
教育部要求促進畢業生多渠道就業,推動建立校企合作對接平臺,在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中加強人才供需對接。科大訊飛研究院研究主管盛志超告訴記者,當前從事數據標注、工程優化和行業專家方面工作的人工智能訓練師十分搶手。
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和畢業生規模進一步擴大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傳統春招受到明顯沖擊。據悉,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各省市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和高校積極推進網上招聘、網上咨詢、網上簽約等一系列就業服務,3月份計劃舉辦各類網上招聘活動2萬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