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9日21:49 來源:浙江在線
今年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讓全國9100萬科技工作者成為節日主角,既提升自豪感獲得感認同感,也是激發科技報國的使命感責任感。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歷程中,創造了許多聞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從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等四大發明,到“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嫦娥探月、北斗組網、航空母艦等一大批科技成果競相涌現,我國在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跨越,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家對科技報國初心和使命的自覺踐行。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前,我們正站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新起點,這就決定了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科技工作者須要牢記使命責任,充分調動激發創新活力和潛力,短板攻堅爭先突破,前沿探索爭相領跑,轉化創業爭當先鋒,普及服務爭做貢獻,切實擔負起支撐引領創新發展第一動力和第一資源的作用。
匯聚科技之力。“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高質量發展需要科技人才發揮“排頭兵”作用。因此,廣大科技工作者須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加速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勇擔科技創新、科技報國的新使命。
釋放科技動能。科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人民生活福祉。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在出行、家居、醫療等領域,將技術與使用場景銜接,構建一系列人工智能“技術圖譜”和服務生活的“未來場景”,為人民提供解決現實問題的“妙招”。
擦亮為民底色。科技工作者的人生追求從來都與人民福祉緊密相連,科技工作者只有與大地貼得更近、與人民貼得更親,把個人的科學夢融入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實踐,才能更好地施展人生抱負,實現人生價值。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歷史賦予科技工作者的莊嚴使命。科技工作者作為科技活動的主體,需要扎根脫貧攻堅和科學普及一線,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所學用于農村、把成果帶給農民,讓“脫貧”與“致富”同時具備加速度。
勇于科技攻關。我國科技實力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信息通信、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存在的短板,是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必須邁過的坎。如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轉變,這就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在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堅實前行。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科學是沒有止境的事業。相信,懷揣“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的志向,激揚“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的擔當,科技報國,發光發熱,科技工作者就一定能書寫出無愧時代與歷史的人生答卷。
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意味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標注中國科技創新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四個面向”對于匯聚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形成重大科學研究成果,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實現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一條特別的新聞引起大眾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經過多年積累與發展,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碩果累累,已經具備了在這一領域爭雄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我們全面戰勝疫情乃至一切艱難險阻提供了行動指南和精神動力。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擎起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火炬,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懈奮斗!
科技創新工作要面向經濟主戰場,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科技工作者的一貫要求。只有讓科技創新面向經濟主戰場,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動能轉換,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科技創新工作要面向經濟主戰場,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科技工作者的一貫要求。只有讓科技創新面向經濟主戰場,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動能轉換,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科技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4年前提出的“三個面向”。縱觀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中國曾長期處于世界科技前沿,特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這四大發明,為世界科技發展作出過卓越貢獻。
編者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創新是當今時代的重大命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
編者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創新是當今時代的重大命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科學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當代價值,囑托殷殷,期許深深,發出了弘揚科學家精神、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動員令。(廣州日報評論員夏振彬)分享到:確保國考斷面達標,增城今年查處涉水環境違法76宗2020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增城區分局共查處涉水環境違法行為76宗,處罰款金額共人民幣149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