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8日11:51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在河南萬里交科智能制造產業園內,“中國電信和萬里交科5G應用示范基地”正式揭牌 牛書培 攝
記者: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提出要“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許昌市在“智造之都”建設過程中,是如何落實這些重大要求的?
胡五岳:總書記提出的這些重大要求,進一步堅定了我們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也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別是在強化創新引領方面,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扎實舉措,真正把創新融入到“智造之都”建設的的各方面、全過程。比如,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我們堅持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兩手抓”的思路,對傳統產業加快實施以智能化改造為引領的“三大改造”,僅去年一年,就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80個,總投資159億元,在全省智能制造觀摩點評活動中蟬聯小組第一;同時,搶灘布局新興產業,謀劃實施了智能電力裝備、高純硅材料、節能環保裝備、5G等9大重點新興產業,力爭通過3至5年發展,形成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特別是去年11月份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們強力推進黃河鯤鵬生產基地建設,僅用58天就實現達產,刷新了河南效率。目前,我們正在加快構建鯤鵬生態系統,力爭3年內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比如,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方面,我們堅持每年組織實施一批轉型升級創新項目,去年有6個項目入選河南省年度創新示范專項,居全省第四位。特別是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去年有70家企業通過認定,創歷史新高,總數達到175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5.9%。比如,在強化人才支撐方面,我們出臺了“許昌英才計劃”2.0版新政,累計引進創業創新人才(團隊)74個、高層次人才788名,襄城縣首山化工年產2000噸硅烷、魏都區萬里交科振動攪拌裝備、禹州市天源生物科技年產60噸青蒿素等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項目,填補國內空白,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比如,在推進科技開放合作方面,全市已有69家企業與中科院23家院所開展了產學研合作,促成49個項目落地轉化,有21個項目獲得中科院河南中心立項支持,支持資金1980萬元,立項數、獲得資金數均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位居全省第一位。同時,許昌市企業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大院名校的產學研合作持續推進,一批在新能源、智能化自動化改造、生物醫藥等領域新的合作項目正在開展。特別是持續發揮對德合作優勢,累計達成合作協議96個、落地合作項目43個,百菲薩、歐綠保、史太白等一批知名德企來許投資,實現了“德國質量”與“許昌速度”的有效嫁接,成為河南對德合作的“橋頭堡”。
記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制造業發展帶來了嚴重沖擊。就許昌而言,制造業發展受到了什么影響,在應對危機中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胡五岳:由于許昌的民營經濟占比高、實體經濟占比高、經濟的外向度高、制造業占比高,疫情對許昌市制造業的沖擊也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持續用好“四個一百”專項行動這個平臺和抓手,拿出超常規舉措,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我們敏銳地認識到,復工復產是一場百米賽跑,誰能搶先半個身位,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極為有利的地位。為此,從大年初五起,我們就要求有關部門組織企業制定復工預案,儲備復工所需防疫物資,做到符合條件的“能復盡復”。針對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我們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18條支持措施,在緩解資金壓力、稅收減免、穩崗補貼、房租減免等方面,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對許繼、森源等龍頭企業,我們建立“鏈長制”,協調解決配套企業的復工復產問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由于措施得力,我們在全省率先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和百戶重點企業復工率、復產率雙雙達到100%。3月份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降幅明顯收窄,企業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得益于科技研發的長期投入和技術成果積淀,一些企業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化危為機、逆勢上揚。比如,森源集團僅用21天就研發出5G智慧型負壓救護車和醫療救護方艙系列車輛;許繼集團研發了有序充電、大功率、無線充電等40余款充換電產品,一季度完成產值超過30億元,同比增長47%。中辦、國辦調研組蒞許調研,對許昌市復工復產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近日,許昌市推出了“I許昌”APP網上復工復產申報系統和專門用于復工人員健康信息自動化比對的篩查軟件 牛書培 攝
記者:我們了解到,許昌市把今年作為“創新年”,請問在以創新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有哪些新的目標和舉措?
胡五岳: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實踐,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創新是經濟動能轉換的第一動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是“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魂。特別是省“兩會”后,圍繞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創新發展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我們提出把今年作為“創新年”,決心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創新、推動創新,真正以創新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中,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把創新與產業發展更好結合起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制造業+互聯網、制造業+人工智能等手段加速產業升級,大力培育9大重點新興產業,避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兩張皮”。尤其是抓好黃河鯤鵬產業,在產品研發、招商引資、產業配套、人才引進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構建鯤鵬生態系統,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二是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合作,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掌握更多“獨門絕技”,培育更多科技型龍頭企業和細分行業“隱形冠軍”。尤其是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加大后備企業培育力度,力爭今年實現數量“翻一番”。三是加快創新載體平臺建設。深化與中科院、北京郵電大學、華為的合作,加快中科院許昌智能制造中心、北郵國家網絡交換重點實驗室許昌基地、華為許昌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更多先進科技成果在許昌轉移轉化。四是持續營造創新創業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創新上動真碰硬,堅決消除不利于創新發展的思想障礙,堅決破除阻礙創新發展的制度藩籬,決不能這不行那不行,而是要開動腦筋想想怎么能行,努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目前,我們已經研究制定了《“創新年”實施方案》,提出了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1.98%以上、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3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以上、省級創新平臺150家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8件以上、上云企業3000家以上等目標任務,并明確了8方面、24項具體措施。近期,我們還將召開高規格的創新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進一步強化措施、壓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