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10:01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5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就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相關情況作了介紹。
叢亮表示,合理的債務水平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而適度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有利于控制債務水平。
首先,要實事求是、因時因勢提高或降低債務水平。在經濟運行處在下行階段,國內外市場需求出現減少或收縮的情況下,就要適當提高政府的債務水平,增加有效需求。在經濟處于上行階段,國內外市場比較充裕的情況下,就要適當降低政府的債務水平,減少總的需求。這都是逆周期調節的題中應有之義。目前,提高政府債務水平是特殊時期的一個特殊舉措,這一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的沖擊和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這一整套財稅政策的方案是經過各方面認真研究、反復測算、綜合權衡才確定下來的,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債務風險防控的需要相匹配。新增的1萬億元的財政赤字和1萬億元的抗疫特別國債全部轉給地方,直達到市縣基層,直接惠企惠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也是強調要有一定的收益,項目融資要與收益相平衡,將來要形成資產。
其次,要辯證看待這個問題。中國的赤字率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不算高,為應對新冠疫情各國財政赤字都在大幅度增加。IMF預測,2020年全球的平均赤字率將從2019年的3.7%提高到9.9%,發達國家平均由3%提高到10.7%,其中美國提高近10個點,到15.4%,法國提高到9.2%,英國提高到8.3%,日本提高到7.1%,新興市場和中等收入水平國家平均也都提高到9%左右,我國整體赤字水平相較而言還很低。
第三,要瞻前顧后,將債務總水平控制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債務風險防范的問題,并且把它作為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之一。截至到2019年末,中國政府的債務率是38.5%,遠低于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如美國是106%,歐盟是80%,日本是238%,印度是69%,巴西是92%。
總的來看,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既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同時也是必要的。這一系列財政政策既有助于穩定中國經濟的運行,同時也將有助于穩定整個世界經濟的運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介紹,正確處理債務和經濟的關系,發揮好地方政府債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地方專項債務使資金跟著項目走,有三個“用于”:一是主要用于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和重大戰略的項目;二是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三是用于資本性支出,不得用于經常性支出。這些資金還要帶動民間資本,促進有效投資,擴大內需,保持增長,這樣能夠產生更多有效的資產。
寧吉喆表示,市場經濟從會計學、統計學的角度出發是資產負債經濟,企業有資產負債表,國家也有資產負債表。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國家統計局編制了全國的資產負債表。最新的資產負債表表明,我國的總資產已經超過1300萬億元。這個資產不是憑空而來的,都是多年的投入、多年的發展形成的。我國的基礎設施,無論是交通、通信、能源、水利還是市政,都已經在這些投入的支撐下形成了很有效的資產。我國具有世界上分類最完備的產業體系,這也不是憑空而來的,都是投資簡單再生產、擴大再生產帶來的。所以要促進一定合理的負債投資,形成大量有效的資產,這樣就能使得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有更加扎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7月30日11時35分,隨著財政部直達資金監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庫司司長王小龍按下“確認中標”按鈕,抗疫特別國債發行圓滿收官。許宏才介紹,財政部創新制度建設,著手構建覆蓋資金分配、撥付、使用和監管全過程的制度體系,緊急搭建資金監控網。
今年以來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 基層承擔著疫情防控、穩定發展、保障民生等多項任務 需要花錢的地方多了 政府“錢袋子”更緊張
所謂直達資金,是指中央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是特殊之年我國應對疫情影響、推動財力下沉的特殊之舉。北京大學教授劉怡表示,上半年我國出臺的一系列措施,積極創新了財政資金籌集方式,多渠道推動財力向基層下沉,為基層平穩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萎縮4.9%,中國將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增長的國家。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采取了及時果斷的防控應對措施,為科學防控疫情、有序復工復產及經濟社會復蘇打下了堅實基礎。
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時認為,世界經濟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 “一系列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的針對性政策,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立足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思維。
記者3日從財政部了解到,財政部日前印發通知,部署推進各地財政部門加快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和工作機制建設,推動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中國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逐步增多。中國不僅經受住了疫情“大考”,更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精準施策,推動大國經濟穩健運行。
5月28日下午,隨著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不同尋常的今年全國兩會圓滿結束。如何更好地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戰勝各種風險與挑戰……時代的大考,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繼續作答。
題:砥礪前行 使命必達——從全國兩會看中國信心 站在實現百年奮斗目標和千年小康夢想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巨輪風雨無阻,砥礪前行。在嚴峻挑戰背景下,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這次特殊的兩會匯聚廣泛共識,凝聚起強大的信心力量。
連日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圍繞“六穩”“六保”談認識、明方向、析路徑——兜住民生底線,穩住經濟基本盤,積聚未來發展勢能,就能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并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