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3日21:53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烏蒙磅礴,山高谷深,地處貴州高寒山區的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是余留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春末夏初,是巖博村一年中生機勃發的時節,田疇間、廠房里,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過去的一年,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聯村黨委書記的余留芬四處奔走,宣講鄉村振興的方法和經驗,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不管多忙,余留芬都要抽空去村里走走、廠里看看,和村民、員工聊上幾句。傾聽、討論、記錄、整理,這樣的走訪調研,幾乎成了余留芬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在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時,大家也有了更高的愿望。而這些愿望的實現,則需要我們不斷夯實基礎。”余留芬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
余留芬深入企業,調研復工復產情況。
讓村子“舊貌換新顏”
2001年,不滿31歲的她擔任村支書后召開首次“院壩會”。“就是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條通村公路!”上任不到一周,通村公路就破土動工,通村公路修好后,她又著手貸款盤回村集體林場,淘到集體產業的第一桶金;伴隨著煤矸石磚廠、特種養殖場的興建和酒業公司的成立,2015年巖博村全村實現脫貧。
“這是我們當地的特產——刺梨汁,還有我們的‘人民小酒’。我們穿戴的是彝族的服飾,看上去是不是特別地熱情似火……”在村里一戶村民家的院子里,幾位穿戴著彝族服飾,容貌清秀的姑娘正在手機前直播帶貨,她們面前擺的是當地的刺梨、火腿、洋芋等特產。
在巖博村,除了制酒這個支柱產業,農業產業也加緊沒放松。在村委會附近的一片1300多畝的刺梨地里,粉紅色的刺梨花兒開得正好,這是巖博村去年推進的新產業。除了刺梨,村里的火腿、紅米、烏洋芋等產業也全面開花,多層面穩固村民收入。
在余留芬的帶領下,巖博村經過近20年的艱辛探索,摸索出一條“利用優勢、發展產業、擺脫貧苦”的發展路子,先后創辦了矸石磚廠、火腿加工廠等6家村辦企業。目前,巖博村村民年人均純收入為2.2萬余元。
鄉村發展記心上
余留芬對農村如何實現鄉村振興進行調研。
作為一名來自西部山區的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的上會提案總是圍繞農村的發展建言。
記得有一次她到村里調研,有個農戶半開玩笑地說,天天在家帶娃,實在有些悶,要是能開個網店賺點錢就好了。余留芬詳細了解了一番才知道,由于地處偏遠山區,除了村委會的辦公樓,村子里其他地方都沒覆蓋網絡。
“農戶反映的實際問題是民生難題,也是鄉村振興的短板。就拿鄉村振興來說,不愁吃、不愁穿僅僅是基礎,村民還應盡可能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展自己的眼界,充實精神生活;還應注意保持環境衛生,改掉過去不良的生活習慣,讓村子變得更整潔更美麗。”去年參加全國兩會,余留芬結合自己的調研經歷有重點地進行了反映,沒想到很快就聽到了回響,道路、網絡等短板挨個兒補上了。問題清單薄了,群眾的笑容自然多了。她越來越覺得,為群眾發聲,回應他們的期盼,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今年,余留芬提交《對邊遠山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建議》的提案。
通過調研,余留芬認為,邊遠山區由于受諸多先天條件限制,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后,鞏固廣大農民的脫貧成果將成為銜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新課題,預防返貧和新的貧困群體產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保障。余留芬說:“只有鞏固好脫貧成果,老百姓的日子才會越過越紅火。”(部分資料來源于: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凱)
還有二十天左右,全國兩會就要召開了,代表委員們即將齊聚北京、反映民意、共商國是。新聞頻道系列報道《履職一年間》今天要跟隨一位來自基層的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看看她在基層調研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