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8日11: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茶上市,老客戶卻遲遲不來聯系。前段時間,湖北宜昌五峰汲明茶業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梅元紅為此愁得整夜睡不著。
茶葉最講季節,季節過了,一年的指望可就瞎了。要知道,五峰縣13.2萬茶農眼巴巴盯著這季春茶呢。
隨著疫情好轉,縣里當即啟動茶企復工。梅元紅的合作社積極響應,收購鮮葉“不限量、不降價、不欠款”,每周一結賬,現金或者銀行轉賬兩種方式任選。
茶農們不嘆氣了,干勁十足。許多人清晨采摘,一上午就能交售兩大袋。茶農們是樂呵了,可梅元紅壓力不小:每天幾十萬元收購資金投下去,如果銷售資金不回籠可咋整?
沒想到,政府很快送來了底氣——幫促銷。宜昌市推出質量好、包裝簡、分量小、性價比高的春茶單品,統一加貼“百圓惠”標簽,通過超市、團購向全城市民銷售。再加上各方“扶貧愛心購”“以買代幫”“以購代捐”等,茶葉銷路一下子打開了。
“我們還嘗試了直播帶貨,平臺給了流量傾斜,2天時間賣出70多萬元產品!今年春茶產銷翻了一番,現在庫存都沒了。”梅元紅還發現,往年七八成銷售在省內,今年超過一半訂單來自省外。
脫貧戶石玉明曾經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同樂村的油茶加工戶,靠加工油茶成為當地比較富裕的農戶。” 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許多貧困山區正是依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地開發扶貧產業,取得了非常好的脫貧成效。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走進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這個巨幅標語映入眼簾。近年來,光山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途徑,找到了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發展的路子。
圖為湖南省沅陵縣界亭驛村茶農在修剪茶樹。(人民網 記者李源 攝) 圖為湖南省沅陵縣界亭驛村茶農在修剪茶樹。” 通過考察論證,在發現界亭驛村環境適合種植茶葉之后,張曉峰帶領村委開始著手開發茶園種植茶葉。
這是10月27日拍攝的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槐川村生態茶園(無人機照片)。10月27日,在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槐川村的慶蕓茶葉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陳慶云(右三)和工人在分揀鐵觀音茶葉。
全縣茶園36萬畝,規模、產量、產值均居陜西省產茶縣之首,成為全省最大名優綠茶生產基地縣;全縣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全部產茶,種茶農戶達7萬余戶,從業人員21余萬人,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690元。
專訪:進博會是與中國消費者建立聯系的理想平臺——訪斯里蘭卡出口發展局官員普雷馬菲拉克 ” 斯里蘭卡出口發展局統計數據顯示,由于散裝茶、服裝和活性炭的銷量增加,今年8月和9月斯里蘭卡對華出口增長分別達34.47%和31.92%。
10月28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連江縣人民政府、福建日報社東南網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全國網絡媒體福建行”采訪團走進連江長龍茶山。長龍每年中高端茶葉的產值在全縣茶葉總產值的占比已從5%上升到35%。
葡萄的紫色、柳編的褐色、枸杞的紅色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而美的內涵里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色彩。在“七彩部落”觀景臺上,一眼望到茶園里豎著一個醒目的標語牌——“我是一個幸福的農民”。
“茶樹得施有機肥,還要修剪管護,產出的茶葉品質才好,收購價格也高。”見到記者時,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汾水村村民龍鳳留正在自家茶葉地里忙活,“今年肯定能脫貧,日子有奔頭,心里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