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7日11: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新華社
5月12日,在塞爾維亞南部城市尼什,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成守珍(左一)向尼什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贈送有關新冠肺炎防疫與肺康復護理的資料。新華社發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國用艱苦卓絕的努力書寫出壯麗的“抗疫答卷”。
一切努力為生命讓路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疫情發生后,全國340多支醫療隊、4.2萬余名醫務人員奔赴戰場,全國約1/10的重癥醫護力量集中武漢。
“疫情不退,我們誓死不退。” 除夕,白衣執甲以命護命,海、陸、空三軍醫療隊雷霆出征。萬家燈火中,白衣戰士再次把人民生命高高舉過頭頂,鐵骨錚錚的誓言劃破長空,點亮焦慮中的希望。
一封封舍生忘死的請戰書、一張張勒出印痕的臉龐、一雙雙布滿血絲的眼睛成了全國人民最難忘的鏡頭。
世間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人們記住了他們為節省一件防護服,八小時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人們記住了他們為搶救生命迎難而上、無畏沖鋒……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他們用血肉之軀為人們抵擋新冠肺炎病毒的攻擊。
“戰事”膠著,最艱難的時刻——
約10個晝夜,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繼建成,4萬多名建設者并肩作戰;29個小時,首批有40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改建完成,開艙收治病人;1個月內,武漢市改建16家方艙醫院,改造86家定點醫院,新增6萬多張床位,相當于新增60多家三級醫院的床位數……
“戰疫需要,我們就造”。醫療物資企業快速復工,眾多企業跨行轉產。抗疫中最需要的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醫療物資從此起彼落的機器人流水線上源源出產……
兵“桂”神速、“湘”互扶持、竭“晉”全力、鼓足“贛”勁、力“皖”狂瀾、“粵”來越好……多省對口幫扶、“搬家式”支援。
患者治療費用,中國財政兜底負擔;足額發放各類補助;外來人員、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截至3月21日,全國各級財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已達1218億元……
從懷胎七月的孕婦到呱呱墜地的嬰兒,從垂暮之年的孤寡老人到生活困難的殘障人員,中國始終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無論老幼、不論貧富,有一線希望就付出百分百努力,為挽救生命筑就堅不可摧的長城。
這是生命至上的中國理念,這是中國精神的抗疫書寫。
精準施策“兩個戰場”
封閉一個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挑戰極大的艱難抉擇。但為了對全國人民及至世界人民負責,中國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決斷力,果斷采取了悲壯的“封城”之舉。
在疫情防控全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深刻把握湖北、武漢與全國“兩個戰場”的辯證關系,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持疫情防控與患者救治并重。
1月27日,中央指導組進駐武漢,指導湖北等疫情嚴重省份防控工作。彼時,病例數量“井噴”與醫療資源供給不足是最突出的矛盾,“增加床位”任務緊迫。
打贏“湖北戰場”,中國建設方艙醫院,新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改造現有醫院,征用530多個賓館、培訓中心、療養機構改造為隔離點,擴容床位近11萬張。
事實證明,大規模建設方艙醫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贏“全國戰場”,中國在提高救治效率上創新性地采取了“五個結合”——基礎醫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前方臨床救治與后方多學科支持相結合,醫療與護理相結合,醫療與管理相結合,中醫藥與西醫藥相結合,邊治療、邊總結、邊探索、邊完善,不斷提升治療的針對性整體性創造性。
國家衛健委主任、黨組書記馬曉偉說,總結臨床救治經驗后,我們發現隱匿且難以糾正的缺氧是新冠肺炎重癥的主要特征之一。于是,我們及時調整治療策略,推廣“插管小分隊”“護肝小分隊”等做法,盡早使用有創呼吸支持。
為牢牢守住全國“輕癥轉入重癥”的大門,中國全程引入中醫藥抗疫。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是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的方艙醫院,500多名患者服用中醫湯劑結合按摩、針灸、太極拳、八段錦,最終實現“零轉重,零死亡,零感染”。
成功經驗推廣至全國,中醫藥的介入對全國疫情阻斷、病例數下降、防止輕癥向重癥轉變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介紹,中西醫結合救治,是中國生命救治方案的亮點,由全國4900余名中醫藥人員共同篩選出的“三藥三方”等中醫藥幫助全國各地超7.4萬名確診患者,有效率達到90%以上。
《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認為,“面對這種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國采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動情地說:“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
守望相助萬里為鄰
3月15日晚,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當天新聞發布會上,武契奇眼含熱淚說,“中國是目前唯一能幫助塞爾維亞的國家”。
病毒無國界,人間有真情。數日后,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攜中國政府捐贈的醫療物資抵達塞首都。對于中國醫療專家組的幫助,武契奇這樣評價:“他們堅守了6周,幾乎走遍了所有出現病例的城市”“他們的到來使塞爾維亞人覺得自己不再孤單”。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中方第一時間向世衛組織報告疫情,第一時間同世界各國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時間建立疫情信息定期溝通機制。國際社會向中國提供了真誠、友善的幫助。
風雨同舟,大道不孤。在海外疫情繼續發展之際,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各國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盡己所能向國際社會伸出援手。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公開診療方案、防控方案,設立抗疫合作專項資金,向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醫療物資援助,支持發展中國家疫情防控和衛生體系建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面對這場蔓延全球的疫病,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正在同國際社會同舟共濟、攜手并肩,堅決打贏這場全人類的抗疫之戰,共同開創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王琳琳、鄭明達)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7日 03 版)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車成功試跑,時速400公里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正式下線……今年,中國中車接連推出一系列行業領先的新產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表示,企業應努力做好做精主責主業,不斷推出更加精良優質的產品,為品牌大廈添磚加瓦。
△《故事里的中國》第二季丨“人民英雄”張伯禮學生黃明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年過古稀 心如朝陽 2020年2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張伯禮院士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中醫院。
“希望疫情結束,醫院能給我分配個男朋友。黨委書記趙玉蘭和工會主席付云為這對即將結婚的新人送上鮮花和祝福 這個愛情故事還要從踏上武漢的那天開始講起。”被隊員們稱為“申媽媽”的護士長申華坐不住了,隊員們結束抗疫工作返崗上班后,她決定當次紅娘。
在非洲很多地方,“中國建造”赫然可見:加納的國家劇院,疫情期間尼日利亞的方艙醫院,蘇丹的友誼大廳……談及中國援建,非洲六強選手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這些“中國建造”,凝聚了中國建設者的心血,更是中非友誼的見證。
首次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強制要求11月1日至21日曾到過14家指定跳舞場所的人士進行核酸檢測,違反者罰款等。在鄭州入境后進行集中隔離的外地居民,隔離期滿后不逗留,應盡快返回目的地,配合當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在中國中冶承建的斯里蘭卡中部高速公路第一標段項目現場,一條寬闊的路基在椰林掩映中向遠方延伸。斯里蘭卡《每日鏡報》日前報道說,在中國企業修建的中部高速公路完工后,從康提到科倫坡的路程將縮短到兩個小時以內。
” 在中國中冶承建的斯里蘭卡中部高速公路第一標段項目現場,一條寬闊的路基在椰林掩映中向遠方延伸。斯里蘭卡《每日鏡報》日前報道說,在中國企業修建的中部高速公路完工后,從康提到科倫坡的路程將縮短到兩個小時以內。
有了云棚系統根節點,遠在山東壽光的野虎蔬菜合作社的產業園便有了數據支撐,農戶不再依靠經驗種田,而是依靠精確的數據種田。除了云棚系統試驗區,譚家灣云上農業試驗場還布局有智慧網格試驗區、都市農業試驗區,涵蓋多種作業場景。
在觀展的觀眾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是曾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援鄂醫療隊員,或是解除隔離的留學生,又或是展品提供者、親歷疫情的市民。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醫療隊劉青玲攜三位隊友,從西安來到展覽現場,看到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告別家人奔赴一線,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張伯禮臨危受命,于1月27日飛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的救治,在抗疫前線奮戰了80多天。除了新冠疫苗,陳薇還率領團隊研發新藥,加緊研制針對特異性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單抗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