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5日21:09 來源:映象網
青春是什么?
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什么模樣?
中國青春一代,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能否扛住風雨?能否擔起責任?能否成為值得信賴和托付的新生力量?
疫情阻擊戰,90后、00后用行動做出了回答。
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老師眼中的學生,今天已經成為國家的驕傲與希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中所指出的,他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他們用行動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戰歌。
由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六集電視政論片《雄關》,今晚播出第五集《青春戰歌》。
4月8日,武漢復蘇,生活重啟。看著自己守護了76個日夜的城市春意回歸,郝鶯歌忍不住哭了。
2020年1月22日那天,郝鶯歌很糾結。她是河南新鄉醫學院大四學生,已經在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實習了半年多。1月22日,她原定回家的日子,正好也是武漢封城前一天。數十萬人爭相離開武漢。她退掉了當天晚上回家過年的火車票,決定陪武漢一起過冬。
郝鶯歌主要負責新冠病毒的核酸提取工作,危險性極高。最忙的時候,每天要手動提取1400份病毒樣本。
標號,裝填,送檢,每天8小時的實驗室檢測,上千份病毒樣本,上千次動作重復,每一步都要準確無誤。
一個還沒有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站在與病毒較量的最前線。郝鶯歌說,她也怕過,彷徨過。1月29日的深夜,她在朋友圈這樣寫到:
“這些日子里,有幾個特別難堅持下去的瞬間,沒有熱水,一周沒有洗頭,整個人都不對了。那天晚上我也曾自問:為什么要留下來?內心給出的答案竟是剛進大學時許下的誓言:我志愿獻身醫學,救死扶傷,盡我所能。”
與父輩相比,“90后”“00后”在蜜罐里長大,吃穿不愁,被貼上“任性”、“叛逆”、“張揚”、“自我”乃至“自私”的標簽。然而,當他們披掛上陣,在最危險的地方死戰不退時,人們才恍然意識到:富強起來的中國,培育出了人格和本領都足夠強大的新生代。
這是一條戰線,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人人都有自己的陣地。只不過,越是年輕的戰士,就越容易引人注目,畢竟人們愿意用他們今天的戰斗表現,來判斷中國明天的國家力量。
河南姑娘朱海秀頂著一雙這個年齡的人少見的黑眼圈。這是勞累和缺覺帶來的。除夕之夜,她瞞著家人,加入廣東援鄂醫療隊,來到武漢。
因為害怕淚水打濕護目鏡無法工作,也怕父母擔心,她不敢與家人視頻通話。
在日記里,朱海秀寫到:“每每一閉眼,腦海里就浮現出一個個病人的模樣”,“只想再做些什么,想讓他們活下來”。3月22日,任務完成,朱海秀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
成長,有時很漫長,有時又在瞬間。
守護。這個關鍵詞,猶如一把火炬,傳到了新生代手中。守護自己,守護親人,守護家鄉,守護祖國,守護越來越美好的生活,夢想中的未來。
河南醫療隊劉光耀和喬冰,同是護士,原定過了春節就訂婚。
一場疫情,讓他們并肩戰“疫”,赴武漢前線。共守護雖然在一個病區,但兩人卻忙得經常碰不上面。偶爾相遇,一個眼神、一個笑臉,是對彼此的愛與鼓勵。正月十六是兩人原定訂婚的日子。正好不值班,細心的光耀決定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給喬冰一個驚喜。
小小回形針,比鉆戒更珍貴,因為同甘苦共患難,因為志同道合。戰地求婚,比在任何金碧輝煌的殿堂更浪漫,因為有一個大愛的背景,有一座英雄城市的見證。
在對抗病毒的戰爭中,我們最強大的武器,就是愛。如果不是出于愛,我們無法解釋那么澎湃的熱情,那么奔涌的干勁,以及那么多的巧思和智慧。
這不是一個人的戰斗。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能做點什么?昨日的所學所思能在今日發揮出多大力量?在全省各級團組織的組織下,960多支青年突擊隊、4萬多名青年志愿者奮戰一線,筑牢了全民戰疫的青春防線。
馬姣姣是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疫情最吃緊的時候,人們最直接的行動就是宅家不動,她和村里的另外幾名大學生卻主動請戰,加入駐村幫扶工作隊。經上級黨委批準,他們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消殺、檢測、宣傳防疫知識,這群90后、00后大學生用各自專業優勢,奮戰在鄉村戰“疫”一線。
村里零感染,這支10人大學生抗疫隊伍沒有停下來。幫助農民春耕、為貧困生輔導功課,三個多月的基層戰疫,也是他們“成長的一課”,更加懂得了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
蓬勃,向上!這是青春的力量!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無數青年披堅執銳,一往無前。逆行,無畏!這是這些英雄團隊的共同標簽。
而這個團隊的主角,還有用鏡頭和文字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記者。
疫情發生后,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客戶端“90后”記者高晨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大年初四,他就和另外兩名同事奔赴省內疫情相對嚴重的周口市進行采訪。
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客戶端記者 高晨:“我們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住了今天沒明天。(因為)當時很多飯店沒有開門。但是我們的每一條節目都能獲得擲地有聲的效果,讓老百姓能夠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一切就是值得的。”
疫情面前,無數年輕的記者變身戰士,堅守自己的陣地。一個個堅守、記錄,匯聚成抗疫報道最強音。
有熱情,有擔當,有頭腦。中國青年在此次抗疫中所展現出的群體力量,讓世界刮目相看。
把災難當教材、把困難當磨礪、與國家共患難、與祖國共成長。抗疫戰火的洗禮與淬煉,讓新生代迅速成熟,更堅韌、更挺拔、更無畏。它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堂生動的成長教育“大課”。
4月7日,王國生書記來到鄭州一中視察復課情況。
王國生書記說:這次疫情過后,每個人都成長了一大步,每個人也都成熟了許多。
自己的小經歷和國家的大命運,從來都在一起,從來都很緊密。經過這場被命名為“成長”的人生課堂,新時代青年對自己的角色與責任,有著更多的認知與思考。
什么才是最好的青春?把個人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共同奮斗之中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拼搏過、進取過、奉獻過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先賢筆下的少年中國,正在新一代中國少年手中蒸蒸日上。
青春就是用來升騰的,一如朝陽,穿云破霧;青春就是用來挺拔的,一如嵩山,頂天立地;青春就是用來奮斗的,一如黃河,百折不撓。
我們不可能描述每一個年輕人在這場戰“疫”中的表現,也不可能把所有青春的面孔都呈現在世界面前。我們只是把“90后”“00后”做的最樸素、最本分、最平凡的故事講出來,人們自會給這代人畫一個素描,世界自會從中看到中國人明天的樣子。這個樣子,讓國家欣慰,讓人民滿意,讓時代絢麗恢弘,讓明天海闊天空。
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之際,我們迎來了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在這場新的征程中,每一天都將創造新的歷史,每一天都需要新聞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去記錄、去書寫。
“經過大戰大考,我們對偉大精神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認識更加深刻,大力弘揚黃河文化更加自覺。———在洛陽承辦的央視中秋晚會上“尋夢黃河”,加強黃河主題文化文藝作品創作,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持續凝心聚力。
秀美的山水,崢嶸的城墻關隘,深厚的歷史文化景觀……娘子關地勢險要,是軍事要沖,也是一處風景勝地。唐代詩仙李白曾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此情此景,恰是描繪了娘子關瀑布的壯美。
歷史上,河南境內有3座函谷關:靈寶秦函谷關,洛陽新安漢函谷關,建于黃河河灘、緊鄰秦函谷關的魏函谷關。最古老的,當屬秦函谷關。
重溫《雄關》那些溫暖又有力量的身影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部《雄關》,蕩氣回腸,鏗鏘有力,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原兒女在抗擊疫情中展現的“河南力量”。連日來,櫻桃溝管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采取集中觀看影片、召開主題黨日、座談交流會、心得體會展示等多種形式開展大型政論片《雄關》學習系列活動,號召轄區黨員干部群眾感受河南力量,致敬中國精神。
同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一樣,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也出現在大河流域,黃河中下游是其中之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河南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馬力全開”,駐村工作隊到崗率實現百分之百,扶貧項目開工率達94%以上。
同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一樣,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也出現在大河流域,黃河中下游是其中之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河南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馬力全開”,駐村工作隊到崗率實現百分之百,扶貧項目開工率達94%以上。
由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六集電視政論片《雄關》,今晚播出第六集《向陽而生》。
由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六集電視政論片《雄關》,今晚播出第六集《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