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5日10:55 來源:河南日報
□丁新科
從古至今,文旅不分家。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游學之旅到現代人追求的“詩和遠方”,從寄情山水到陶冶情操,文化與旅游水乳交融、交相輝映。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細研省委省政府的文旅發展部署,一個“融”字貫穿其中,融合發展的思路清晰明確。
沒有文化,旅游就沒有靈魂;沒有旅游,文化就缺乏活力。縱觀世界上文旅發達的地方,不難發現這樣一條規律:凡是旅游吸引力強的地方,都是具有獨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地方,也是融“商、養、學、閑、情、奇”于一體,“文化旅游+”豐富多彩的地方。融合發展,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變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的必然抉擇。
今年五一假期,信陽浉河、焦作云臺山、孟州莫溝等地民宿,因地制宜舉辦茶藝、陶藝、星空露營等多種多樣主題活動,吸引游客“打卡”,接待能力均趨飽和。以民宿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為何能在疫情沖擊下快速復蘇,秘訣就在于適應了新的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也凸顯著品質游、融合游的趨勢。旅游發展到了提升質量、提高品質的新階段,必須注重供給品質化、業態多樣化、發展全域化,關鍵是要把握大趨勢,遵循內在規律,念好“融”字訣,全方位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文旅融洽。要把豐厚的中原歷史文化資源當作旅游的第一資源,讓文化成為旅游的魂魄。新縣充分挖掘“紅”“綠”兩種資源,讓青山綠水與紅色基因有機融合;南召鐵佛寺村石頭房錯落有致,獨特地域文化吸引游客住下來、靜下來、慢下來。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定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智力融貫。進一步解放思想,落實“兩山論”,樹立全域旅游觀念,把文旅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體現于區域總體規劃,落實于人才培養,見效于創新創意。“大宋·東京夢華”用詩情畫意讓游客沉浸于北宋繁華,“水墨郝堂”借助專業現代設計令人重溫田園記憶,創新創意讓傳統文化“動”起來、“活”起來,讓山水風光亮起來、火起來。
產業融通。旅游業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是一個綜合性強、帶動范圍廣的產業。洛陽推出10多條工業旅游線路,鄭州上街區借助航空運動發展低空觀光,淇縣推動農事體驗、田園觀光,嵩縣以全域旅游帶動脫貧攻堅,跨界融合、深度契合,各行各業都能在旅游發展中找到新機遇、實現新突破。
資本融匯。建業電影小鎮,以其濃郁的民國風聞名,迅速成為網紅旅游地,是社會資本介入文旅業的典型。文旅業是生機勃勃的現代服務業,持續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大力招商引資,讓民間資本在文旅潮流中大顯身手,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拓寬營銷渠道,激活文旅發展一池春水。
科技融鑄。疫情防控期間,鶴壁推出的“云賞櫻”,廣受好評。“數字敦煌”“數字故宮”讓人們足不出戶領略傳統文化魅力。當前智慧旅游已成為衡量服務品質、提升游客滿意度的關鍵因素。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培育更多場景化、沉浸式產品和服務,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文旅發展必將海闊天空、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