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4日09:15 來源:人民日報
一大早,劉蕾把6歲的兒子送到母親家,趕到辦公室,扎進調研材料堆里奮筆疾書。
劉蕾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同江鎮中心校教師,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12年來先后提出60余份議案建議。除了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基層調研、座談交流……劉蕾早已習慣了每日奔忙,“同江位置偏、火車慢,經常凌晨三四點才能回到家。”
劉蕾是赫哲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雙鴨山市的幾個赫哲族聚居區,是她經常走訪的地方。“一年下來,調研學習近4個月,筆記就記了10多本。”劉蕾說,“最難的是冬天調研。我們這邊下午三四點天就黑了,路上都是冰,四五百里的路開車要大半天。”
年初,為了更有針對性地細化議案,劉蕾再次走進4個赫哲族聚居區走訪調研。在同江市八岔村,一位70多歲的赫哲族老人拉著劉蕾的手,講起父親對赫哲族獨特的說唱藝術“伊瑪堪”的癡迷,“我從小就愛聽父親唱這小調,希望‘伊瑪堪’能夠很好地傳承下去。”老人說。
劉蕾一邊回憶,一邊掏出幾只精美的頭飾和掛件,“就比如這薄薄的魚皮,做得很漂亮,這是赫哲族特有的老手藝!”
保護和推廣傳統文化和技藝,是劉蕾一直關注的議題。如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同江有了赫哲族鄉標準化學校。隨著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力度不斷加強,老手藝有了新傳承,“再也不用擔心失傳了!”劉蕾感慨。
“閑不下來”與“還不夠”(記者手記)
上課、扶貧、調研、座談……劉蕾總是閑不下來。生活在赫哲族聚居區的劉蕾,在和街坊鄰居嘮嗑時、幫貧困戶修鍋爐時、給孩子們講課時,都不忘調研。這樣的調研狀態,是離群眾近的便利,也是劉蕾深入心底的責任感。
工作做了很多,劉蕾卻常把“還不夠”掛在嘴邊。正如她所說:“老鄉們每每圍著我,眼里滿是期盼,嘴上嘮個不停。這沉甸甸的信任,我絕不能辜負!”
一大早,劉蕾把6歲的兒子送到母親家,趕到辦公室,扎進調研材料堆里奮筆疾書。劉蕾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同江鎮中心校教師,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12年來先后提出60余份議案建議。
一大早,劉蕾把6歲的兒子送到母親家,趕到辦公室,扎進調研材料堆里奮筆疾書。劉蕾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同江鎮中心校教師,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12年來先后提出60余份議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