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3日10:36 來源:東方今報
4月27日上午,新密市米村鎮拐峪村一戶樸素的農家院里,第一書記郭振偉站在鏡頭前,搞起了帶貨直播,向網友們推介農戶李長安家的蜂蜜。此前,為了幫助李長安家脫貧,他還舉行過拍賣會,拍賣蜂蜜。全心的投入、創新的舉措、時髦的做法,讓村民們深受感動的同時,紛紛稱贊這位第一書記“有點潮”。□東方今報·猛犸新聞首席記者 梁新慧 通訊員 韓彥 朱韶瑞/文圖
第一書記第一次上直播 幫貧困戶賣蜂蜜
“各位網友,各位朋友,各位父老鄉親,大家好,我是國網新密供電公司的一名員工,也是米村鎮拐峪村的第一書記郭振偉。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拐峪村居民李長安家的蜂箱前,站在我身邊的這對夫妻,是71歲的李長安、69歲的蔡隨英。此前,他們一直是貧困戶,去年年底成功脫貧后,如今自食其力,堅持養蜜蜂。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老兩口的蜂蜜……”4月27日上午11時,在位于半山腰密林之下李長安家后院的蜂場前,拐峪村第一書記郭振偉開啟了“直播帶貨”,面前的桌子上,是李長安家15箱蜜蜂的最新結晶。
作為拐峪村的第一書記,這是郭振偉第一次上直播,盡管此前默默練了好多次,但面對鏡頭時,還是略顯緊張。不過,幾分鐘之后,他就游刃有余了。 郭振偉能夠在短短幾分鐘進入狀態,最大的底氣,還是源于他對這片土地的熟悉。 米村鎮拐峪村共有6個村民組,在4.6平方公里的淺山丘陵地帶,分布著262戶1126位居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33戶604人,而李長安、蔡隨英夫婦,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 2015年7月,受新密市組織部下派,國網新密供電公司員工郭振偉到米村鎮拐峪村擔任第一書記。剛一進村,李長安、蔡隨英一家就引起了他的關注。 “李長安家5口人,老兩口不但要照顧殘疾兒子、智障兒媳,還要扶養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孫女,家中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生活十分困難,真讓人揪心。”回憶起當初的情景,郭振偉唏噓不已。
在第一書記幫扶下 貧困戶典型主動申請脫貧
今年43歲的李天河,是李長安的兒子。14歲時,不小心摔住腰,雙腿失去了知覺,而到了19歲那年,右腿又得了骨髓炎,只能將右腿截肢。成年后,李天河娶了患有癲癇病的媳婦。女兒誕生后,又不幸患上了先天性心臟病。 一家人,老的老,殘的殘,病的病,這種比較極端的家庭,讓郭振偉寢食難安。他第一時間將李家的情況向國網新密供電公司黨委匯報,公司黨委書記周建軍決定直接分包這一戶,成為李家的第一幫扶責任人。 在2016年的貧困戶精準識別中,李長安一家被認定為貧困戶。 “對于這種極端特殊的家庭,國家的扶貧政策,一定要讓他們享受到。”郭振偉說,老兩口一直養牛,按照政策,給他家辦理了“到戶增收”,2017年補貼了5000元。由于家里沒有其他收入,又給李長安一家辦理了臨時救助,一人1000元,一家就是5000元。當時一家人只有一個低保名額,在郭振偉的努力下,為一家人都辦理了低保,如今一家人每個月可以領取低保金2450元。 李長安右腿截肢,老婆患有癲癇病,郭振偉就給夫妻倆辦理了殘疾補助,兩人每月的補助金有240元。與此同時,他還給老兩口辦理了慢性病補貼,到指定醫療機構看病買藥,每月可減免500元的費用。 李長安家有四畝耕地,十分貧瘠,加上家里沒有勞動力,種地是個麻煩事兒。前年,這些土地參加了流轉,每年收入4300元。 在郭振偉的長期幫扶下,到了2019年年底,李長安家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人均年收入達到了9000元,主動申報脫貧。
幫貧困戶養蜂 舉辦拍賣會解決銷路難題
“俺家能脫貧,除了國家的各種補貼,關鍵是郭書記給我們找到了掙錢的好門路。”說起郭振偉,李長安充滿了感激。
這要從一群野蜜蜂說起。 李長安家是拐峪村最偏遠的一戶,獨居在半山腰,盡管偏遠,但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有花兒盛開,蜜蜂成群。久而久之,這群野蜜蜂就在他家旁邊的一棵大樹上筑巢。后來,李長安找來一個破箱子,給蜜蜂弄了個新家,野蜜蜂住進了蜂箱,改姓“李”了。 在一次入戶走訪中,郭振偉發現了這箱蜜蜂,他如獲至寶,立即和新密市畜牧部門聯系,為李長安申請了五箱蜜蜂。 去年養了一年,李長安家的蜜蜂隊伍越來越大,發展到了10箱。結果,一年下來,產了400多斤蜂蜜,銷路又犯愁了。 此時,郭振偉和他背后的新密供電公司,又出手了。去年7月24日,在拐峪村委會議室內,一場特殊的拍賣會拉開帷幕,公司黨委書記周建軍擔任“拍賣師”,幾分鐘工夫,蜂蜜被大家“瘋搶一空”,郭振偉將8300元送到李長安手中。 今年,李長安又投資近3000元,購買了五箱蜜蜂,最近,新鮮的槐花蜜下來了,郭振偉又舉行了這次“帶貨直播”,村民都說,這位第一書記“有點潮”。
要想脫貧,首先要脫去萎靡的精神
有多少令人羨慕的口碑和收獲,就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勞和付出。 早在2015年7月,郭振偉剛到村里,雜草遍地,污水橫流,垃圾亂飛。而當時的基層黨組織渙散,群眾不滿意,整天上訪告狀不斷,村集體也沒有任何收入。
面對這種情形,郭振偉深知,要打贏脫貧攻堅這一戰,村兩委班子必須強起來。他吃住在村里,一戶一戶走訪,一個一個談心,兩委班子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第一書記每年有3萬元辦公經費,他全部投入到村里。地處山區的拐峪村,群眾吃水要雇拉水車到兩公里之外拉水,于是,2017年他上報扶貧項目投資135萬元,打了兩眼600多米深的機井,同時又依托供電公司優勢,投資55萬元建設了配套線路、變壓器,群眾喝上了自來水。上報扶貧項目投資48萬元,安裝路燈93盞,群眾出行不再難。 用郭振偉的話說,剛進村時臟亂差,遍地是雞糞,連坐都不想坐。要想脫貧,首先要脫去萎靡的精神。多位村民都向記者提起了一個細節:郭書記一進家門,就掃院子,到屋里就疊被子,甚至給我們洗碗擦灶臺…… “看到我給他們清潔家園,一些平時懶散的群眾都不好意思了。”郭振偉感慨,與其說一百遍,不如自己去干一次。
第一書記用五年時間,幫133戶604人全部脫貧
4月27日,新密供電公司“三電四進”(安全用電、節約用電、綠色用電,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戶、進企業)活動在拐峪村舉行。村民們在豐富多彩的節目中,用電知識像春雨般悄無聲氣息地滋潤了心田。活動結束后,記者和郭振偉一起走在村中的小路上,“老郭”、“小郭”、“郭書記”,村民們見到他,都會和他打招呼。
剛剛買菜回來的侯海軍,放下手中的蔬菜,詢問辦理“到戶增收”的流程;駕著三輪車去磨面的吳干,停下車寒暄;開著卡車給苗木基地送水的侯小偉,說了聲“郭書記悠著點兒”就沒了影子。而前去村委會辦理“貧困勞動力短期技能培訓申請”的王俊鋒,則稱贊郭振偉“真細致”。 原來,王俊鋒有個高位截癱的叔叔王進才,戶口在村里,但多年來一直在牛店鎮的親戚家生活。郭振偉了解情況后專程趕到牛店鎮,發現王進才常年臥床,居住條件非常差,下肢出現了腐爛……郭振偉迅速行動,為其辦理了殘疾證、五保貧困戶……王進才如今每個月可以收到各種補助855元,還住進了康樂院,長年無人照顧、就醫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五年來,拐峪村的人均收入,從5000元提高到了13000元。去年年底,133戶604人全部脫貧。此時,山坡上的槐花開了,小蜜蜂飛舞著,拐峪村的大街小巷,氤氳著甜蜜的氣息。
來源:東方今報
在米村鎮拐峪村,郭振偉為貧困戶李長安家改造電力線路(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在米村鎮拐峪村,郭振偉(左三)和貧困戶李長安家人談心,鼓勵他們通過發展產業脫貧致富(1月14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