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2日14:20 來源:映象網
在福建南平,開門見綠,處處皆景。近年來,南平市委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努力實現生態高顏值、發展高素質。(中國組織人事報)
生態環境和生產力是息息相關的,可以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積極的生產力,相反,不良的生態環境就是消極的生產力。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讓“關鍵少數”發揮表率作用,讓黨員干部成為帶頭踐行者,才能讓“綠色”根植在大家的腦海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力”。
“黨建+”讓綠色產業造福一方。“黨建是魂,產業是根”。武夷山腳下的南源嶺村采取“黨支部+公司+農戶+業主”模式,引領村民成立民宿協會,抱團發展旅游民宿、茶業、觀光農業等產業,年旅游收入近4000萬元。實實在在的成績,讓人看到了綠色產業不僅僅是生態保護的重要課題,也是助推地方發展的重要模式。
政治好生態,帶來好發展。“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要讓綠色發展產生綠色效益,需要干部擔當作為,以政治好生態去推動綠色好生態。近兩年,南平先后開展了重大項目重點工作“百日攻堅”、“四比六促”、項目突破年、項目提升年等活動,為干部搭建干事平臺,并把工作業績、考評結果與干部使用掛鉤,讓干部在對比之中奮發有為,在對比之中汲取他人之長,從而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人才為動力,美景變“前景”。生態環境是一筆巨大的資本。在科技特派員之外,南平市計劃在3年內選拔3000名基層黨群工作者,讓每個村都有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有抱負的年輕人才,讓人才把人生的成績單寫在廣袤的土地上,主動為綠色經濟進行“加工”。
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需要以良好的政治生態去推促產業的發展,讓人才在成長的過程中成為基層發展的不竭力量,讓高顏值的景色變成高質量的發展。(江傳偉)
近年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為響應國家戰略,鄭州市市政工程總公司嚴格落實各級控塵督導,積極主動配合轄區鎮辦交辦工作。響應市控塵辦號召,積極主動參加老舊社區改造志愿者服務,成立總公司“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參加“綠城使者”等志愿服務行動。得到主辦單位一致認可。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近年來,內蒙古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努力在保護礦山生態環境的同時,倒逼資源的集約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內蒙古生態環境廳巡視員張樹禮介紹,截至目前,內蒙古有52家礦山企業被自然資源部列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有191家礦山企業列入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
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熱切期盼,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一定短板,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刻不容緩。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關鍵要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廣大青少年綠色生活創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山上不栽樹,喝水跑遠路;坡地不壘埂,種糧要貼本;育得青山在,功德傳后代。三光片區涉及興街鎮三光等6個村委會2253戶,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里,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地區之一。
不遺余力呵護綠水青山,北京懷柔的藍天,著實是一微克一微克摳出來的。 近年來,懷柔區以突破懷柔科學城為統領,以生態涵養為底線,加快推動會議休閑、影視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生產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轉變,有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態綜合整治,東山縣3年來累計清退或遷移無人島周邊漁排超3.5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東山縣委書記洪泰偉表示,東山將立足海洋特色產業,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持續擴大綠色惠民效應。
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態綜合整治,東山縣3年來累計清退或遷移無人島周邊漁排超3.5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東山縣委書記洪泰偉表示,東山將立足海洋特色產業,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持續擴大綠色惠民效應。
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采取實行差異化執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誠信體系建設等有效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為了在203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除大力節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還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李宏偉認為,未來,切實做好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等基礎性工作,應以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