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1日16:00 來源:金羊網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暴發并快速蔓延,對世界公共衛生安全提出嚴峻挑戰。值此關鍵時刻,中國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3月1日至4月4日,我國已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元,派出多支醫療隊援助疫情嚴重的地區和國家,高度參與全球抗疫,為世界其他國家更好地戰勝疫情提供了大量經驗和有益幫助。
但是,西方國家在接受中國援助的同時,并不完全領情,囿于意識形態的傳統偏見和個別國家政客的錯誤引導,某些國家出現不少非議、妄議中國防控疫情的聲音。對于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我們要勇于駁斥、堅定自我,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全球合力,讓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崇高理念煥發出巨大的力量。
●勇于駁斥不和諧聲音,引領全球主流輿論
疫情暴發至今,一部分國家媒體和政客罔顧中國在抗疫過程中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無端指責中國,對此我們要堅決駁斥,占領全球輿論制高點。
要駁斥“造鍋、甩鍋”污名化中國,轉嫁抗疫主體責任不力的錯誤輿論。一些不負責任的政客和媒體,基于選情、短視的國家利益或對疫情的不力應對帶來的壓力等方面的復雜考量,采取煽動民粹主義轉嫁內部矛盾等方式,在病毒起源問題尚無科學定論的事實背景下,臆想攻擊,極力為病毒貼上地域的、種族的標簽,污名化中國抗疫努力。他們不顧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國際社會最大的敵人不是新冠病毒本身,而是導致人們對立的污名化”的善意提醒,試圖建立中國信息管理的不透明與全球疫情后果應對不力相關聯的敘事,“造鍋”“甩鍋”自身責任。我們要根據事實和科學,堅決駁斥這些錯誤輿論,糾正國際輿論偏見。
駁斥所謂“更高級的人道主義”群體免疫策略,揭露其掩飾私有化公共衛生體系的脆弱實情。境外疫情蔓延早期,一些國家選擇采取的“群體免疫”策略,作為中國抗疫方案的另一參照組而被鼓吹,也側面體現了新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構建公共衛生安全新秩序上的交鋒。疫情迅猛發展的態勢宣告了該策略的破產,實踐檢驗了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積極成效。春節前夕,公立醫院和解放軍醫療力量白衣執甲、最美逆行是對現實生動有力的寫照,體現了國家主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性質公共衛生體系發揮的重大作用。我們要通過這次疫情防控,更好地認識西方國家在私有化市場化公共衛生體系中的發達和脆弱的兩面。
駁斥“二元對立”的后殖民主義思維。在我國對外援助抗疫過程中,某些國家出現一些將中國真誠的援助歪曲為“掠奪性幫助”“中國式政治宣傳”或“地緣政治野心”的不友善觀點,這些觀點很快在西方輿論中發酵。我們要明白,這是某些國家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冷戰思維和偏見。我們要堅決駁斥這一錯誤觀點,中國不會以意識形態不同、文化差異、地理空間遠近為由獨善其身,更不會通過援助疫情而制造意識形態問題。
●繼續展現“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大國擔當
每逢災難,中華民族從不做諾亞方舟式的“拯救誰、放棄誰”選擇題。共克時艱、迎難而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基因,斗爭、破局是我們面對困難的唯一出路。
疫情在國內暴發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領導人民,“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舉全國之力以砥礪奮斗精神和犧牲精神投入戰疫,正在取得應對疫情的關鍵勝利。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我們怎么應對、應對效果如何,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
疫情防控中,中國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魄力,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采取史無前例的封城舉措,為世界抗擊疫情贏得寶貴時間;湖北和武漢人民的犧牲和奉獻精神為抗疫斗爭的階段性成果做出了重大貢獻;自國內疫情暴發伊始,中國以負責任的大國擔當,公開、透明、及時、準確地公布詳實的疫情信息,毫無保留地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及防控診療的有關經驗、方案;中國初步走出困境,便投入到全球抗疫合作,向境外疫情擴散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積極援助,成為最堅定的一股力量;中國還率先打響復工復產的另一場戰役,用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為世界經濟和穩定注入更多活力。我們以實際行動證明疫情可控,以有力方式證實方案可行,以顯著成效贏得包括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以不爭的事實回應對中國抗疫行動的抹黑。
●勇于攜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全球共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2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上提出,“堅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積極支持國際組織發揮作用”“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四點倡議,不僅為全球攜手抗擊疫情指明方向,也為在全球戰疫中,如何具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下有力注腳。
國內疫情暴發伊始,一些國家和各界友好人士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國抗擊疫情提供支持和助力。而當國內形勢好轉,境外疫情蔓延,中國在有序安排國內生產企業復工復產的情況下,加班加點生產防疫物資,千里馳援國際疫情嚴重地區。截至4月初,中國已向12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實施抗疫援助。
“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人類命運面臨嚴峻挑戰的時候,只有堅持全球共進、通力合作,凝聚起戰疫合力和共識,才能通過這場全球范圍內公共健康衛生安全的集體考驗。
在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戰疫的過程中,世界必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但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天下情懷,也融合了人類社會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標;它不只是應對疫情攜手合作的一種單純的理念,還是對人類未來“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深邃思考,更包含了解決現實諸多挑戰的有效路徑和生動實踐。
(金羊網文/曾東辰 周峰)
(作者單位: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哲學部)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魯伊基·肇嘉(Luigi Zoja)心理學教授,曾任教于意大利巴勒莫大學和英蘇布亞大學,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前主席,意大利著名心理分析師。申荷永 心理學教授,曾任職華南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中國學會會長;著有《中國文化心理學心要》《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榮格與中國文化》。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設置專題,集納習近平有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為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解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多方面闡述: ——搭建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國際政黨交流合作網絡,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隨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中國以自身復蘇帶動世界共同復蘇的效應日益凸顯,中國同東盟合作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11月27日至30日,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行。
顯然,中國不僅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治理中去融入這種理念。只要我們揚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風帆,人類發展進步的航船必能乘風破浪、不斷前行,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稿: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以及巴黎和平論壇
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習近平說:“2013年,我提出愿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為了促進民心相通,習近平強調,要構建“人文共同體”,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增進各國睦鄰友好,夯實上海合作組織長遠發展民意基礎。面對世界和亞太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對于亞太合作未來的路怎么走,習近平提出,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于11月20日在廣州開幕。本屆會議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有60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