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1日12:43 來源:求是網
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2020年第9期《求是》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強調:“我們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大力度,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6月,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在后來的一系列視察中又提出一些針對性措施,這些要求為我國各地脫貧攻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刊發在《求是》雜志上關于精準扶貧的那些動人故事↓↓
故事一 產業精準,“干沙灘”變“金沙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加強產業扶貧,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旅游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早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之初,習近平同志就明確指出,扶貧協作要以基本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為重點,以產業協作為基礎,加大企業和社會力量扶貧協作的規模和力度。在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下,閩寧村轉變發展思路,一邊興修水利、整理土地、引黃入灘,一邊從福建引資引智引項目,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幫助群眾徹底“拔窮根”。隨著閩寧兩省區協作不斷加深,一批批福建企業和人才到寧夏投資興業,他們不僅帶來了資金和技術,而且帶來了沿海地區先進的市場觀念和“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給閩寧鎮的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在閩寧對口幫扶下,閩寧鎮堅持把當地資源優勢和用好市場機制結合起來,先后培育形成了菌草、葡萄、黃牛等特色產業,協作扶貧這顆“金種子”在這片干涸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給“窮溝溝”帶來山鄉巨變,實現“苦瘠甲天下”到“綠水青山”的蝶變。當年十年九旱的西海固地區通過移民搬遷、退耕還林、平整土地、保墑增收,如今生態得到了極大修復,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圖為寧夏西海固地區西吉縣震湖鄉小流域治理生態修復區。強繼周/攝
(節選自2019年第6期《求是》:《“干沙灘”變成“金沙灘”》)
故事二 施策精準,“挪窮窩”后“改窮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易地扶貧搬遷要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確定安置點,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為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要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把集中搬遷安置區作為重點,重點解決搬遷群眾產業、就業、基本公共服務、社區治理、社會融入等問題,真正實現搬遷群眾安居與樂業。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屬于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自2013年以來,當地下定決心將南部貧困山區的新堡、干城、橫梁等鄉鎮和數十個行政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整鄉整村搬遷至黃花灘生態移民區。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和攻堅,在易地扶貧搬遷等一系列扶貧政策和措施的推動下,古浪縣于2020年初實現整體脫貧摘帽。但是,搬遷后也出現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他們圍繞住房竣工率和入住率、資金管理、配套設施、后續產業、就業扶持等8個方面重點內容,開展全面排查整治。
實際工作中,“挪窮窩”后“改窮業”的問題最為關鍵。將搬遷群眾納入產業到戶扶持范圍,通過特色種養、扶貧車間、鄉村旅游、公益崗位、資產收益分紅等多種措施,為搬遷群眾在安置點就近就業創造條件。通過產業培育和就業扶持,實現了“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的目標。這幾年,武威市先后建成108個移民安置點,世代生活在祁連山高海拔山區的3.2萬戶、13.14萬人順利“下山入川”,遷出區恢復生態用地72萬畝,恢復水源涵養林5.2萬畝,為祁連山生態保護作出了貢獻。實現了脫貧致富和生態保護共贏。
上圖為2018年2月6日拍攝的古浪縣黃羊川鎮石城村原貌(無人機照片);下圖為2020年3月10日拍攝的石城村群眾易地扶貧搬遷入住的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綠洲生態移民小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攝
(節選自2020年第9期《求是》:《牢記初心使命 決勝脫貧攻堅》)
故事三 對象精準,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機制,解決好因病致貧問題。既要解決好眼下問題,更要形成可持續的長效機制。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的“老大難”問題。近年來,廣西針對貧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高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多重保障,堅持政府投入和社會幫扶、個人參與相結合,加強貧困地區衛生隊伍建設,推進貧困人口醫療費“一站式”結算,降低貧困群眾醫療負擔。
圖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鎮大新村整架苗寨,扶貧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向苗族貧困戶了解收入情況。龍林智/攝
(節選自2019年第9期《求是》:《精準脫貧調研手記》)
故事四 識別精準,“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精準施策要深入推進,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實做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精準扶貧重點工作。
四川涼山彝區致貧原因復雜,深度貧困與惡劣自然條件、薄弱基礎設施、落后思想觀念、突出社會問題相互交織,除了一般性的貧困問題外,還有禁毒防艾、自發搬遷、移風易俗等特殊問題。面對特殊難題,四川深入開展毒品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增強禁毒工作力量,加強省際聯合整治和跨區域聯打聯控,新發現吸毒人員大幅下降,布拖、昭覺、越西3個全國毒品問題嚴重地區均實現降級摘帽。在艾滋病防治上,對患者“一對一”落實精準管理,建立全鏈條跟蹤管理治療機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追蹤隨訪,“進了門”、“見了人”、“拿出藥”、“端上水”、“張開嘴”、“吞下藥”、“再張嘴”,一個環節也不能漏。在治理超生問題上,包村包戶落實責任,引導群眾生育意愿,打破“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的惡性循環。針對以往自發搬遷產生的“人戶分離”管理盲區,作出專門安排,完善精準識別標準,堅持“不漏一戶,不掉一人”,目前自發搬遷的3萬多名貧困群眾,已經全部納入綜合幫扶范圍。
2019年2月4日農歷大年三十,吉好也求一家第一次到新居“開火”,和親友吃“團年飯”。新居寬敞明亮,青瓦黃墻,木質房梁,具有濃郁的彝族傳統特色。上圖為吉好也求原來的家,下圖為吉好也求家的新居。四川日報記者 田為/攝
(節選自2019年第7期《求是》:《奮戰大涼山脫貧攻堅這一年》)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天學習福州繁華鬧市中,靜立著一座古樸的院落。這里是林覺民在《與妻書》中回憶到的“楊橋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鄉》中用細膩筆觸描繪的令她魂牽夢繞的“父母之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在各地同步展開。建立憲法宣誓制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等,以國家立法形式,落實了憲法規定的關于國家象征和標志的重要制度;
“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全民普法的頭等大事。”唐一軍表示,目前正值“七五”普法收官、“八五”普法規劃謀劃之際,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將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貫徹與普法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重逾千鈞
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接見全體會議代表,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大家致以誠摯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