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9日11:28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完善支持復工復產和助企紓困的相關政策,特別是加大穩企業保就業的力度。
黨中央號召復工復產以來,各地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千方百計出臺政策,為企業減重賦能。目前出臺的政策共涉及8個方面,累計90項措施,涵蓋了稅收、社保、貸款、生產要素價格等多個領域。這些政策為廣大企業的復工復產活動提供了重要支撐,幫助國家經濟運行走上正軌。
當前,疫情尚未徹底結束,市場主體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到的沖擊仍未完全見底。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全社會提供了數量最多、種類最廣的就業崗位,它們的“生死存亡”與民生狀況息息相關。而中央提出的“六保”中,旗幟鮮明地點出了“保市場主體”。只要“市場主體”保住了,其他的“五保”也將直接或間接受益。因此,必須要有全局思維,把“助企紓困”作為實現“六保”目標的重要發力點。
“助企紓困”要貫徹好已有政策,新政策的推出要分批有序。中央政府的政策儲備依然充足,無論財稅政策,還是貨幣政策,抑或宏觀產業政策,許多仍在研究中,尚未實施。為了使復工復產工作更加有序,不宜將所有政策一次性推出。在充分考慮市場消化吸收能力的基礎上,分批有序推出各項政策,既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釋放政策紅利,也便于后期不斷調整政策重點。特別是不能“重推出、輕落實”,要認真貫徹已有的扶助政策,防止政策出臺和實施過程中出現“貪多嚼不爛”的現象。
“助企紓困”要做好困難問題的摸排調研工作。在眾多市場主體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抵御風險的能力最為薄弱,對扶持政策的依賴程度也最高。再有,此類市場主體由于數量太多、領域分散,面臨的困難是多元的,在政策訴求的表達渠道上也相對不如國企和大型民企暢通。因此,考慮到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上述特點,有關部門可以在條件允許時開展針對生產經營困難問題的摸排調研工作,以便更全面地掌握“紓困”的癥結和痛點。
“助企紓困”要注重與其他戰略舉措的協同性。目前,國內的疫情防控工作基本穩定,但國際貿易在一段時期內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因此,“助企紓困”應當具備一定的持續性,并與其他政策互相協調,彼此賦能。例如,政府提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為部分外貿企業彌補損失的市場份額提供了契機。而針對疫情期間暴露出的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一些短板,國家則規劃了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如“新基建”等。政府要鼓勵、扶持有余力的市場主體跟上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使“助企紓困”與“擴大內需”“新基建”等其他政策舉措形成共振。
市場主體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細胞”。做好“助企紓困”,有助于激發“細胞”活力,以順利實現“六保”目標,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王夙)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