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7日15:39 來源:新華國際頭條
疫情,洶涌蔓延,沖破國界,危害生命。
音樂,撫慰傷痛,穿越時空,鼓舞人心!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危急時刻,相距萬里之遙的中國和埃及音樂家們,以獨出心裁的“云合奏”方式,聯袂演繹世界聞名的《凱旋進行曲》,用慷慨軒昂、象征勝利的交響樂激勵人們沉著勇敢面對困境,樂觀迎接戰勝疫情的曙光。
拼版圖片:中埃兩國演奏家。中國駐埃及大使館文化處供圖
萌生創意選擇樂曲
“我在家里的琴房演奏,遠在埃及的小號手在他家中演奏。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但是我們能以音樂為載體分享共同演奏的喜悅。”這場“跨國云合奏”的創意方、遼寧歌劇院(遼寧交響樂團)的小號首席袁野近日對新華社記者回憶道。
遼寧歌劇院副院長朱新宇說,去年遼寧交響樂團應邀赴埃及演出,與開羅歌劇院同行結下友誼。疫情發生后,由于了解到兩所歌劇院的音樂家都在家中進行藝術創作,于是萌發了隔空合奏一部作品的想法。
“在接到遼寧歌劇院的設想后,我提議演奏中埃雙方都耳熟能詳的《凱旋進行曲》,立即得到了積極響應。”負責“云合奏”居中協調的總策劃方之一、中國駐埃及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兼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岳文說。
《凱旋進行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進行曲之一,選自意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阿依達》,講述了古埃及法老時期的故事。
樂曲旋律高亢激昂,表現了凱旋的士兵英武灑脫的雄姿,很符合當下人們渴望戰勝疫情的心聲。
開羅歌劇院院長馬吉迪·薩比爾認為,此曲在此時最能夠激勵兩國人民,“為我們吹響團結合作、勇戰疫情的號角”。
拼版圖片:中埃兩國演奏家。中國駐埃及大使館文化處供圖
云端合奏精誠協作
“云合奏的關鍵在于節奏整齊。”第一次嘗試隔空合奏,對于從事音樂30多年的遼寧交響樂團首席李秋來說還是頭一回。
“我們平時演出都有統一的指揮,”李秋說,而獨自在家錄制曲子,“想要分毫不差地踩在一個節奏上是很難完成的,我們很多人都錄了七、八遍”。
“云演奏一切以遠程溝通為主,由于拍攝視頻需要協調許多技術細節,我們進行了大量的電話和郵件溝通,”石岳文說。埃及與國內存在6個小時時差,開羅的網速又經常不穩定,導致工作難度倍增。
拍攝計劃確定后,開羅歌劇院的5名音樂家迅速在各自家中錄制了演奏片段,及時傳給中國文化中心,并反復溝通圖像、視頻、翻譯等細節。
朱新宇說,這段時長僅1分34秒的“云合奏”視頻,前后經過近半個月的溝通、選譜、錄制、剪輯。由于《凱旋進行曲》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譜子,演奏的時長也不相同,想要達到高度契合是很難的,“我們經過反復錄制,最后才把這段完整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兩國藝術家在共同合作完成音樂作品中所展現出的努力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意愿,深深感動著我。”馬吉迪·薩比爾院長在回復記者的電子郵件中這樣寫道。
拼版圖片:遼寧交響樂團演奏家。中國駐埃及大使館文化處供圖
寓意美好休戚與共
參與“云合奏”的遼寧交響樂團第二小提琴首席姜海聲說,《凱旋進行曲》寓意非常好,曲子傳到網上后,不少業內同行打電話給他,說這次的合奏太有意義了。
“就連我在德國讀書的女兒也為我點贊,說聽了這首特殊的合奏后很感動。”姜海聲說。
4月22日,合奏視頻在開羅歌劇院和中國文化中心官網播出后,受到埃及觀眾普遍好評。
不少觀眾表示,在兩大文明古國人民并肩抗擊疫情期間,音樂家們傾情演奏,通過線上方式不僅互相傳遞了信心和力量,也豐富了聽眾居家期間的文化生活。
拼版圖片:中埃兩國小號樂手。中國駐埃及大使館文化處供圖
埃及文化部長阿卜杜勒-達耶姆認為,這次“云合奏”是兩國人民合作精神和真摯友誼的生動體現。
“邦域相異,休戚與共。”石岳文說,疫情發生后,中埃兩國一直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印證了兩國人民歷久彌堅的友誼。
馬吉迪·薩比爾院長則在采訪最后寫下寄語:“祝福埃及與中國!”
-END-
監制:關心國
策劃:辛儉強
統籌:閆珺巖
記者:顧康 徐揚姜兆臣 吳丹妮
參與記者:趙洪南蔣潔 藺妍
剪輯:段敏夫 楊依然
編輯:馬曉燕 程大雨
鳴謝:中國駐埃及大使館文化處遼寧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