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7日11:15 來源:經濟日報
□ 本報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走進江西省文明村鎮、九江市鄉村振興示范村——武寧縣官蓮鄉東山村,環境優美、山水環繞、鳥語花香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很難想象,6年前的東山村竟是武寧縣183個行政村中出了名的落后村,出行不便、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而說起東山村的變化,就不得不提到東山村黨支部書記兼駐村第一書記譚翊泉。
譚翊泉曾是九江學院的一名教育工作者,2016年10月主動請纓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30歲出頭的譚翊泉曾是個不被鄉親們看好的“年輕娃”,但駐村幫扶近4年來,他用行動一步步打消了鄉親們的顧慮,不僅讓東山村走出窘境,還讓這個小村莊實現了從貧困村到示范村的美麗蛻變。
重扶智 激發內生動力
在東山村精準扶貧辦公室桌上有個厚厚的筆記本,這是譚翊泉的扶貧日記,里面記錄著他在村里的點點滴滴。
作為“十三五”省定貧困村,東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40戶131人。譚翊泉堅持每月遍訪1次,村民都親切稱他為“小譚書記”。為了落實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他主動與學校對接,爭取來20個二級單位對接20戶重度貧困戶。
身患糖尿病、每天不離藥的李正英是村里的重度貧困戶。2016年,譚翊泉與她家結對幫扶后,幫她蓋起了新樓,開起了小賣部。“現在住上了新房,兒子兒媳婦出去賺錢,生活越來越好了。小譚書記像是親人一樣關心我們全家人。”提起“小譚書記”,李正英連連點贊。
“扶貧更要扶志、扶智。”作為九江學院的一名年輕教師,譚翊泉充分發揮幫扶單位的智力資源和優勢,在貧困戶中每年投入3萬元大力開展貧困戶“微產業”幫扶,又通過工會、黨支部開展消費扶貧。
東山村自然資源豐富,緊挨廬山西海,湖面點綴著為數眾多的大小島嶼,永武高速橫貫全境,村民卻守著如畫的風景富不起來。譚翊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組織召開“諸葛會”,與村民一起找原因、謀出路。譚翊泉大膽提出了將東山村打造成廬山西海“濱湖第一村”的構想。說干就干,他借助學校智力資源,完成了“廬山西海濱湖第一村”整體旅游規劃方案的設計和制定工作,并爭取項目資金1500萬元,完成了新農村建設、污水處理和“七改三網”全覆蓋、道路改造8.9公里、危房改造34戶。
抓產業 促進鄉村振興
在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以后,譚翊泉和扶貧工作隊、村“兩委”反復研究論證,確定了田地、房屋、山林、庫灣等資源作為開發對象,實現流轉全村土地95.3%,閑置老宅8棟,庫灣近500畝。各類資源同時以30年租賃資金的總額作為股金入股。目前,有29戶貧困戶入股蔬菜基地合作社,40戶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實現了貧困戶入社全覆蓋。
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譚翊泉堅持發揮“4+N”黨小組引領產業扶貧模式,采取“支部+黨員+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一個黨小組引領1個至2個產業,一個黨員成為1個產業的致富帶頭人,在黨組織和黨員的帶領下,發展苗木基地540畝、蔬菜基地120畝、小龍蝦基地50畝、皇菊產業基地80畝,每個產業村集體都以一定比例入股分紅,一系列產業幫扶措施,讓東山村的村集體收入實現了幾何級增長。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高速服務區緊鄰村子的優勢,創辦了“1+1+1”扶貧車間和農產品扶貧超市。
譚翊泉告訴記者,發展旅游已成為村民們的共識。目前,總投入1.3億元的田園綜合體、嘉園二期、民宿改造、鄉村森林公園等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加緊施工。為支撐這些旅游項目的實施,譚翊泉組織了18名東山籍能人成立江西西海濱湖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整村推進鄉村旅游發展。“不久的將來,村民就能吃上‘旅游飯’,發上‘生態財’啦。”譚翊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