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5日21:19 來源:人民日報
追夢人:蔡光江,重慶市黔江區金溪鎮村民,熱愛廚藝,曾經在多地飯店打工。如今返鄉了,帶著一個鄉廚團隊為村民上門做宴席,還搞起了網絡直播。
蔡光江的記事本
我有一個夢想,要讓武陵山區的綠色食材走出大山,端上飯桌。
清晨 準備鄉村宴席
清晨,東方漸白。明天是個好日子,黑溪鎮李澤賢家長子結婚。蔡光江已經穿戴整齊,驅車前往黑溪鎮百合居委會。貨車上,桌椅碗筷,一應俱全。
蔡光江(見上圖,楊敏攝)到鎮上時已經天亮,菜市場開始喧鬧起來,新鮮的瓜果擺滿了菜攤,魚還在水池里游動。老蔡和李澤賢一起購置食材,手里拿著清單:油麥菜12斤,肉20斤……
蔡光江是重慶黔江本地人,39歲。早些年,他走南闖北,在10多個地方當過廚師,精心學藝。10年前,他回到黔江,逐漸從廚師成為一名老板,有了自己的飯館。
黔江地處山區,農村范圍大。蔡光江承辦鄉村宴席,還會帶著團隊上門服務。主廚和幾名小工帶著全套裝備上門,鄉親只需買菜,其余都不用操心。他收費并不高,一桌菜,15個碗,只要40多元。
前期準備工作做完,一晃已到中午,蔡光江吃了一碗面條,便匆匆趕回城里,留下一名徒弟明天主廚。
下午 培訓鄉廚學徒
才下灶臺,又上講臺。下午,蔡光江回到店里開始帶徒弟。
“鴨子的腳沒擺正。”蔡光江手把手教徒弟擺盤,他對廚藝精益求精,不僅要色香味俱全,擺盤也要精致。他做的鴨子,頭、腳都要擺放整齊。
跟他學廚,可沒少吃苦。徒弟剛把米放在鍋里,練習顛鍋技巧,蔡光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鍋里放水。徒弟一個不小心就把水潑在了身上。
在蔡光江看來,學廚首先要能吃苦。他也曾有過艱難的學徒生涯,深知鄉廚艱辛,還編了幾句順口溜:“配菜把手切,苦痛不停息。終于灶上站,已然非少年。”
艱苦學藝后的蔡光江成了黔江的大廚,他希望培養更多的廚師,讓鄉親們吃得更好。但蔡光江的愿望可不止于黔江,他有自己的中國夢,就是把武陵美食越推越廣。一次,他到重慶主城吃“黔江雞雜”,發現是外地人做的,覺得不夠正宗,便暗下決心,“黔江雞雜是我們的招牌菜,一定要做好,讓更多外地朋友吃到。”
晚間 直播武陵美食
現在,蔡光江經常琢磨菜譜,制作更多美食。不過,只在黔江教學,影響力終歸有限。互聯網浪潮下,蔡光江竟成了一名“網紅”。
“這就是有名的紅脆李,又大又甜。”晚上,忙碌了一天的蔡光江走進工作室,開始直播,口音也切換成了普通話。
在黔江乃至重慶,蔡光江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網紅”大廚。在一個視頻平臺,他每隔幾天就制作一個美食視頻,已經擁有了100多萬粉絲。有時有30多萬人同時觀看蔡光江做菜,他一個月僅流量分成就有1萬多元。
不僅教學廚藝,蔡光江還直播推銷食材。幾年前,他聽到菜農抱怨,“我們的菜種得好,可惜賣不出去。”于是,他又當起推銷員,幫助菜農售賣蔬菜水果。
不過,直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有一年,蔡光江幫助村民推銷脆紅李,銷量很好,可由于天熱,寄到一些偏遠省份時,部分李子已經壞掉。蔡光江只得一一貼錢補發,“錢是小事,信譽是根本。”
在蔡光江的帶動下,還有幾名本地廚師也做起了直播。“時代進步了,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這位廚師念念不忘,“黔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美景美食樣樣有。”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05日 07 版)